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当年!!!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悟入棋途 | 本帖共有 221 楼,当前显示第 189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碧山棋友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00) 发表:2010-10-15 10:18:06  189楼 
请问谁是孙炳炎 ?
孙炳炎:艰辛创业,独木成林

http://www.fjsen.com/fjxy/qjmr/sby.htm

孙炳炎:艰辛创业,独木成林


   1926年,年仅14岁的孙炳炎远离福建故乡,历经风浪,踏上新加坡的土地时,他面对的是陌生的国度和莫测的未来。1988年,当孙炳炎宣布在森林企业有限公司董事主席的职位上退休时,这间拥有17间子公司的公共挂牌公司已是一个以经营建筑材料为主,兼营房屋发展、贸易、金融、制造业和种植业的庞大企业集团。经过60多年的奋斗发展,孙炳炎不仅赢得了巨额财富,同时赢得了新加坡各界的尊重和敬佩。回顾创业时期的艰辛,孙炳炎说:“天上是不会掉下钞票来的,每份成果都是要靠自己耕耘的。”
                  生逢乱世
  1912年1月6日,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同安里仁德里孙厝村,一位杂货店老板家里喜气洋洋,笑语声声,这家的第三个儿子,即后来在新加坡工商界纵横驰骋、卓有建树的孙炳炎呱呱坠地了。
  孙厝村位于现在的厦门市集美区内,这里的一千多户村民全为孙姓,他们大部分务农,小半捕鱼、采蚝。而孙炳炎的父亲孙清廉,经营着这里两间杂货店的一间。
  望子成龙的父母对儿子充满希冀,孙清廉将幼年的孙炳炎送到陈嘉庚先生创办的乐安小学念书,使他接受了中文、算术、英语等方面教育。
  孙清廉家在当地尚属小康,然而,中国混乱的时局,仍毫不留情地影响到了他们的生计。
  孙炳炎介绍说:“当时家乡的治安虽然不是很坏,但是万一不幸遇到土匪,那就遭殃。另一方面,在中国的旧社会,强房和弱房的界线分得很清楚,强欺弱的现象十分普遍。孙厝村人口不多,而且比较忠厚,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就是这个道理。我父亲的生意,是向别人买土产,然后再卖给其他乡村的商人,买货时我们得先付钱,但其他向我们进货的商人却常常赖帐。我们是弱者,拳头不比别人大,我们欠人家的帐一定要还,别人欠我们的帐又收不回来,生意怎能继续做下去呢?吃亏的还是我们。”
  面对惨淡的现况和毫无希望的未来,孙清廉不得不决定背井离乡,闯荡南洋。
  1925年,孙清廉携长子孙河洲离乡南渡新加坡。次年,14岁的孙炳炎与另三个兄妹一道,随母亲来新加坡与父团聚。从此,孙炳炎踏上了充满艰辛也充满希望的奋斗之路。
                  闯荡南洋
  孙炳炎刚到新加坡时,生活十分艰苦,他父亲当小贩,大哥在陈嘉庚制造厂当书记,二哥在杂货店做工。不久,孙先生也经一位亲戚介绍,到一间马来村子里的杂货店做学徒。
  在这间房里,15岁的孙炳炎要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1点,早上起床开始打扫店铺,做生意,晚上七八点关店门后才能吃饭,吃饭后还得糊纸袋。需要送货上门时,还得扛着一百多斤的大米穿街过巷,严重不足的睡眠和超负荷的劳动,使孙炳炎月渐消瘦,在这里工作五十多天后,孙炳炎学会了足以应付一般会话的马来语,便辞职了。
  随后,他来到卫德路的一家小啤酒店当店员。在酒店,早上七八点开门,到晚上八九点收工,虽然工作时间较长,但较为轻松,没有人光顾时,就很空闲,而且薪水也较高,一个月十三四元。当时,一个月能赚十多块钱已经非常好了,这时,孙炳炎才有条件看书和买书,为自己的发展积累知识。
  一年以后,孙炳炎又转到一家汽车零件商店做书记。在老板的指导下,他懂得了做帐,也学会了一些经商的知识。
  此后他又到文流公司当职员。工作之余,孙炳炎广泛阅读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同时还上夜校,读英文,学习写作,文化程度不断提高。
  五六年之后,孙炳炎到一家叫南发的菠萝厂当书记,劳累的工作,使他在九个月之内大病了两场。由于健康原因,他再次辞职,到此他的打工生涯划上了句号。
做学徒的这段经历,虽然工作辛苦,报酬低微,但孙炳炎却认真工作,毫不言累。同时尽可能多地学习本领,增加知识,他这种刻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艰辛创业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经过数年披星戴月的苦捱,孙炳炎终于有了少许积蓄。1932年,孙炳炎应邀与大哥一起合组公司经营木材。他们希望自己经营的木材多得犹如森林,于是,公司取名为森林。
  开办之初,森林公司设在新加坡菜笼,因为那儿租金少,地方大,既节约开支又便于贮存木材。当时,公司仅有资本两千元,雇员两三个,孙炳炎既是老板又是售货员、收账员,相当辛苦。不久,兄弟三人分开经营,大哥开设森业公司,二哥开设森安公司,孙炳炎独自一个继续经营森林公司。
