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巴士都换成电车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7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口水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672) 发表:2024-02-13 15:13:20  楼主  关注此帖
新加坡空气质量够好了没必要因此换电车,电车安全性问题暂时无解,烧起来太快。
先把巴士都换成电车
每次在巴士站等车都被尾气熏死
Put your OWN COOL signature here!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口水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672) 发表:2024-02-14 10:50:44  2楼
我怎么感觉碳排放根本就是个阳谋,特别是考虑到欧洲根本就缺乏能源。 就算海平面上升,按新加坡的财力,完全可以学荷兰,没有任何问题。怎么会有灭顶之灾呢。
碳排放是明面的,主要是着眼碳交易。金融中心想薅实体经济和区域国家的羊毛。
收的碳税最终转嫁消费者,羊毛长在狗身上。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口水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672) 发表:2024-02-15 08:46:49  3楼
是这样的,万一核聚变搞定了,估计所有应用都是电能的天下。
核聚变未来50年都不可能实现
之前已经忽悠了50年。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口水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672) 发表:2024-02-15 21:42:32  4楼
这个是人类必需迈过去的坎决定了人类文明从卡尔萨根0.7文明进步到1.0的一个节点。
核聚变必然是极度昂贵和容易造成核泄露污染
开发核聚变的团队常常吹嘘用的燃料多么地普遍,所以核聚变发电会是廉价到几乎无限的,这是一个在各方面都算是明显而无耻的谎言。核聚变用的燃料并不是氢,而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氘还可以靠核浓缩从海水中提炼(即重水),氚却在地球上没有任何可开采的存量,必须靠人工合成(即核蜕变,类似用人工把其他金属转换为黄金)。这还不算如果要改用氦叁,那么就必须到月球开矿的费用。

核聚变发电站还有的一个极大费用,是反应器的寿命极短。因爲无法避免极大量高能中子的对反应器结构的持续照射,只有定期更换这一条路。核裂变也有中子,但是数量少很多,能级低7倍,而且只有燃料棒承受轰炸,必须定期更换;最新一代的反应器本身寿命从60年起算。核聚变不同,是整个反应器承受中子轰击,包括承重结构和(几乎无限昂贵的)超导磁铁在内。所以运行了一段时间(可能短至6个月)之后,反应器的放射性开始接近福岛的反应炉,然而承重结构已经弱化了,随时有坍塌的可能;很显然地,与其试图在高放射性环境下施工拆换部件,不如像Chernobyl那样直接用几百万吨水泥封存,再另建一个还比较便宜。这样的运行基本上是有意地去一再重複福岛事件,能有什么经济效益。

另一个必然极大的费用,是安全保障。核裂变反应器经过了70多年的运行经验、几个惨痛的教训、好几代的发展,总算有些安全性可言,但是价钱也水涨船高(因爲不能在高放射性环境下进行维修,核裂变发电站所用的材料和工艺都是航天级别的),即使在中国也远远超过了十亿美元这个量级。但是核聚变反应器先天就比核裂变还要不稳定得多,例如如果简化到只看对反应器的电力供应(断电正是福岛事件的直接原因),核聚变的容错度是小于一秒,而核裂变是大约一天。目前根本没有实用化的反应器设计,也就无从估计起。就算我们假设永远不会有放射性污染的泄露(其实不可能保证,尤其是新原理新设计;所谓核聚变没有放射性废料,是另一个常见的谎言:核聚变反应器的高能中子就是有史以来可控条件下最强的放射性辐射,反应器的材料被照射之后,自然会核蜕变成爲其他放射性物质),至少整个反应器也报销了,那么又再次面临了在高放射性环境下进行修理的问题,同样的最合理的解决方桉是直接报废掩埋。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口水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672) 发表:2024-02-15 21:48:02  5楼
可以了解一下最新的进展 JT-60U JET。。。。。。
日本连福岛核电站都搞得一地鸡毛,可控核聚变的难度可是核裂变的n个数量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口水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672) 发表:2024-02-15 21:54:46  6楼
没有这么悲观吧技术的进步总是超出前人的想象的。当年一部大哥大一万块,普通人10年的工资。打个国际长途,25块一分钟,好几天的工资。
移动终端光伏,甚至寿终正寝的协和客机这些都没有工程上过不了的难关
纯粹只是时间、资金和人才的投入问题。核聚变刚好相反,等离子拘束、强磁场发生、高能中子处理、承重结构感染放射性后的更换,都是史无前例的工程难题,每一个都可能成为无功而返的拦路虎。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口水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672) 发表:2024-02-16 07:48:06  7楼
这个是哪个反聚变团体搞出来的啊聚变用氦3的主要优点就是减少中子产额 地球上氚少,所以磁约束的实现聚变的条件除了劳森判据以外,还有一条叫氚自持(这个几乎没有新闻和科普提即)这也是惯性约束的难点之一,注入和能量输出,还没有方案 最近10来年,聚变进展巨大,虽然%ITER日程推迟,未定 但jet jt60u 都有突破,说是2050可以商用,最近大量的投资flooded in 几个国家还把聚变视为重点甚至唯一方向 华烁回来,如果世界像搞聚变这样搞潮汐发电,未必没有前途,也许更容易实现也说不定
忽悠这么多钱投下去自然有一些技术性的进展,但和最终要发电没有关系。
因为它们对那几个真正的难关还是无解。你们看到的这些新闻稿只是用来骗经费的,中外都一样。
科研和投资领域的假大空可不少,讲故事画大饼讲情怀骗大量的经费投资是套路了。
你的最后一句正好就是关键,其实有别的更便宜更安全更可靠的新能源技术更应该投资,比如小型核裂变反应器实用化,储能。在物理和工程上都是简单而无重要障碍的,预算也只有核聚变的零头。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7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