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重读政府 Budget2021税收结算以及对税收收入的一点思考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狮城财经 | 本帖共有 31 楼,分 2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2    末页>>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89) 发表:2021-06-23 09:55:36  楼主  关注此帖
【财政税收】重读政府 Budget2021税收结算以及对税收收入的一点思考
原文:
https://www.channelnewsasia.com/news/commentary/budget-2021-singapore-tax-income-business-gst-hike-beps-14217994

18 Feb 2021 06:03AM

Commentary: Budget 2021 and how Singapore’s tax system is changing for the better

作者的关键点总结如下:
1) Drawdown $11 billion in Y2021 vs $ 42.7 billion in Y2020, equivalent to a few decades' worth of Budget surplus

2) No tax increase on corporate, individual income taxes or curbs on property purchases, except for petrol taxes, of which the impact is expected to be minimum

3) highlight in corporate tax. Few expect Corporate to increase, given that a worldwide trend of reducing in corporate income tax rate. YA2021 (FY2020) corporate tax collection at $ 13.7 billion, a dip compared to that of YA2020 (FY2019) at $16.7 billion. Reverse growth expected in YA2022 (FY2021) to be $ 18 billion, due to cessation of corporate income tax after seven successful year.

4) likewise for GST trend as compared to corporate income tax. Decrease in YA2021 (FY2020) at $9.9 billion, vs YA2020 (FY2019) at 11.2 billion). Projected YA2022 (FY2021) to be $ 11.3 billion.

5) hike in GST expected to be unavoidable. Despite of postpone the GST rate adjustment to happen in Y2022 to Y2025, government expect an increase in GST tax by introduction on i) low value goods via air and post; & ii) consumer imported services on non digital services including (educational training and fitness training) in Y2023.

6) personal income tax collection continue to be steady, hovering between $12 billion to $ 13 billion. Future attempts to increase the highest personal income tax rate to be 22% on ultra-high income earners.

7) Significant Infrastructure Government Loan Act to be debated in Parliament, as to allow Government to use long-term bonds to fund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以上几点的税收预测,是在政府寄望稳健控制疫情,全球持续低息的环境下发生的,看得出二月时政府对未来经济的展望是审慎乐观的。

现在问题来了:

Cons:
1)今年4月,5月的印度变种病毒的迅速发展,对全球造成巨大影响未被预计。今年的GST收入,还能达到$11.3 billion吗?

2)跨国公司利用全球税收漏洞进行避税造成利润转移,有可能招致大国对国际税收的调整。上月,G7推出全球最低税率15%的构想,对新加坡影响有多大?

3)新加坡税收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70%左右,如果东墙少了,西墙在哪? 政府投资收益等,淡马锡能否找准机遇,继续保持预期甚至超越预期增长?

Pros:
4)本年房地产价格的推高以及燃油税率的增加,能弥补一部分漏洞? 然而商业地产走势,很大程度受疫情影响,以及今年将有更多企业缩减办公面积,亦或削减住宅房产税的部分正面影响。

5)今年有疫苗作为强心剂。往年的期望是完全的未知数,今年的期望至少有疫苗打底,但人们的信心回来了多少? 看最近的股市,有点不堪入目,比如Singtel,一挫再挫。还有最近的红山景的疫情,一片红色,似乎还没到底。drawdown $11 billion, 只有去年的1/4,够不?

6) 政府锁定了高薪收入人士,提高税率,GST rate的提升,也将在未来几年回归,为税收的稳定性增加保障。税收系统的调整,不会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政府似乎已经下定决心制。公司税已经明确只能降不会升,那下一个蛋糕会花落谁家?

(ps, 原文的第7点,没看明白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3,奖励楼主15分以及22华新币,时间:2021-06-23 22:00:05。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笑天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9295) 发表:2021-06-23 11:44:21  2楼
其实所谓的最低税率只是个政治表态而已
坡县17完全高于15啊,毫无问题
即使如此还是可以有各种scheme来补贴公司,不一定靠税收啊
坡县的税收体系,完全利好初创公司,比天朝的几减几免实惠多了
比如start loss 可以到开始盈利了然后抵扣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89) 发表:2021-06-23 12:45:26  3楼
其实所谓的最低税率只是个政治表态而已坡县17完全高于15啊,毫无问题 即使如此还是可以有各种scheme来补贴公司,不一定靠税收啊 坡县的税收体系,完全利好初创公司,比天朝的几减几免实惠多了 比如start loss 可以到开始盈利了然后抵扣
但新加坡政府仍然担心跨国公司的流失
这会影响就业和经济。

