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徽州之小村行
三顾徽州之小村行
徽州算是安徽的客家人,他们都有一个显赫的祖上,但大都在黄河流域的首都,后来为了逃避天灾或人祸流落到徽州山区,给这个闭塞的地方带来一个特殊的文化群落。所以徽州文化和四周的地区比起来似乎总有点独树一帜,即便解放后把婺源划给了江西,但是文化的界限还是很明显的。
自从宏村西递拿下世文遗,整个徽州地区一下好像清醒了不少,原来这些破房子也是宝藏。这几年每次回去都又冒出一两个新的旅游村落,现在连赛金花都查出来祖籍是徽州了。这次回去陪父母去九华山上香之后,也就顺道游了一下徽州几个新开发的村落。我已经是第三次游徽州了,除了保留节目宏村(后面专门有一个专集)之外,我选了卢村,塔川和呈坎这三个不太有名的村子转了一下。
和宏村西递南坪比起来,三个村子都保存的不是很好,村子里只有不多的几个亮点,不过整个村子从结构上都保持下来了,有些细节还是值得一看。遗憾是这次回去赶上大旱,天气热得和新加坡一样,塔川的枫叶还没有红;再加上农村里烧稻杆沤肥,搞得万里无云却漫天雾蒙蒙的,加CPL也没用。
一、卢村
从宏村的牛角出来沿着大路往北走5里路就到了卢村,村民从卢姓,这个村子最有名就是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中的木雕了。
这个木雕精品楼花了20多个工匠4年的时间雕好的,户主自然来头不小,人称芦百万。看来这个财主还挺唯美,这么精致的房子,怎么忍心住?
一个局部的特写。文革的时候这里全部被一位无名的小学老师用黄泥糊上才得以保护下来,不禁小小叹息一下文化本身的脆弱,而保护文化有时候只需要一点责任心和小智慧。
这里说一小插曲,我妈本来对这些东西不是很感冒,不想导游小MM还挺贴心,乘着我在一边忙着拍照的空挡,一口一个“阿姨”和老妈聊得热火朝天。导游告诉我妈这里就是电视剧《走出蓝水河》的拍摄地,顿时我妈来了兴致,一会儿指着门说这不就是母骆驼(斯琴高娃)踹的那个门吗;那个不就是小翠跪着的房间吗。我松了口气……
这个院落可有说法,现在是秋天,正好院子里两棵柿子树就结满了橙红色的柿子,配上大门上那个葫芦,就叫做“事(柿)事如意(葫芦形似如意)”。
财主家房子自然高不可攀。
顺便说一句,卢村里的小溪往下流就进乐宏村,也就是那个“牛肠”,所以卢村人“自豪”地说宏村是喝卢村洗脚水长大的。
二、塔川
塔川离宏村更近,南湖往东2里路就是了。塔川没有塔,而是由于依山而建,形似塔而得名。来塔川是要看红叶的,可惜时候还没到,倒是田野里收获的风光也让我这个很多年没看到秋天的人小小满足了一下。
回新加坡之后我问了周围几个人居然都不知道这个什么。
都10月了,好像夏天还没过去一样。
没有红叶,村子里更没什么可看的了,只好随便选了几个农家小景。
我们把村子看成景,村民把我们看成景。这个小孩儿看着我们直乐。
村落一角
红火
竹林小径
不得不说塔川留下的遗憾太多乐,看来又给重游留下乐个借口。
三、呈坎
呈坎位置相对偏僻一些,主要的看点倒不是建筑细节,而是整个村落是严格按照八卦构建的,差不多风水好的那些特点都占全乐。至于村名里的那个“坎”字,就是穿村而过的小河流向的是八卦中的坎方。风水我倒是信,可看不明白,还是拍照来的顺手些。
这是徽州村落里不常见的十字路口四角楼。
走向哪个方向都是岁月的故事。
呈坎是由元朝忽必烈手下兄弟两个汉人官员建起来的,村民从罗姓。罗家祠堂叫宝纶阁,建于明朝。
《风月》是在里面拍的外景,一听说这个,我也来劲乐,到处找当年哥哥的足迹……这对门神是电影拍摄时贴上去的。
宝纶阁里面的楹联和字画已经没有留下多少乐,倒是大梁上的这些雕刻和彩绘的痕迹让人依稀看到一点当年的风采。
罗家的私宅当然也小不了,和其他徽州建筑不一样的地方是,罗家气魄比较大,建了三层。整个徽州我转过的地方,这是第一家三层楼古建筑。
从外墙看,有3个窗眼。
路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古至今,富人门口都不缺这样的身影……(惋惜一下,就差那么一点,没抓拍到那个老妇人的头……)
门里自然整洁雅致。
楼上的木雕虽没有卢村那样石破天惊,但也有滋有味。
站在天井里面抬头看楼上的两层。
小小的楼梯间。
二楼小姐房间里看出去。
即便是3楼,属于小姐的天空也只有这么一点点。因为从窗外看出去是……
想象一下,四月梅雨时,一位二八少女站在走廊里,看着幽绿的瓦间跳动的雨滴。突然一位白衣少侠飘然而至……“再不下来就赶不上回去的班车了!”……还是回家再继续YY吧。哈哈……
