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两次座谈会的几篇采访录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创业求职 | 本帖共有 19 楼,当前显示第 4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燕归来 (等级:6 - 驾轻就熟,发帖:461) 发表:2005-10-06 11:57:24  4楼 
林冬梅学姐在新的十年
林冬梅学姐在新的十年
by: 杨柳飘摇

采访对象:林冬梅学姐
地点:老北京食堂
时间:中秋节夜晚
撰稿:杨柳飘摇

中秋节的黄昏,天气有些郁热,老北京食堂内已熙熙攘攘坐了不少客人,和冬梅学姐就这样在夜幕低垂的中秋黄昏碰头了。

一切都是那么的机缘巧合,你能不同意吗?好概括性的一句话,却也叫我不得不点头。否则,今日,我也不会在异地坐在这里和同乡学姐闲聊,听她娓娓诉说十年的甘酸。没有初次见面的陌生,冬梅学姐这么一句话就引起了共鸣的笑声,教我忘了相约碰面的原意,似乎是碰上了位老友叙旧而来的。

一杯热腾腾的茶水润过喉咙后,开始问为什么会来。懵懵懂懂,脑筋都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留洋了。虽相隔十年,回想起来,她还是有所茫然。

懵懵懂懂的就在异国他乡走过了人生里漫长的十年。
悔吗?不,没什么好后悔的。有得必有失,如何在得失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完全是见人见智的。也许当初不来这里,事后会在家里后悔。对我而言,当初的出国只不过是将这一过程提早了而已,因在我留学前所主修的是微生物学,而走这条路的最终都免不了到外国继续深造,只是来得还是有些匆促,得学着接受和成长。

基于家庭背景的因素,冬梅学姐固然衷爱人文,但却在科学系里考取化学本科学士文凭。但后来,她似乎叛逆了,放着荣誉学位不读,提早走入社会工作,而且是与本科毫不相干的市场营销调查之类的工作。之后,又毅然投身艰辛的语文教学工作,担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至今。“我喜欢不断地尝试,而且不轻易放弃,”她说。 “当初父亲反对我修读文科,我习惯了他替我安排的路,没有异议。但潜意识里我知道自己非常喜欢语文,所以后来我与教育部签约担任小学华文教师。或许在许多人的眼里,我似乎一事无成,仅仅是个小学教师而已,但我很喜欢教书这份职业,享受学习如何同时与这么多学生相处的挑战,很有满足感。”

从最初的“听话”到后来的“叛逆”,冬梅学姐说她最终得到的是自身的成长,因此,她说新加坡让她蜕变了。相信每个初来乍到的外国学生在心理上对新的社会环境都难以适应,作为新加坡教育部到中国招收的首批大学留学生之一,冬梅学姐同样的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等各方面都需要从头摸索。没有学长的指引,没有人从旁协助,与一群同她一样迷失的留学生互相扶持,于是,她开始学会了独立和自律。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并不多,因此和如今的外来人才所带来的社会压力等话题扯不上关系,生活和学习都还轻松。

既然如此,那么当初教育部所提供的奖学金数额足以应付各方需求?六年的服务期限合理?没想到她反问说怎样的生活才算足够应付?想奢侈自然不够,购买名牌 鞋子后当然也不够,六年的期限如果不合理,那就别签,这完全是因人而异。

撇开这些生活琐事不谈,冬梅学姐认为新中两国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制造了双赢效果,否则,不会连续十年还在不停地招收新血。她说,随着外来人才人数的不断增加,为新加坡人带来的重大压力后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和竞争力是不容忽视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双方最终都能从中获益,毕竟大部份的留学生最后还是会选择落叶归根,打道回府为国效力。

那么,芳龄28的冬梅学姐是否属于这大部份人中的一分子?“我是一个念家的人,以前留学时总是期盼假期的到来,买张机票马上飞回福州老家。如今从事教育的工作,同样的时常来往两地。自己这十年里已经走过了叛逆的道路,是时候回家协助父亲的研究事业,希望以他为基础能够发展自己的事业,但那又是另一种新的适应需求。”

或许在众多学长/学姐当中,冬梅算是幸运也是幸福的一个。除了工作顺心外,去年又与恋爱多年的男友步上红地毯的另一端。说她幸运是因为长久以来,两人分隔两地却成功地克服了异地相思,两地情愁的难关,幸福的是,结婚后的她还能够享受单身的自由,虽然偶尔午夜梦醒会感少许的孤独和落寞,但,并不是每个女子婚后都能像她一样。“我是比较特别的个案也是比较幸福的一个。” 她说。

然而,接到好友夫妇双双遇车祸不告而别的消息后,让她对生命和家庭有了全新的诠释和依恋,觉得不能这样自私,把时间都留给自己,而应当和家人分享宝贵的时间。所以,虽然已经成为新加坡的永久居民,冬梅学姐已经打算同教育部的约满后回国发展,除了事业的重新起步外,也陪伴家人。


目前,冬梅学姐与几个好友租了一间四房式的组屋居住,大家与房东相处十分融洽,没有一般房客的磨擦,教书之余也挤出了空档正努力修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生活算是相当称心写意而且充实。难怪她说还是工作比较好,读书时固然轻松但口袋不松,也许在无须为钱财担忧之余还能追逐自己喜欢的,这样的生活才自在。

明年的的这个时候,或许冬梅学姐已经在祖国重新打点着她的事业,最令她不舍的除了现有的单身自由和新加坡的各种食物外,就是这里的图书馆了。她认为其实新加坡学生很幸福,有设备齐全的图书馆,可以接触多种语文的图书,也能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她以宝藏来形容图书馆,任她如饥似渴地吸取,还是取之不尽。因此,她希望可以用她有限的时间尽量去闯荡这知识的宝库,有空就往图书馆跑。此外,在这里建立起来的良好同事关系和师生情感也许更会牵伴着她往后的生活。

终窥这十年的变迁,冬梅学姐感叹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当初来的人寥寥无几,如今有千人之众。从保守的一群进化到潮流的领导班子,十年后才踏入这弹丸小国的中国学生与当年的他们有着天壤之别,思想前卫、衣着光鲜、几乎是潮流的倡导者,同时也为新加坡注入强大的推动力。相隔十年,冬梅学姐开始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走入历史,毕竟他们创造了倡导的历史。但她表示后来者的适应力强,各方面的优异表现也都意味着进步的可喜现象,前景是乐观的。

不知不觉,夜深了,今年的中秋节特具意义,我在异地结识了同乡学姐,还没点亮中秋的灯笼先撒下友情的种子,中秋节到底是庆团圆的日子。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19 楼,当前显示第 4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