还是有差别的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12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2 10:16:25  楼主  关注此帖
关于人力成本低的问题新加坡这么多年来也是用了大量廉价外劳。 差不多意思。
还是有差别的
外劳的工资在新加坡看着是低,但是这钱去了他们的祖国可就不低了。以女佣为例,一个月几百块,但是人家寄回去能养一家人,还能买房子买地。所以这属于双赢。

而中国的农民工,在大城市挣的钱,去家乡消费并无太大优势,因为很多东西可能家乡更贵。之所以到大城市打工,是家乡没有什么就业机会。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2 10:20:21  2楼
也来说说回国见闻和感受不全是自己见到的,也有是跟本地同学朋友聊听到的。 1. 国内看不到外国人了,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也没见到几个。 2. 吃喝玩乐这种规模的消费还是很火,作为游客,体会不到经济下行,萧条等,但所有同学都说经济是真的不好。那为什么饭馆还是排大队,旅游景点还是人山人海,迪士尼环球影城消费比国外还高,同学给的回答是一是疫情积累下来的需求,大家都憋坏了,二是,也是更主要的的原因是,这些都是小额消费,买房买车出境游现在数量在大幅减少,大钱不想花,还不花点小钱吗?有个一直创业做人力资源,人才输送,他们开玩笑还说买卖人口业务的同学,对就业情况属于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他的数据比较有说服力。他好像有点类似那种帮用人单位分担风险,作为第三方跟雇员签合同,然后给雇主提供雇员,有的时候是规模很大的,比如链家类似的公司,疫情前是找他做是一万五雇员的规模,现在变5/6千了。他形容这几年的状态是,大家也不是没事做,都挺忙的,但利润非常薄,一年下来赚不到几个钱。一起吃饭的律师行业的同学也复议,各行各业都卷,卷的后果就是大家利润都很薄,可能作为纯消费者是受益者吧。但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只做消费者呢? 3. 特别能理解年轻人考编制的心。上面人力资 (more...)
如果公务员科长级别就有这个薪水,那说明降薪的空间很大
国家财政吃紧,需要大幅度裁减公务员,大幅度降薪。
明朝朱元璋给子孙定的规矩,只要是朱家子孙,就能世世代代领钱。结果就是拼命生,生的越多领的越多。到了明末,地方财政都无法供养这些皇族了。是大明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2 10:41:35  3楼
也来说说回国见闻和感受不全是自己见到的,也有是跟本地同学朋友聊听到的。 1. 国内看不到外国人了,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也没见到几个。 2. 吃喝玩乐这种规模的消费还是很火,作为游客,体会不到经济下行,萧条等,但所有同学都说经济是真的不好。那为什么饭馆还是排大队,旅游景点还是人山人海,迪士尼环球影城消费比国外还高,同学给的回答是一是疫情积累下来的需求,大家都憋坏了,二是,也是更主要的的原因是,这些都是小额消费,买房买车出境游现在数量在大幅减少,大钱不想花,还不花点小钱吗?有个一直创业做人力资源,人才输送,他们开玩笑还说买卖人口业务的同学,对就业情况属于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他的数据比较有说服力。他好像有点类似那种帮用人单位分担风险,作为第三方跟雇员签合同,然后给雇主提供雇员,有的时候是规模很大的,比如链家类似的公司,疫情前是找他做是一万五雇员的规模,现在变5/6千了。他形容这几年的状态是,大家也不是没事做,都挺忙的,但利润非常薄,一年下来赚不到几个钱。一起吃饭的律师行业的同学也复议,各行各业都卷,卷的后果就是大家利润都很薄,可能作为纯消费者是受益者吧。但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只做消费者呢? 3. 特别能理解年轻人考编制的心。上面人力资 (more...)
做生意的人买豪车还有一个用途
抵扣企业所得税。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2 12:04:24  4楼
10pm要蓝牙,why啊。。。
过几个小时要开网络会议,没有耳机怎么给CEO汇报工作呢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2 14:20:30  5楼
公务员的特点是下限高而上限低收入水平在社会中过个中等偏上,贵在稳定。 想赚钱,还是要进大厂,或者自己做生意,可能一年能赚公务员十年的收入,但是不稳定。 总之都是个人选择吧
进大厂比公务员没多赚多少
薪水高一些,但是付出的劳动量大好几倍。
以前靠公司上市可以暴富,现在这种机会越来越少,可遇而不可求。
至于上限,无论是公务员队伍还是大厂,向上升的机会都越来越少。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2 15:57:33  6楼
酒店涨的挺多的帝都的快捷酒店 橘子水晶汉庭这类的 非节假日都已经到达六百的价位了 还是有点小震惊~ 不过吊打坡县还是绰绰有余 至少大啊
这物价确实涨幅惊人
感觉以前这种酒店也就一百多两百的价位,五六百是五星级酒店的入门价了。
看来是太久没有回国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2 16:09:25  7楼
公务员真是永恒的金饭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上一轮公务员收入差的情况是90年代初,听说很多人啥也不要就跑去深圳了,在深圳补档案。大学想留校当老师简直是易如反掌。当时认识个博士,学的微波,很难找到好工作,结果跑去北京当公务员了。再后来的故事就不说了,基本青云直上。
说的差不多
公务员几十年前就是一份普通的职业,相比工人来说没啥优势。还不如工人挣得多。而且工人是老大哥,地位高。所以有选择的情况下,有人选择公务员(那个时候还没有公务员的说法),有人选工厂,毕竟都是铁饭碗。