  当时,许多商家做买卖都要现货经营,而森林公司财力有限,资金周转极其困难,于是孙炳炎很小心地放账给 一些靠得住的建筑承包商,而对别人的账却从不拖欠。由于经营得法,信誉良好,许多大公司开始与森林公司有商业往来,并给公司一定时期的账期,为其资金周转提供了方便。此后,公司业务日渐拓展,除木材之外,开始经营一些其他种类的建筑材料。到1941年日军侵占新加坡前夕,孙炳炎的森林公司已有很大发展,雇员增加到20多人,公司代理经销的越南红龙牌水泥,每次到货即有数万包,需几十艘船只运输,公司业务已形成一定规模。
  回忆创业时的艰辛,孙炳炎说:“那时候,不像今天,我没有强大的财力作后盾,没有学识丰富的商业专才作助手,更没有电脑来替我综合分析业务。就凭着自己一股劲,苦干硬干和蛮干。就凭着自己的好学、好问,不耻下问,不怕失败。一日一日地把森林培养了起来。”
                 蓬勃发展
  重建的需要,森林公司恢复了经营原有建筑材料的业务,同时进口钢铁、水泥、木材、大五金等建筑材料。此后又扩展到经营化工原料、机械、电器等,货物品种日趋多样化,公司业务日益发展。
  1949年森林公司从菜笼搬迁到惹兰铁勿刹,从此日渐壮大。
  1950年,森林公司的资本已增长到近50万元。孙炳炎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对职员的凝聚力,决定拿出18%的股票卖给职员,从此公司改名为森林(私人)有限公司。既是职员又是股东,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孙炳炎能独具慧眼,大胆突破家庭式的经营方式,在当时也实属少有。
  1952年,森林公司的业务又有长足发展,孙炳炎于是将其业务扩展到马来西亚,相继在吉隆坡、槟城成立分公司。随后又在关丹、怡保、马六甲、株巴转等地设立分行。7年之后,孙炳炎将森林有限公司吉隆坡分行更名为森林(马来亚)有限公司,并扩大业务范围,在槟城、怡保、芙蓉等地设立分行。
  1960年以经营各国建筑材料为主的香港森林有限公司开业。
  1961年,森林有限公司在当地率先发展拆船业。同年,孙炳炎决定投资兴建新加坡第一家钢铁厂——大众钢铁有限公司。当年,林林有限公司还创立了国民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种植业。这个公司承租了马来亚丁加奴州甘马挽区的3万余英亩的肥沃土地,以种植油棕。
  翻开五六十年代的年历,几乎每一年孙炳炎的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幸运与成功像一双有力的臂膀,年年护卫在孙炳炎周围。
  公司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了进一步增强竞争力,争取雄厚资金,森林有限公司申请改为公众有限公司。1964年3月5日,改名后的森林企业有限公司开始发行300万每股一元的普通股。结果,投标申请者非常踊跃,超过原计划数倍。从此,孙炳炎和他的森林企业开始了新的里程。
  在森林企业上市的当年,属下拥有森林有限公司、森林(马)有限公司、森林金融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地产有限公司、人民发展金融有限公司、益力工业有限公司、益力塑胶工业有限公司、大众钢铁有限公司、马来亚拆船有限公司等。集团当年盈利总数达100多万元。
                  日渐辉煌
  新加坡森林企业有限公司独资经营的森林金融有限公司于1966年正式启业,这是孙炳炎事业发展的又一大契机。当时,该公司除了办理一般贷款存款等金融业务之外,还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开业献词时,孙炳炎曾分析,从今后的地域经济看来,新加坡将是东南亚的金融枢纽。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预见与对商业机会的即时把握,大概是商家成功的秘诀所在。孙炳炎的成功介入金融业,使他在工商界又获得了一片大展拳脚的新天地。
  不到一年,新加坡森林有限公司属下的马来西亚吉隆坡森林有限公司开业。数月后,其怡保分行开业。一个月后,槟城分行开业。此后,各分行、支行纷纷设立,到1972年,集团属下的金融机构总分行包括新加坡6间,马来西亚13间。到1978年,森林金融(马)有限公司已有17间分行。森林金融有限公司新山分行等也陆续增设。
  森林金融有限公司成立17年后,于1983年3月21日在新加坡投票交易所挂牌。当时,存款额已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新加坡元,平均存款增长率和总资产增值率远远高于新加坡整个金融业的平均值。
  其间,森林集团在其他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开设了丽哥乐塑胶装饰板制造厂;与马来西亚丁加奴政府经济发展公司联合兴办东南亚最大规模之一的炼油厂;收购康元实业(私人)有限公司;收购欧南实业(私人)有限公司;兴建珠光大厦、珊顿大厦、万豪登大厦、森林大厦、百丽苑住宅;开设亚洲最大的电器、电子与电脑中心——森林商业中心,成立森林商业中心发展(私人)有限公司等。森林的业务,呈现着蒸蒸日上的势头。集团年赢利最多时达近两百万新加坡元。
在1981年主持森林大厦落成暨森林企业有限公司迁入仪式时,孙炳炎说:“森林公司是48年前成立的,当时只是一间普通的商店,可说只是一棵树。承蒙各界好友的鼓励和支持,这个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发展成经营贸易、建筑、金融等业务的一个集团。由一家公司变成一个集团,换言之,由一棵树变成了一片森林。”
