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移民之路 05
古人云:最毒妇人心。无毒不丈夫!两句加在一起得出结论只有人妖和小孩儿是好人^_^。不过平心而论,身为天蝎座的我确实挺记仇。倘若相安无事,我也不介意和她们共事。只是她们阻碍了我的生存之路,那我也只好清理门户。好在之前我就知道这也是老板的心意。当初,开始上班以后,即便住Marsling(马西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边境。我还是每天中最早到公司。公司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30.am到晚上6:15.pm。顺便说一下,新加坡的官方允许的最长正式工作时间是44小时每周,详情可参阅人力部Ministry of Manpower的网站。早上8点或者8点15左右我就到了公司位于Bugis的办公室,入职一个月后公司,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从Cityhall的Odeon Tower搬到了这里。同时,因为公司电话系统是串联的,我们有各自的电话号码,但是都可以接听主线电话,意思是说一般客户会打我们的主线电话,每个人的电话都会响起来,声音很大,打我们的直线号码就只有一个电话会响。任何人都可以代表公司接电话。我观察了几次,她们都不太积极接主线收到的电话,所以每次都是我第一个接,以至于到后来,有些她们的客户以为我是接线员,当我不在的时候还询问我去哪儿了。其实她们不明白,很多电话是新的客户和人才打进来咨询的,我们登发的广告都是留的主线电话号码,打主线的这些都是有意向,有潜力的资源,其中不少最终被我转化成了销售额。经过几个月的奋斗,因为成绩还行,态度端正,老板也对我有了一定信任,出访客户的时候也经常和我一起。管理学里面有一个名词叫作“third place”,中文直翻译就是第三处地方。第一处和第二处分别是家庭住处和工作场地。前两处,职能分工明确。可是往往很多棘手问题的解决,敏感话题的讨论需要除此以外的第三个地方。在中国,最明显的third place就是餐厅饭店,很多生意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如果在公司,老板经常叫我进去谈话,势必会引起周围同事的揣测。而和老板一起出访客户的时候,便有机会坐下讨论如何改变部门现状。
2008年,因为房地产市场呈现繁荣,特别是很多商业地产的建设,比如最出名的两个综合名胜度假项目,金沙MBS和圣淘沙名声世界RWS的建设,以及很多的基础设施:地铁环线CircleLine还有市区线Downtown Line等项目的日夜兼程。基于如此,我把目标客户转向了很多房地产相关公司——开发商,承包商,项目咨询公司,分包商——监理公司,水电安装公司以及地质勘探公司等等。其中以承包商为主,这个群体最大。新加坡的建筑主包商分为两类。一类General Building和Civil Engineering。前者多承接楼盘项目,类似高楼大厦,后者专注于基建项目,多见地铁道桥。不少承包商两者兼顾。这些公司又根据资质分为各种等级,其中最高等级是A1,拥有A1资质的公司可以承接任何价值的项目。而A2资质公司的项目承接限额是9000万新币,以此类推最低等级是C3.分包商的评级制度和总包不一样。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取Building Construction Authority(BCA)的主页查询。同年10月份的时候,也是我在这家公司工作刚半年,早已是正式员工,手持S 证(S Pass)。有一天和老板,就是部门经理GT去拜访完日本的承包商清水建设,回来的路上我们在Shenton Way的一家小餐厅吃午饭。她没有和我讨论客户的问题,直接问我:你觉得部门里哪个是Indian Chief,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带头大哥。我回到:坦白说,我不是很清楚,我只想专注自己的工作, 您也知道,我工作里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直接请教您,虽然我知道您让DT作我的师傅,可是我也不太有机会请教她,她们总是很忙,不过我不想让她觉得花太多时间教我影响了她的业绩。其实她的业绩几乎为零。我之所以这么回答并不希望直接说任何一个人是坏人,也不想让她以为替换或者开除其中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现状,我要改变的是整个团队。她又问我:如果DT离开公司会影响到你么?我顺水推舟:我刚进公司半年,和她不是很熟,只要您还是我老板,其它变动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就这样,我大致知道了她的下一步计划。回到公司,一切照常,我也不动声色。之前我曾经提到9个人里面有2个是和我们负责不同业务但是也是归GT管理,那两个人和我虽然不熟,但也对我不坏。所以一开始,我就希望能和他们建立一层正常的同事关系,以后真的有什么变动,我不至于腹背受敌。因为这两个人工作性质问题,他们要经常加班。而我为了能有好的业绩,那时候也天天加班到到晚上9点10点,做销售是没有加班费的。平时下班以后,当那7个人都早早下班,我就找机会和那两个同事聊聊天,偶尔一起吃个晚饭再一起加班。有一次,其中一个同事过生日,我还买了很好的巧克力送给他。当然他们也是懂得礼尚往来,偶尔回敬一个咖啡,下午茶什么的。上班的时候,我极少跟他们说太多,不想让他们难做人,毕竟他们和我队伍里的人相识更早,也有一些同事之间的交集。我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当一个团队领导人想要改变一个团队的时候,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稳定,最需要的就是有潜力的下属的信任并且值得信赖。我的部门经理GT虽然不喜欢那7个人,如果要采取任何行动都要更高的管理层首肯,而管理层常做的就是民意调查,遇到问题做决定之前,他们往往会和基层职员聊聊天了解情况。我知道那7个人不会说我多好,也许也不会说的很坏,但是我需要的是有人在部门变动的时候给我一些正面的评价增加部门经理和管理层做决定的决心。果不其然,在部门经理和我那次谈话不久,她比往常更加频繁的去总部,随后不久,director来我们办公室几次,找了我们每个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谈话,主要就是问问我们对工作环境的感觉,同事工作方式的想法。