90年代下岗潮,大家是好好的被教育了一把,从此工人走下神坛。

老师其实以前的收入和地位都蛮低的。我们当年是师范大学附中,考大学就没有人愿意去师范,真的一个都没有。大学老师也不吃香,以至于学校搞了师资班,愿意当老师留校就可以保研。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老师以惊人的速度吃香,当然也以惊人的速度卷了起来。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4 12:44:59  8楼
所以拿新加坡生育率低来跟中国比没意义的你也知道发达的地方生育率就是低 中国有些地方生五六个都是标配依然挽救不了全国统计下来生育率接近发达国家的低,本身还不是发达国家 新加坡有排队的人等着来加入,中国呢?大规模引进非洲兄弟?
非洲兄弟?
非洲兄弟是喜欢来中国,问题是人家只喜欢来好吃懒泡女生,从事中非贸易的都算勤快的。
指望这些人来工作纳税,那是指望不上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4 19:35:22  9楼
问题就在于,中国是目前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没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现在问题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人太多,今年毕业1000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很多年轻人还找不到工作。 所以出生率低一点,一点问题都没有,中国努力搞了那么多年计划生育,就是求仁得仁,希望人口下降啊。 搞了几十年计划生育,中国依然是全世界人口超10亿的唯二国家之一,中国人口比欧洲北美两大洲加起来还要多。随随便便一个省,都是一个欧洲中大型国家的人口体量。 这就是中国和新加坡、韩国、日本最根本的差别所在。 至于说像坡人口不足,靠移民填补,当然是短期做法,但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靠移民填补会有很多后遗症。 退一万步,就算中国需要引进外来劳动力,也轮不到非洲兄弟吧。身边的东南亚就有几千万华人,现在中国人均已经超过了东盟绝大部份国家(除了人口最少的文莱和新加坡),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更是远超。多少越南姑娘做梦都想嫁到中国,多少菲佣做梦都想来中国工作(菲佣在华工资比在坡高多了),就连新加坡都有那么多人在中国定居工作。如果中国稍微降低一下外劳进入的门槛,单一个越南,向中国输入1000万青年劳动力,一点问题都没有。
现在的问题不是绝对人数少了
而是随着出生率的下降,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到时候领钱的人越来越多,工作的人越来越少。
而且老年人比例越大,社会的经济活力越差,各行各业可能除了医疗,都不好做。所以工作岗位也会越来越少,例如教育。
这就是为啥各国担心出生率的根源。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4 21:16:37  10楼
也来说说回国见闻和感受不全是自己见到的,也有是跟本地同学朋友聊听到的。 1. 国内看不到外国人了,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也没见到几个。 2. 吃喝玩乐这种规模的消费还是很火,作为游客,体会不到经济下行,萧条等,但所有同学都说经济是真的不好。那为什么饭馆还是排大队,旅游景点还是人山人海,迪士尼环球影城消费比国外还高,同学给的回答是一是疫情积累下来的需求,大家都憋坏了,二是,也是更主要的的原因是,这些都是小额消费,买房买车出境游现在数量在大幅减少,大钱不想花,还不花点小钱吗?有个一直创业做人力资源,人才输送,他们开玩笑还说买卖人口业务的同学,对就业情况属于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他的数据比较有说服力。他好像有点类似那种帮用人单位分担风险,作为第三方跟雇员签合同,然后给雇主提供雇员,有的时候是规模很大的,比如链家类似的公司,疫情前是找他做是一万五雇员的规模,现在变5/6千了。他形容这几年的状态是,大家也不是没事做,都挺忙的,但利润非常薄,一年下来赚不到几个钱。一起吃饭的律师行业的同学也复议,各行各业都卷,卷的后果就是大家利润都很薄,可能作为纯消费者是受益者吧。但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只做消费者呢? 3. 特别能理解年轻人考编制的心。上面人力资 (more...)
中国的情况和日本类似
新加坡可以吸引移民,只要经济继续发展,人口不用太过于担心。各个种族优秀的人才排着队等着被挑选呢。英语是公共语言,融入不算太大的问题。

中国和日本,都属于自身的文化很强大,强大到别人很难融入,说中文和说日语的,基本上都在本土,所以想要引进移民都很难,语言这一关就过不去。而且自身都卷的吓人,谁敢来呢?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5 11:10:41  11楼
你把本末倒置了哪怕出生率稳定不变,总人口不增不减,只要经济发展,医疗水平提高,人均寿命提高了,那么老人比例一定是越来越高的。 排除瘟疫(像美国过去几年老人减少很多)、战乱等情况,如果想提高年轻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只能是提高出生率,问题是新出生的孩子将来也会老的,而且预期寿命更长,所以必须出生更多的孩子维持年轻人比例。。那就是滚雪球,人口会越来越多,但是每个国家的土地承受上限是有限的,最后难以为继。 所以说到底,只要人均寿民提高,老人比例必然增加
有一定的正确性
但是人的寿命不能无限提高,平均到80多基本上就是顶限了,再想提高就非常的困难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yhtxc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4709) 发表:2023-06-25 11:20:07  12楼
现在都说到人口问题了。我一直有个疑问,看哪位大神能给我一个我认为合理的解释。 各国政府都在强调提高出生率,多生孩子等等。但是,现在AI运用越来越广泛。可以预见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AI取代。需要维持社会运作的劳动人数需求也越来越少。那么要生那么多孩子干嘛?生那么多孩子,以后这些孩子做什么工作?靠什么养活自己? 为什么要多生孩子啊?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技术的进步,除了消灭一些现有的岗位,还能创造新的岗位。所以维持社会运作的人数未必就越来越少。
其次,为了人口的结构,也要提高出生率,否则老年人领钱的人越来越多,工作纳税的人越来越少,那就无法持续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2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