  虽然孙氏家族将森林企业有限公司控股权于1989年转手他人,但孙炳炎对森林集团发展立下的功绩却让人记忆犹新。
                 经营之道
  担任森林集团董事主席数十年的孙炳炎在谈到他的经营之道时表示:现代化的设备,健全的管理系统,人才的吸收,对于一个机构走向成功的道路都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尤其是人才,我认为,人才是比金钱更为重要的。若一间机构空有雄厚的资金,而没有能干肯做的人才,那么公司是很难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因为平庸之辈肯定是没有长远之计的,他们是无法让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且具有较大竞争能力的。”
  同时,孙炳炎强调,有了人才,也要懂得善用人才。把职员分配到适当的部门与工作岗位上,是因为而用的具体行为。
  长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孙炳炎,还特别注重经营者的道德人格。他说:“做生意的人必须讲信用,言而无信,只能瞒骗人家一时,不能长期得到人家的信用;一旦失去信用,有谁愿意跟你建立业务上的来往?没有稳定的客户,你的生意又怎能成功?”
  由于孙炳炎多年成功经营的经验及其对森林集团的卓越贡献,森林集团董事会委任他为集团的终身顾问。
                 情钟故土
  近年来,孙炳炎父子私人经营的孙炳炎有限公司和森林私人有限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在美国、印尼、缅甸和中国开拓新天地。对于中国,孙先生更显得情有独钟。
  新中国成立之初,孙炳炎就多次返回祖籍地探亲考察。新加坡独立伊始,孙炳炎便积极敦促成立工商业贸易考察团访问中国。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久,他又组织新加坡华商访闽团考察福建,并与福建有关方面签订多项投资和贸易协议。
  对于新加坡政府近年来鼓励商家、企业家到海外发展的政策,孙炳炎认为非常正确。他说:“新加坡地方小,市场不大,人口越来越多,就这需要到国外拓展发展空间。而中国是新加坡人对外投资的重要国家之一。”
  孙炳炎在中国的第一项投资,是1987年在厦门创立的东方食品厂,此后他又先后投资兴建厦门新加坡酒店,同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兴建旅游度假村、服装厂等。
  以他在中国多年的投资经验,孙炳炎认为:中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经济,从省市到县乡,都竭诚邀请外商投资,因此到中国投资时机很好,合作伙伴也越来越开放。
  在瞄准商机方面独具慧眼的孙炳炎说:“企业家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钱能赚得多,投资者来得就多。”他称自己与中国伙伴的合作相当愉快,企业经营状况不错。
                 功在社会
  孙炳炎几十年在商场纵横驰骋,同时也为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贡献,令人难忘。1947年,他以在商界的杰出表现而当选商会董事时,年仅35岁,正是年轻有为。1960年他当选商会副会长,1965年升任正会长,1967年蝉联一届,1969年被总商会推选为名誉会长至今。
  商会人士称:“孙炳炎先生在领导中华总商会期间,为谋求商界的共同目标、协助本国工商业的发展而努力争取,在总商会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此外,孙炳炎还担任新加坡中华游泳会会长三十余年,担任新加坡福建会馆职务前后四十余年,担任新加坡同安会馆主席近四十年,同时,孙炳炎还曾担任新加坡中华医院基金主席、新加坡建筑材料商公会会员、新加坡孙氏公会永远名誉主席等多项社会职务。
  孙炳炎在谈到他服务社会的感受时表示,他是受了陈嘉庚先生“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影响,认为做人不应只顾个人,应该推己及人,为大众、为社会及为国家服务。他说:“为社会人群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对社会是否有功,应由别人来评定。”
  为表彰孙炳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新加坡第一任元首尤梳夫曾向他颁发了公共服务星章,黄金辉总统也曾颁发给他约翰勋章。
  2002年4月30日,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与世长辞。(赵健)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221 楼,当前显示第 189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