还有,具体税收规定需要看具体条例,例如新加坡有很多free trade agreements等。新的国际税务框架出来后,是否影响这些以前最惠国待遇,还是个未知数。实际上是,一些总部或区域总部在新加坡的超级大跨国公司的税率远远低于15%,而不仅仅是科技巨头公司。

不过,新加坡政府的机遇还是比较大的,鉴于香港将难以在短时期恢复疫情前的经济。

而且,最近卫生部发言人对科兴的消极言论,是对中国政治态度的回应,没一点底气,大概不会这么做。当然,也给自己种下了风险-_-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1-06-23 12:49:55  4楼
中低端生产,本来就不该在新加坡做
要么高端生产比如晶圆厂的高级蓝领或者飞机部件组装等等。
要么就是创新研发等技术价值高的岗位。
非技术领域俺不懂,比如什么金融,仲裁之类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89) 发表:2021-06-23 12:53:27  5楼
中低端生产,本来就不该在新加坡做要么高端生产比如晶圆厂的高级蓝领或者飞机部件组装等等。 要么就是创新研发等技术价值高的岗位。 非技术领域俺不懂,比如什么金融,仲裁之类的。
呵呵
你小看了新加坡中小制造业的数量和规模了。

而这是比香港强的地方~~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89) 发表:2021-06-23 12:55:50  6楼
中低端生产,本来就不该在新加坡做要么高端生产比如晶圆厂的高级蓝领或者飞机部件组装等等。 要么就是创新研发等技术价值高的岗位。 非技术领域俺不懂,比如什么金融,仲裁之类的。
不过,最高端科技
也没见多少在新加坡驻扎~~人工太贵,而且市场太小

希望政府能多引进科技巨头总部在新加坡设立公司吧。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1-06-23 12:59:02  7楼
呵呵你小看了新加坡中小制造业的数量和规模了。 而这是比香港强的地方~~
没小看,怎么跟香港比?新加坡要跟以色列比啊。不要只看人家的疫苗情况。
科技企业,我的意思是只要基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学科的都算,而不是狭义的互联网企业。
只有大量有竞争力的实体技术企业来,比如辉瑞,美敦力等等这样的公司,才能早就未来大量高薪PME岗位。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89) 发表:2021-06-23 13:05:22  8楼
没小看,怎么跟香港比?新加坡要跟以色列比啊。不要只看人家的疫苗情况。科技企业,我的意思是只要基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学科的都算,而不是狭义的互联网企业。 只有大量有竞争力的实体技术企业来,比如辉瑞,美敦力等等这样的公司,才能早就未来大量高薪PME岗位。
我觉得新加坡争取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中心更实际
一边,fall of Hong Kong

另一边,rise of manpower/land cost

多少高新技术公司拿完政府给的Grand,就转战中国市场去了,他们非常profit driven,没啥"良心"可言,还带走一片高薪技术人员。政府也很无奈,但还得继续讨好他们~~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1-06-23 13:08:53  9楼
我觉得新加坡争取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中心更实际一边,fall of Hong Kong 另一边,rise of manpower/land cost 多少高新技术公司拿完政府给的Grand,就转战中国市场去了,他们非常profit driven,没啥"良心"可言,还带走一片高薪技术人员。政府也很无奈,但还得继续讨好他们~~
培养不出创新土壤,当然只能是继续利用香港的特殊情况壮大本地金融业优势了
新加坡金融业相对香港的优势扩大是必然,因为中美对抗大趋势会延续很久。
本地互联网码工码农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不知道未来是否可持续。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eabass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958) 发表:2021-06-23 13:10:34  10楼
本地中小实体想赚钱只有一条路
利用南亚工人的剩余价值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89) 发表:2021-06-23 13:13:18  11楼
培养不出创新土壤,当然只能是继续利用香港的特殊情况壮大本地金融业优势了新加坡金融业相对香港的优势扩大是必然,因为中美对抗大趋势会延续很久。 本地互联网码工码农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不知道未来是否可持续。
市场小
最多只能做区域总部,象征性的那种。这些不会对国家税收有多大促进作用,至少,新加坡在双重征税方面还是很友好的,各种公司税都低得不能再低了

