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条款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8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BlancNoir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805) 发表:2024-07-12 06:28:07  楼主  关注此帖
【吐槽八卦】再次问一下大佬们,这个ReadyBuilderII,是不是趁早割肉以后省着后悔看隔壁帖有感   想起来我买了个10年的这个 https://www.dbs.com.sg/personal/insurance/endowment-with-protection/wealth-accumulation-plans/readybuilder-ii 已经交了3年了   要不要割肉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5,奖励楼主10分以及15华新币,时间:2024-07-11 22:00:01。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奖励楼主25分以及37华新币,时间:2024-07-12 22:00:01。 (more...)
看看这条款
“Guaranteed acceptance with no health questions asked” 这也是需要花钱买的。。。。
一般大病保险都需要体检。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BlancNoir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805) 发表:2024-07-12 07:41:35  2楼
我当年的中介早就财富自由了
需要科技
来使保险行业透明化,自助选择化。 保险中介这个行业,感觉需要被科技来disrupt 一下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BlancNoir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805) 发表:2024-07-12 11:03:23  3楼
没错就是持证诈骗。华尔街的有些产品也是诈骗啊,所以有人要进监狱。 只不过华尔街的产品是骗机构投资者,卖保险是骗底层普通人。查了几个层级。但本质一样。
诈骗
其实不至于。 我是说法律意义上的诈骗。 不是茶余饭后发牢骚的诈骗。

之前也有网友举巴菲特和对冲基金对赌的例子了。 你不能说跑不赢股市大盘的各种基金都是诈骗吧?

储蓄基金也就是开始销售费用很高,然后钱拿去投给保险公司下面的基金经理管理,收费又再次较高而已。
基金经理的花红也跟业绩挂钩的。 这并不是骗子拿了钱就跑走不管那种情况。

储蓄保险对于有些人群是合适的:
1. 自己对金融市场毫不关心的,只想长期存一笔钱的。 大部分储蓄保险还是能达到3% 20年年化的。比银行活期或定期,在大部分时候都相对高收益些。差不多和 CPF 持平。
2. 钱多了要分散投资布局的。 比如钱要从不能自有进出的地方想办法出来。钱要从上一代平稳留给下一代,很久以后才可以取出。
3. 管不住自己手乱投资 乱买股票爆仓的。最后发现钱还是交给别人管好些。

不是专家,也就能想到这些了。 只不过卖储蓄保险又高达8% 10% 的 up front 销售费,也就是推销员报酬。 所以利益驱使销售员就不管服务对象是不是合适,努力推销了。 努力推销的东西多了去了,也不能说是诈骗吧。金龙鱼油也有推销,国产奶粉也有推销,章子怡还做国产奶粉广告推销。 都是工作而已。不必要求太高。

保险推销,房产中介,卖车的中介,都是劳动者。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BlancNoir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805) 发表:2024-07-12 14:27:46  4楼
你贴子里的原文是“保险中介们就该死",每个法律允许的行业都是混碗饭吃,没必要这么狠。
其实觉得受骗的
完全可以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利益。 觉得被骗了,就准备好证据来个集体诉讼不就行了。
08金融危机后,各大银行,金融机构,被告了被罚款的例子很多很多。有些案子现在还在进行。

如果觉得保险中介是骗子,那你可以举证去告的。支持你。比在论坛上诅咒保险中介都该死,那可是有意义多了。
相信很多良心从业的保险也人士,也会支持你的。

---
系统生成:由于楼层数受限,本帖实际回复的是 seangoh 的帖子 “你混淆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
原地址:http://bbs.huasing.org/sForum/bbs.php?B=107_15120726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BlancNoir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805) 发表:2024-07-12 14:32:34  5楼
你贴子里的原文是“保险中介们就该死",每个法律允许的行业都是混碗饭吃,没必要这么狠。
社会是在
法律底线上运行的。 因为在道义底线上运行的成本会更高。每个人对道德的定义也不一样。

话说回来了,如果你因为有人违反了你的道德准则,就说这个人该去死,如果你的牢骚被变成威胁的化,那么反而是你的言行触碰到了法律底线。 这样的法例也很多。前面的网友也提到了台湾的那个例子。

---
系统生成:由于楼层数受限,本帖实际回复的是 seangoh 的帖子 “你混淆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
原地址:http://bbs.huasing.org/sForum/bbs.php?B=107_15120726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BlancNoir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805) 发表:2024-07-12 14:58:37  6楼
你贴子里的原文是“保险中介们就该死",每个法律允许的行业都是混碗饭吃,没必要这么狠。
诉讼
可以得到补偿,而且可以一下子让更多人看清骗局,如果真的是骗局的话。
这种产品规模都还不小的。哪个律师愿意打个集体诉讼官司的话,不是可以赚到钱很多?

然后是不是要开始揭发下对方骗子律师只为了收费昧着良心给骗子保险中介辩护了?

其实我只是想说,这种产品的存在这么多年,普及这么广泛。 如果可以被起诉的话,应该早就有人这么做了吧。

经融危机时候散户亏钱的产品不要太多,结果大部分充其量还不是就在银行门口拉个横幅,等待银行发善心给点补偿而已。。。

---
系统生成:由于楼层数受限,本帖实际回复的是 yhtxc 的帖子 “一般人哪有那个精力去诉讼”
原地址:http://bbs.huasing.org/sForum/bbs.php?B=107_15120738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BlancNoir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805) 发表:2024-07-12 14:59:39  7楼
我当中自己调整了投资结构主打美股,还能给我亏两千,这投资水平真的很行
估计每年管理费收得超高啊
这种东西细节条款超多得。。。 一般确实糊里糊涂就钱没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BlancNoir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805) 发表:2024-07-16 20:01:32  8楼
说话能不能留点口德你们吐槽的只是ILP投资链接型保险而已, 为什么骂所有保险中介都该死? 据我观察,市场上只有一半的中介热衷推投资产品,还有一部分中介就本本分分地卖住院,意外,重疾,消费型寿险也被你一起骂的话他们是什么感受,类似你可以说天下的贪官都应受到惩罚而不是天下当官的都该去死,当官的也包括新加坡的么,而且纵观金融领域里面这个盲目推投资基金的做法的重灾区反而是在银行,特别是那些刚入职的rm身上。 你跟银河通讯城都是大盘的推崇者,特别是纳斯达克,但你们聊过ssb吗?说过tbill吗,要知道整个市场上债券才是主流的金融产品,每天是你们口中股票的2-3倍的交易量。历史数据虽然有参考的意义,但并不保证未来,美联储已经有明显的年底降息暗示,也没多少人无脑all in纳斯达克,反而开始布局罗素小盘股。 最后我同意一点,股市投资,没必要经过二道贩子,除非对方给你保本承诺而你又是风险回避者,其他的也不想说多了。
很同意
大家都是打工的。没有必要用道德大棒去打死一个行业。
销售有关的行业,利益驱动肯定是什么赚钱什么吆喝声大啊。。。 至于你买不买,自己也要看清楚。

如果销售误导,觉得被骗了,可以去告的。把不良中介清除后,其他兢兢业业的保险业从业者也会感谢你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8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