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 | 树形列表
陈振声vs余振忠:建筑业需要客工30万人吗?其他国家怎么做?(转)
<<始页  [1]  2  下页>  末页>> 

陈振声vs余振忠:建筑业需要客工30万人吗?其他国家怎么做?(转)来自 / 联合早报
发布 / 2020年5月31日
陈振声:我们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把多少比率的劳动力,分配到建筑业?不是说我们要分配多少,而是我们的劳动力中,有多大比率的人愿意从事建筑业?新加坡现有30万名建筑工人,假设一个新加坡人的生产力是一个建筑工人的三倍,如果我们用10万名新加坡人来取代这30万名建筑工人,并支付他们三倍薪水,那么我们一年须招聘多少新加坡人呢?再假设每个人从20岁工作到60岁,40年的职业生涯没人掉队、没人辞职,40年要达到10万名建筑工人,我们每年就得招聘2500人。我们现在每年约有3万3000个新生儿。说真的,我们能从每年的新生儿中,招聘或分出2500人从事建筑工作吗?这相当于从每年的新生儿中引入6%至8%到建筑业,并假定他们的生产力是客工的三倍。

我们务实来看,新加坡人的孩子们都希望能有多元化的工作选项。其他国家之所以能减少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是因为它们把一定比率的劳动队伍分配到建筑业,但这也导致部分人力成本升高,而当人力有限,就会拖慢工程进度。作为缺乏天然资源的小国,我们竞争的基础是,我们是一个适合人们做生意的好地方。如果我们在这相对的比赛中落后,新加坡的未来将不会是我们所期望的那样。

===
新加坡迈向近150万客工的历程
余振忠(工人党前非选区议员) 2020-5-25
https://yeejj.wordpress.com/2020/05/25/新加坡迈向近150万客工的历程

2011年,已故的李光耀先生表示,他认为他自己政党的“拥有650万人口计划”不可行。该计划主要是通过移民来推动经济增长。李先生当时说:“以我们拥有的土地来说,应该有一个最理想的人口数量,以保持生活空间的平衡与舒适感。”除了分享我们的社会空间,大量低薪客工的存在也压低了新加坡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人的工资。这进一步造成了受益于我国经济增长的一群人与另一群实际工资停滞或甚至相较过去20年工资减少的人之间很大的分歧。

“经济增长”等于“年度生产力增长”加“劳动力增长”重现在2013年有关政府人口白皮书的辩论中。近年来新加坡的生产力一直都很不理想,在2011-2020十年期间几乎是持平的状态。在2019年,我国的生产力甚至下降了1.5%。由于受到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和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2020年可能会更糟。最近我们意识到建筑业的生产力偏低,并为此做进行了一些改进。尽管如此,与发达经济体如:澳洲、日本、台湾和香港相比,我们仍然远远落在后头。例如,澳洲和日本的建筑业的生产率分别是新加坡的3.9倍和2.8倍。在其他着重依赖低薪客工的行业,例如餐饮业和零售业,我们的生产力大大落后于香港这个与我们相似的城市国家经济体。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6,奖励楼主8分以及12华新币,时间:2020-05-31 22:00:07。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4,奖励楼主12分以及18华新币,时间:2020-06-01 22:00:06。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shaokunlun (5-31 10:47,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华人尤其如此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andy99 (5-31 12:04,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楼

这句说的真好“大量低薪客工的存在也压低了新加坡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人的工资。” 很多工厂就靠这个吃饭。然后无论有没有经验的工人想法设法加班,跳来跳去的无经验的老油条经理一通乱指挥。拿着经验a指点b...结果很多制造业不赚钱也不长久。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Newtimes (5-31 13:15,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楼

理论谁不会吹。从来都是外劳一个顶新加坡人三个,工资是5个外劳顶你们一个新加坡人。别的行业也就比例小点而已。习惯用牛耕田的突然想说用人去取代牛?不怕闪到腰?呵呵[社会人 (5-31 14:29,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楼

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的革新比如使用预制板,或者像国内一样研究机器人造房。而不是凭空假设一个新加坡人就可以顶3个客工。[亢龙有悔 (5-31 22:46,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楼

(引用 亢龙有悔: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的革新比如使用预制板,或者像国内一样研究机器人造房。而不是凭空假设一个新加坡人就可以顶3个客工。)澳洲和日本的建筑业的生产率分别是新加坡的3.9倍和2.8倍这个是有别人作业可以照抄的。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shaokunlun (5-31 22:54,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楼

(引用 社会人:理论谁不会吹。从来都是外劳一个顶新加坡人三个,工资是5个外劳顶你们一个新加坡人。别的行业也就比例小点而已。习惯用牛耕田的突然想说�...)同意,干脏活累活不都是咱中国弟兄。[ImHResIDeNt (5-31 23:24,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7楼

