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耳、咽之間有一條由軟骨內襯以黏膜的歐式管(耳咽管)(eustachian tube)用來平衡中耳與大氣壓,但又必須避免鼻咽的分泌物流入中耳或中耳的分泌物跑到鼻咽。平常歐式管是保持關閉的,但當人們做吞嚥或打呵欠,或強忍不打出呵欠的動作,及能使嘴巴保持正壓的任何方法(modified valsalva maneuver)〔如捏鼻閉嘴來吹氣〕皆能促使一些顎邊肌肉收縮,將耳咽間的歐式管打通。
飛機起飛時,氣壓降低,密閉的中耳內空氣膨脹造成正壓,會自動地不需任何肌肉收縮打開歐式管來平衡中耳與大氣壓差;反之當飛機下降時,大氣壓上升,中耳內氣壓相對下降,除非主動作一些可打開歐式管的動作(如前述),否則管內徑會塌陷(collapse),滲液會被拉入中耳
“大氣壓-中耳內壓差”達
(1)3~5毫米汞柱,病人會感覺中耳漲;
(2)10~15毫米汞柱,病人會聽力吵嘈;
(3)30毫米汞柱,會開始耳痛;
(4)60毫米汞柱,會嚴重耳痛,甚至耳鳴,眩暈;
(5)100~500mmhg則耳膜會破裂。
此種旅遊當中飛機下降時最常見的內科疾病,醫學上稱之 “耳氣壓傷” (otic barotrauma)或 “中耳擠壓” (middle ear squeeze)或 “飛航中耳炎” (aerotitis media)。飛機起飛時嘴巴微張,或是猛吞口水都有預防耳鳴的效果如果還是會耳鳴的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捏住鼻子,然後閉起嘴巴大力吹一口氣,不要覺得這樣有點可笑,這麼做可以快速加大耳壓,很有效的呢!
由於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故應先知道那些人是高危險群:
1. 正好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如感冒),
2. 過敏體質,
3. 有慢性或反覆性中耳炎者,
4. 懷孕中且有鼻腔水腫,
5. 過去搭飛機曾發生急性耳痛者。
對
於已知過去搭機會發生明顯「飛航中耳炎」卻又無法避免搭機者,可乾脆找醫師在耳膜上打一個小洞,以平衡中耳與大氣壓差。如過去症狀不嚴重者,可在飛機開始
下降之初(通常機長會要求乘客「繫緊座位安全帶」(fasten
seatbelt)的時刻),開始持績嚼口香糖、反覆吞嚥動作或打呵欠,及捏鼻閉嘴吹氣(感冒時不可做)或嬰兒可藉餵奶瓶或吸奶嘴等來適度平衡耳壓。至於
藥物預防方面,飛機起飛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口服擬交感神經性類的血管收縮劑(如pseudoephedrihe:)由於可明顯減輕鼻咽黏膜的充血與水腫,可
降低50%左右的發病率(71%降至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