徽州算是安徽的客家人,他们都有一个显赫的祖上,但大都在黄河流域的首都,后来为了逃避天灾或人祸流落到徽州山区,给这个闭塞的地方带来一个特殊的文化群落。所以徽州文化和四周的地区比起来似乎总有点独树一帜,即便解放后把婺源划给了江西,但是文化的界限还是很明显的。
自从宏村西递拿下世文遗,整个徽州地区一下好像清醒了不少,原来这些破房子也是宝藏。这几年每次回去都又冒出一两个新的旅游村落,现在连赛金花都查出来祖籍是徽州了。这次回去陪父母去九华山上香之后,也就顺道游了一下徽州几个新开发的村落。我已经是第三次游徽州了,除了保留节目宏村(后面专门有一个专集)之外,我选了卢村,塔川和呈坎这三个不太有名的村子转了一下。
和宏村西递南坪比起来,三个村子都保存的不是很好,村子里只有不多的几个亮点,不过整个村子从结构上都保持下来了,有些细节还是值得一看。遗憾是这次回去赶上大旱,天气热得和新加坡一样,塔川的枫叶还没有红;再加上农村里烧稻杆沤肥,搞得万里无云却漫天雾蒙蒙的,加CPL也没用。
一、卢村
从宏村的牛角出来沿着大路往北走5里路就到了卢村,村民从卢姓,这个村子最有名就是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中的木雕了。
这个木雕精品楼花了20多个工匠4年的时间雕好的,户主自然来头不小,人称芦百万。看来这个财主还挺唯美,这么精致的房子,怎么忍心住?
一个局部的特写。文革的时候这里全部被一位无名的小学老师用黄泥糊上才得以保护下来,不禁小小叹息一下文化本身的脆弱,而保护文化有时候只需要一点责任心和小智慧。
这里说一小插曲,我妈本来对这些东西不是很感冒,不想导游小MM还挺贴心,乘着我在一边忙着拍照的空挡,一口一个“阿姨”和老妈聊得热火朝天。导游告诉我妈这里就是电视剧《走出蓝水河》的拍摄地,顿时我妈来了兴致,一会儿指着门说这不就是母骆驼(斯琴高娃)踹的那个门吗;那个不就是小翠跪着的房间吗。我松了口气……
这个院落可有说法,现在是秋天,正好院子里两棵柿子树就结满了橙红色的柿子,配上大门上那个葫芦,就叫做“事(柿)事如意(葫芦形似如意)”。
财主家房子自然高不可攀。
顺便说一句,卢村里的小溪往下流就进乐宏村,也就是那个“牛肠”,所以卢村人“自豪”地说宏村是喝卢村洗脚水长大的。
二、塔川
塔川离宏村更近,南湖往东2里路就是了。塔川没有塔,而是由于依山而建,形似塔而得名。来塔川是要看红叶的,可惜时候还没到,倒是田野里收获的风光也让我这个很多年没看到秋天的人小小满足了一下。
回新加坡之后我问了周围几个人居然都不知道这个什么。
都10月了,好像夏天还没过去一样。
没有红叶,村子里更没什么可看的了,只好随便选了几个农家小景。
我们把村子看成景,村民把我们看成景。这个小孩儿看着我们直乐。
村落一角
红火
竹林小径
不得不说塔川留下的遗憾太多乐,看来又给重游留下乐个借口。
三、呈坎
呈坎位置相对偏僻一些,主要的看点倒不是建筑细节,而是整个村落是严格按照八卦构建的,差不多风水好的那些特点都占全乐。至于村名里的那个“坎”字,就是穿村而过的小河流向的是八卦中的坎方。风水我倒是信,可看不明白,还是拍照来的顺手些。
这是徽州村落里不常见的十字路口四角楼。
走向哪个方向都是岁月的故事。
呈坎是由元朝忽必烈手下兄弟两个汉人官员建起来的,村民从罗姓。罗家祠堂叫宝纶阁,建于明朝。
《风月》是在里面拍的外景,一听说这个,我也来劲乐,到处找当年哥哥的足迹……这对门神是电影拍摄时贴上去的。
宝纶阁里面的楹联和字画已经没有留下多少乐,倒是大梁上的这些雕刻和彩绘的痕迹让人依稀看到一点当年的风采。
罗家的私宅当然也小不了,和其他徽州建筑不一样的地方是,罗家气魄比较大,建了三层。整个徽州我转过的地方,这是第一家三层楼古建筑。
从外墙看,有3个窗眼。
路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古至今,富人门口都不缺这样的身影……(惋惜一下,就差那么一点,没抓拍到那个老妇人的头……)
门里自然整洁雅致。
楼上的木雕虽没有卢村那样石破天惊,但也有滋有味。
站在天井里面抬头看楼上的两层。
小小的楼梯间。
二楼小姐房间里看出去。
即便是3楼,属于小姐的天空也只有这么一点点。因为从窗外看出去是……
想象一下,四月梅雨时,一位二八少女站在走廊里,看着幽绿的瓦间跳动的雨滴。突然一位白衣少侠飘然而至……“再不下来就赶不上回去的班车了!”……还是回家再继续YY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