愿意把制造部门或者技术核心部门挪过来的,那一定是真爱新加坡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1-06-23 13:17:14  12楼
市场小最多只能做区域总部,象征性的那种。这些不会对国家税收有多大促进作用,至少,新加坡在双重征税方面还是很友好的,各种公司税都低得不能再低了 愿意把制造部门或者技术核心部门挪过来的,那一定是真爱新加坡了~~
次核心部门吧
比如欧美公司忌惮中国分部偷技术,退而求其次在新加坡搞。
或者中资背景企业为了进军海外,在新加坡搞一点研发,类似字节这种。
当然总体规模不会太大,根本还是没有创新土壤。
其他欧美技术mnc们,除了全球总部以外,在美德法英,有些中印等地搞研发,是常规操作。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89) 发表:2021-06-23 13:36:10  13楼
次核心部门吧比如欧美公司忌惮中国分部偷技术,退而求其次在新加坡搞。 或者中资背景企业为了进军海外,在新加坡搞一点研发,类似字节这种。 当然总体规模不会太大,根本还是没有创新土壤。 其他欧美技术mnc们,除了全球总部以外,在美德法英,有些中印等地搞研发,是常规操作。
如果说新加坡还有一些拿得出手的自有技术,可能是炼油技术? 也不懂是否是自有。李光耀当年建立的裕廊岛,引进了石油化工,到现在还是很重要。

只是,不能总是吃老本呀,新加坡如果不走本土创新或者引进创新的道路,很容易就走到尽头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89) 发表:2021-06-23 13:40:05  14楼
本地中小实体想赚钱只有一条路利用南亚工人的剩余价值
同意一部分
要不咱们的屋子,路税,卫生费等等就不可能这么便宜了n_n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1-06-23 13:47:52  15楼
本地中小实体想赚钱只有一条路利用南亚工人的剩余价值
过去很多年一直就是这样
早起也利用了东南亚周边,甚至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赚取剩余价值。
现在也就南亚地区的剩余价值还多一点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lgland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2203) 发表:2021-06-23 15:30:48  16楼
不仅饱受疫情的冲击,而且还要承受大国的挤压,
这个预算案,前部长搞得吧,
人都离开了,前景更加不确定,
得过且过,只能算过渡,看明年新部长的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花无缺与小鱼儿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389) 发表:2021-06-23 15:48:36  17楼
不仅饱受疫情的冲击,而且还要承受大国的挤压,这个预算案,前部长搞得吧, 人都离开了,前景更加不确定, 得过且过,只能算过渡,看明年新部长的了
咋对前部长这么没信心呢
良心说一句,政府预算案还是做得很好的,而且当时预算基于当时形势,没有错。

只是情况变了,希望政府出一个中期报告,展示一下今年到底的财政走势如何~~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lxl1990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277) 发表:2021-06-23 16:04:43  18楼
次核心部门吧比如欧美公司忌惮中国分部偷技术,退而求其次在新加坡搞。 或者中资背景企业为了进军海外,在新加坡搞一点研发,类似字节这种。 当然总体规模不会太大,根本还是没有创新土壤。 其他欧美技术mnc们,除了全球总部以外,在美德法英,有些中印等地搞研发,是常规操作。
现在欧美企业在中国没什么核心研发了吧
感觉都是些边角的研发

车企的发动机,半导体的最先进制程,药企的原研药
基本没有在大陆搞的

有些连研发都没,只有销售渠道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lgland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2203) 发表:2021-06-23 16:06:26  19楼
咋对前部长这么没信心呢良心说一句,政府预算案还是做得很好的,而且当时预算基于当时形势,没有错。 只是情况变了,希望政府出一个中期报告,展示一下今年到底的财政走势如何~~
他自己有没有信心,
拍屁股走人,留下来豪言壮语,
五年把窟窿补住,
去年作了四五次,今年再修改四五次,不满意的就不是他自己了,所以后任很聪明,不改,要改明年改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dy99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6119) 发表:2021-06-23 16:28:00  20楼
现在欧美企业在中国没什么核心研发了吧感觉都是些边角的研发 车企的发动机,半导体的最先进制程,药企的原研药 基本没有在大陆搞的 有些连研发都没,只有销售渠道
程度不同
相比于新加坡,中国研发中心还是做的更多的。
各行各业的mnc,基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学科技术的,很多都在京沪有研发中兴的,其他还有深圳等其他地方。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狮城财经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31 篇文章,分 2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2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