他没有问我对任何一个人的看法,只是简单问这里的工作氛围是否习惯,运作方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说的直白一些,他想知道我的立场。而我依然没有去负面评价其他同事,只是说我跟经理GT学了很多东西,我的成绩应当归公于她,有她做经理,我有信心做的更好,至于其他人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我提到了另外一个团队的两个同事对我很好。这么做很简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工作久了的朋友知道这层意思。就在CEO来找我们办公室找我们谈话的时候,有客户打电话进来,我听到电话故意没有接,然后去洗手间,就这样电话铃响了很久没有人没有一个人听。我回来的时候听另外团队的同事发短信告诉我,经理刚才对其他人发了很大的火。我一阵窃喜。 这次对话没有多久,我的“师傅”DT就被经理找去单独谈话了几次。
2008年,因为房地产市场呈现繁荣,特别是很多商业地产的建设,比如最出名的两个综合名胜度假项目,金沙MBS和圣淘沙名声世界RWS的建设,以及很多的基础设施:地铁环线CircleLine还有市区线Downtown Line等项目的日夜兼程。基于如此,我把目标客户转向了很多房地产相关公司——开发商,承包商,项目咨询公司,分包商——监理公司,水电安装公司以及地质勘探公司等等。其中以承包商为主,这个群体最大。新加坡的建筑主包商分为两类。一类General Building和Civil Engineering。前者多承接楼盘项目,类似高楼大厦,后者专注于基建项目,多见地铁道桥。不少承包商两者兼顾。这些公司又根据资质分为各种等级,其中最高等级是A1,拥有A1资质的公司可以承接任何价值的项目。而A2资质公司的项目承接限额是9000万新币,以此类推最低等级是C3.分包商的评级制度和总包不一样。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取Building Construction Authority(BCA)的主页查询。同年10月份的时候,也是我在这家公司工作刚半年,早已是正式员工,手持S 证(S Pass)。有一天和老板,就是部门经理GT去拜访完日本的承包商清水建设,回来的路上我们在Shenton Way的一家小餐厅吃午饭。她没有和我讨论客户的问题,直接问我:你觉得部门里哪个是Indian Chief,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带头大哥。我回到:坦白说,我不是很清楚,我只想专注自己的工作, 您也知道,我工作里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直接请教您,虽然我知道您让DT作我的师傅,可是我也不太有机会请教她,她们总是很忙,不过我不想让她觉得花太多时间教我影响了她的业绩。其实她的业绩几乎为零。我之所以这么回答并不希望直接说任何一个人是坏人,也不想让她以为替换或者开除其中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现状,我要改变的是整个团队。她又问我:如果DT离开公司会影响到你么?我顺水推舟:我刚进公司半年,和她不是很熟,只要您还是我老板,其它变动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就这样,我大致知道了她的下一步计划。回到公司,一切照常,我也不动声色。之前我曾经提到9个人里面有2个是和我们负责不同业务但是也是归GT管理,那两个人和我虽然不熟,但也对我不坏。所以一开始,我就希望能和他们建立一层正常的同事关系,以后真的有什么变动,我不至于腹背受敌。因为这两个人工作性质问题,他们要经常加班。而我为了能有好的业绩,那时候也天天加班到到晚上9点10点,做销售是没有加班费的。平时下班以后,当那7个人都早早下班,我就找机会和那两个同事聊聊天,偶尔一起吃个晚饭再一起加班。有一次,其中一个同事过生日,我还买了很好的巧克力送给他。当然他们也是懂得礼尚往来,偶尔回敬一个咖啡,下午茶什么的。上班的时候,我极少跟他们说太多,不想让他们难做人,毕竟他们和我队伍里的人相识更早,也有一些同事之间的交集。我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当一个团队领导人想要改变一个团队的时候,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稳定,最需要的就是有潜力的下属的信任并且值得信赖。我的部门经理GT虽然不喜欢那7个人,如果要采取任何行动都要更高的管理层首肯,而管理层常做的就是民意调查,遇到问题做决定之前,他们往往会和基层职员聊聊天了解情况。我知道那7个人不会说我多好,也许也不会说的很坏,但是我需要的是有人在部门变动的时候给我一些正面的评价增加部门经理和管理层做决定的决心。果不其然,在部门经理和我那次谈话不久,她比往常更加频繁的去总部,随后不久,director来我们办公室几次,找了我们每个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谈话,主要就是问问我们对工作环境的感觉,同事工作方式的想法。他没有问我对任何一个人的看法,只是简单问这里的工作氛围是否习惯,运作方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说的直白一些,他想知道我的立场。而我依然没有去负面评价其他同事,只是说我跟经理GT学了很多东西,我的成绩应当归公于她,有她做经理,我有信心做的更好,至于其他人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我提到了另外一个团队的两个同事对我很好。这么做很简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工作久了的朋友知道这层意思。就在CEO来找我们办公室找我们谈话的时候,有客户打电话进来,我听到电话故意没有接,然后去洗手间,就这样电话铃响了很久没有人没有一个人听。我回来的时候听另外团队的同事发短信告诉我,经理刚才对其他人发了很大的火。我一阵窃喜。 这次对话没有多久,我的“师傅”DT就被经理找去单独谈话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