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音乐会(上)--傅聪的莫扎特
前几天,DX告诉我,傅聪要来新加坡开音乐会,因为上几次他来我都错过了,这次觉得很应该去认识一下真面目。翻阅一下滨海艺术中心的节目表,是演奏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 K503, 后面还有马勒的第一交响曲, 我就狠了一下心,买了一个座位不错的张票。
进入音乐厅的时候有点晚了,好在还没有开始,坐定的时候,新加坡交响乐团(SSO)的指挥水蓝陪着傅聪走到台上。 一位有威严的长者, 看上去也是那么的自谦。
音乐响起了,非常熟悉的旋律,在我的脑子里,莫扎特是天使。也许莫扎特是傅聪的理想,而在我听来,里面好像跟多一些的是感情,一些让我感觉更近乎于肖邦的东西。 六十九岁的老人,带着半截的手套弹琴, 忘情的时候, 喉咙里哼出音乐,动作好像有点过分的夸张,尤其弹连线的时候, 跟人的感觉非常不稳定。有的时候手指头不是很听使唤的感觉。年龄确实是大了。而更奇怪的是让我怀疑他的基本功。
精神矍铄的人,几根白色长寿眉, 略微的秃顶, 松弛的脸部肌肉,有点耷拉。很认真的弹奏,却还免不了错音与不稳。有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 弹奏的时候有些即兴, 而即兴得让人觉得是在掩盖错误。以非常挑剔的眼光来看,确实,PLETNEV比他的弹奏要好。
傅聪有他自己理解的莫扎特, 我也读过他描述的莫扎特,但是两者不能够重影,我欣赏莫扎特的那种灵秀, 表现出非常少有的对生活的乐观,充满了童真与快乐的音乐,这些也正是傅聪所说的,但是,在真实的演奏中,我听到的,是一种对天堂的向往,而却还隐隐的有一点人生的怅惘。有的时候那个精巧的触键,奏出钢琴所具有的特殊的余音,好像浮飘起来, 让人屏住呼吸的冥想, 让我不禁地去看音乐厅的天花板,木质的“天穹”。。。那声音已经传到了天外,而天外,却是用美妙快乐的乐音下面掩盖不住的空旷, 丝丝的孤单悲凉,快乐的有点勉强。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要诠释的莫扎特。而莫扎特这个孙悟空,形式上千变万化,却永远让我看不到他的内心, 傅聪说他有赤子之心, 而我听到的却是有点不同于此, 也许我觉得他有点夸张了。有的时候乐团处理的不是很好,好像第三乐章的开头,有点太慢,而节奏就是跟不上去, 非常活泼的回旋,好像变得沉重了一点,而有一点拖沓。而傅聪演奏的速度,又恰恰吻合了我心脏跳动的节律,心里觉得一阵阵的高兴,而后来,乐团与钢琴的不合拍,让人觉得有点紧张。演奏完之后,长者非常有风度的跟指挥水蓝向观众致意,感觉傅聪是这样的HUMBLE…加演的曲目非常熟悉,我自己都弹过,却记不起来是什么, 根据印象应该是贝多芬的,而这个贝多芬也有点太自由的过分的苦涩。而奇怪的是,为什么他弹他不怎么喜欢的贝多芬。
演奏完了之后,发现好像可以找他签名,大家都出来了, 排队等他签名,我的前面是一个年龄挺大的老太太,排到她的时候,她跟傅聪寒暄了几句, 好像是上海话,我也听不懂, 但是看得出来,给我签名的时候,他的表情不是很高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喜欢社交的世故。而这时候我感觉他,骨子里透出来的高傲,遮掩不住。 也许这是他做人的方式。让人觉得有些喜欢而又有些不喜欢。
回到家里,又翻了翻傅聪的言论,高傲的有个性,也有高度,回想他的音乐, 有的时候有些夸张,可是又觉得他不够严谨, 有些随性, 可能搞不好就会小发一下脾气的那种。看我一些人对他的采访与他的自述,觉得他哲学的思考的方式远远比我听到的琴声来的感动人。音乐,艺术,都是深入于骨血的东西,他有非常深刻的见解,而我并不能够非常欣赏这一次这位“诗人”的演奏, 也许我寄的希望非常大, 而在理解上,如果我是高中的时候,我会为他的演奏感动。可我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是忠于了作曲家,有多少是当时他的心情。他的自我不是很大,但是也不是没有,自谦是外加的教育的,也有自己的克制,而才华造就的高傲才是本心的。不喜世俗,然而这种不喜,却没有了“大隐隐于朝” 的境界。
来新加坡之后,很多原来对音乐的理解都变化了很多。优秀的钢琴家,原来不知道应该叫做是什么,到了这面之后,才觉得,那是一种内心的理解,在血液里流淌的东西,是人格的体现。钢琴技巧好的人,成千上万, 而为什么他们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技巧,重要,却也不是那么非常重要,成为大师的,都是有那种特殊的灵性。透骨的理解,人生的体味。
