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靠性要求很高的软件,开发是很费钱的,只有大量的用户,才可能支持起高昂的开发成本。这个就类似做一桌子饭,并不是因为是在家里自己做,对上菜速度要求低,成本就会低很多。
实事求是。
第一,这个技术门槛很低的。我估计自己用 Go, 1,2个月就能弄一个完整的从里到外的架构,AWS/GCP failover,有钱就能 scale up,最简单不过的事。
第二,别把阿里腾讯想得很高大上,你要是读得懂代码,看看他们的 API 就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了。
上行用 JSON
下行用 XML
endpoint 居然都是拼音命名。
当然了,各种不规范不代表性能差,能用就行是吧?
可是这种 API 要给人接入使用,不是找骂吗?
以前有个段子:
让中美老印码农优化性能,
中国码农:研究各种算法,
美国码农:外包给老印
老印:增加服务器。
我觉得中国现在的技术公司,采取的手段越来越像老印。
第二,别把阿里腾讯想得很高大上,你要是读得懂代码,看看他们的 API 就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了。
上行用 JSON
下行用 XML
endpoint 居然都是拼音命名。
当然了,各种不规范不代表性能差,能用就行是吧?
可是这种 API 要给人接入使用,不是找骂吗?
以前有个段子:
让中美老印码农优化性能,
中国码农:研究各种算法,
美国码农:外包给老印
老印:增加服务器。
我觉得中国现在的技术公司,采取的手段越来越像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