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想法不对啊。你总是觉得补习可以发掘某些特长。
然后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这样,
有多少才能是通过小时候的补习发掘出来的?
更何况现在所谓的补习都不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而定制,
而是鼓吹每个孩子都有数学或者运动的天赋。
从而造成家长的恐慌和压力。
这么看是不是好点
假设你的朋友有个3岁的小盆友,你觉得TA有数学天分。我问你怎么知道的?你说上次你见到TA的时候,TA可以轻松算出2+3,一般3岁的小盆友还在挣扎着数手指头呢。这是正常的对话吧,但本质就是你给了TA一个超出那个年龄平均水平的问题,而TA能解决这个问题让你得出结论TA有比同龄人领先的数学能力。如果你没有问TA这个问题,你能知道TA有数学天分吗?奥数班不是在做同样的事吗?
就像你问遍周围的3岁的小盆友,大部分算不出2+3一样,奥数班的结果是大部分人并没有特别领先的数学能力。但是1你不试一下怎么知道?2试了证明没有那个能力还在死磕的难道不是家长的错?
至于压力和焦虑,那个著名的培训班公布了惊人的数量,但也没说上了就包进吧。本坛都有很多清醒的家长说了那个培训班有很难的入学考试,所以这已经决定了它收的学生已经比同龄人领先了,就是生源好嘛。对于这部分学生,训练一下有什么特别不好吗?试了证明没有那个能力就同上了。压力和焦虑在我看来,来自朋友圈远多过广告。我们在教小盆友善用网络的时候,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就像你问遍周围的3岁的小盆友,大部分算不出2+3一样,奥数班的结果是大部分人并没有特别领先的数学能力。但是1你不试一下怎么知道?2试了证明没有那个能力还在死磕的难道不是家长的错?
至于压力和焦虑,那个著名的培训班公布了惊人的数量,但也没说上了就包进吧。本坛都有很多清醒的家长说了那个培训班有很难的入学考试,所以这已经决定了它收的学生已经比同龄人领先了,就是生源好嘛。对于这部分学生,训练一下有什么特别不好吗?试了证明没有那个能力就同上了。压力和焦虑在我看来,来自朋友圈远多过广告。我们在教小盆友善用网络的时候,自己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