共鸣,是在频率相同的人的身上产生的。丝毫的差别,能够让人感觉到共鸣,却还知道差那么一点。
写得很烂, 自己都有点看不懂。有点点浑浊的,复杂的心情。
进入音乐厅的时候有点晚了,好在还没有开始,坐定的时候,新加坡交响乐团(SSO)的指挥水蓝陪着傅聪走到台上。 一位有威严的长者, 看上去也是那么的自谦。
音乐响起了,非常熟悉的旋律,在我的脑子里,莫扎特是天使。也许莫扎特是傅聪的理想,而在我听来,里面好像跟多一些的是感情,一些让我感觉更近乎于肖邦的东西。 六十九岁的老人,带着半截的手套弹琴, 忘情的时候, 喉咙里哼出音乐,动作好像有点过分的夸张,尤其弹连线的时候, 跟人的感觉非常不稳定。有的时候手指头不是很听使唤的感觉。年龄确实是大了。而更奇怪的是让我怀疑他的基本功。
精神矍铄的人,几根白色长寿眉, 略微的秃顶, 松弛的脸部肌肉,有点耷拉。很认真的弹奏,却还免不了错音与不稳。有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 弹奏的时候有些即兴, 而即兴得让人觉得是在掩盖错误。以非常挑剔的眼光来看,确实,PLETNEV比他的弹奏要好。
傅聪有他自己理解的莫扎特, 我也读过他描述的莫扎特,但是两者不能够重影,我欣赏莫扎特的那种灵秀, 表现出非常少有的对生活的乐观,充满了童真与快乐的音乐,这些也正是傅聪所说的,但是,在真实的演奏中,我听到的,是一种对天堂的向往,而却还隐隐的有一点人生的怅惘。有的时候那个精巧的触键,奏出钢琴所具有的特殊的余音,好像浮飘起来, 让人屏住呼吸的冥想, 让我不禁地去看音乐厅的天花板,木质的“天穹”。。。那声音已经传到了天外,而天外,却是用美妙快乐的乐音下面掩盖不住的空旷, 丝丝的孤单悲凉,快乐的有点勉强。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要诠释的莫扎特。而莫扎特这个孙悟空,形式上千变万化,却永远让我看不到他的内心, 傅聪说他有赤子之心, 而我听到的却是有点不同于此, 也许我觉得他有点夸张了。有的时候乐团处理的不是很好,好像第三乐章的开头,有点太慢,而节奏就是跟不上去, 非常活泼的回旋,好像变得沉重了一点,而有一点拖沓。而傅聪演奏的速度,又恰恰吻合了我心脏跳动的节律,心里觉得一阵阵的高兴,而后来,乐团与钢琴的不合拍,让人觉得有点紧张。演奏完之后,长者非常有风度的跟指挥水蓝向观众致意,感觉傅聪是这样的HUMBLE…加演的曲目非常熟悉,我自己都弹过,却记不起来是什么, 根据印象应该是贝多芬的,而这个贝多芬也有点太自由的过分的苦涩。而奇怪的是,为什么他弹他不怎么喜欢的贝多芬。
演奏完了之后,发现好像可以找他签名,大家都出来了, 排队等他签名,我的前面是一个年龄挺大的老太太,排到她的时候,她跟傅聪寒暄了几句, 好像是上海话,我也听不懂, 但是看得出来,给我签名的时候,他的表情不是很高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喜欢社交的世故。而这时候我感觉他,骨子里透出来的高傲,遮掩不住。 也许这是他做人的方式。让人觉得有些喜欢而又有些不喜欢。
回到家里,又翻了翻傅聪的言论,高傲的有个性,也有高度,回想他的音乐, 有的时候有些夸张,可是又觉得他不够严谨, 有些随性, 可能搞不好就会小发一下脾气的那种。看我一些人对他的采访与他的自述,觉得他哲学的思考的方式远远比我听到的琴声来的感动人。音乐,艺术,都是深入于骨血的东西,他有非常深刻的见解,而我并不能够非常欣赏这一次这位“诗人”的演奏, 也许我寄的希望非常大, 而在理解上,如果我是高中的时候,我会为他的演奏感动。可我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是忠于了作曲家,有多少是当时他的心情。他的自我不是很大,但是也不是没有,自谦是外加的教育的,也有自己的克制,而才华造就的高傲才是本心的。不喜世俗,然而这种不喜,却没有了“大隐隐于朝” 的境界。
来新加坡之后,很多原来对音乐的理解都变化了很多。优秀的钢琴家,原来不知道应该叫做是什么,到了这面之后,才觉得,那是一种内心的理解,在血液里流淌的东西,是人格的体现。钢琴技巧好的人,成千上万, 而为什么他们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技巧,重要,却也不是那么非常重要,成为大师的,都是有那种特殊的灵性。透骨的理解,人生的体味。
共鸣,是在频率相同的人的身上产生的。丝毫的差别,能够让人感觉到共鸣,却还知道差那么一点。
写得很烂, 自己都有点看不懂。有点点浑浊的,复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