(引用 ImHResIDeNt:同意,干脏活累活不都是咱中国弟兄。)不能理解国家那么强大,你们出来干脏活累活作甚?为什么不在国内享受年薪百万,早餐都吃龙虾的生活呢?[rjm (6-1 9:00,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8楼

(引用 shaokunlun:澳洲和日本的建筑业的生产率分别是新加坡的3.9倍和2.8倍这个是有别人作业可以照抄的。)建筑业没啥特别的高科技,根本无需抄作业,,因为方案就在那里,只是你要不要的问题。简单的比方,30万外劳来干,成本是1块,如果大大提升生产率,摆脱了对外劳的依赖,那么成本就是2块,3块。。作为政府,你也不能让房子的价格增加很多,那只能自己少赚点。。
貌似目前的打算是,逐步提高生产率,慢慢增加各种成本,渐渐减少外劳。也只能这样了,除非生产力极大的提高,提高到高科技盖房比外劳还便宜。。
[gobackC (6-1 9:46,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9楼

(引用 ImHResIDeNt:同意,干脏活累活不都是咱中国弟兄。)现在客工里面中国人算少的了[ESPRITEE (6-1 11:23,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楼

是什么自信让他觉得新加坡本地人一个人可以顶别人三个我觉得以建筑行业来看,三个新加坡人可能也抵不上一个外劳吧。我看到在我工作过的几家公司,本地人都不如外国人努力和奉献。不是我护内,我觉得我们同胞算是很努力的了,能力也都不错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高山流水 (6-1 12:46,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楼

(引用 高山流水:是什么自信让他觉得新加坡本地人一个人可以顶别人三个我觉得以建筑行业来看,三个新加坡人可能也抵不上一个外劳吧。我看到在我工作过的几...)我们一个顶他们三个还差不多[ImHResIDeNt (6-1 13:34,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楼

(引用 shaokunlun:澳洲和日本的建筑业的生产率分别是新加坡的3.9倍和2.8倍这个是有别人作业可以照抄的。)这个数据出处分享一下吧可以探讨一下这个productivity怎么计算的?
按产出换算成美元计价?
还是按单位时间单位工人制造的工程量?几堵墙?几个水泥结构?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鹏哥 (6-1 13:55,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楼

(引用 鹏哥:这个数据出处分享一下吧可以探讨一下这个productivity怎么计算的? 按产出换算成美元计价? 还是按单位时间单位工人制造的工程量?几堵墙...)出处在此https://yeejj.wordpress.com/2020/05/12/1-5-million-fw/

For example, Australia’s and Japan’s construction workforce are 3.9 times and 2.8 times respectively more productive that their peers in Singapore.

出处的出处在此

https://www.scal.com.sg/resources/ck/files/SCAL%20Circular/Construction%20Productivity%20in%20Singapore_small.pdf
[しろ (6-1 14:50,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4楼

(引用 しろ:出处在此https://yeejj.wordpress.com/2020/05/12/1-5-million-fw/ For example, Australia’s and Japan’s construction workforce ar...)严重怀疑澳洲数据澳洲工人以效率低出名,干点活喝点咖啡 聊聊天。能超过日本工人这么多。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Seabass (6-1 15:07,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5楼

(引用 しろ:出处在此https://yeejj.wordpress.com/2020/05/12/1-5-million-fw/ For example, Australia’s and Japan’s construction workforce ar...)媒体断章取义能力可见一斑网民很容易被带节奏。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鹏哥 (6-1 15:58,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6楼

别以为建筑公司的老板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会决定老板们如何用本地人和客工。如果用客工的效果不如用本地人,老板们吃饱了撑的还要去找客工来呀。[rjm (6-1 16:05,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7楼

(引用 鹏哥:媒体断章取义能力可见一斑网民很容易被带节奏。)不用看就知道,肯定是按照价格计算价值打个比方,中国医院一个医生一小时看10个病人,每人挂号费20块人民币,一共200人民币。美国一个医生一小时看2个病人,每人挂号费100美元,一共200美元。然后说美国医生的生产率是中国医生的7倍。

但是如果换种统计方法,按照实际工作量来算,中国医生的生产率是美国医生的10倍。
[山水 (6-1 17:37,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8楼

(引用 山水:不用看就知道,肯定是按照价格计算价值打个比方,中国医院一个医生一小时看10个病人,每人挂号费20块人民币,一共200人民币。美国一个医�...)最后一句打错了,应该是“中国医生是美国医生的5倍”[山水 (6-1 17:38,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9楼

(引用 高山流水:是什么自信让他觉得新加坡本地人一个人可以顶别人三个我觉得以建筑行业来看,三个新加坡人可能也抵不上一个外劳吧。我看到在我工作过的几...)澄清一下以免被工人党带节奏陈振生的潜台词,是公民替代客工基本不可行,即使假设本地人生产率是三倍,也不可行。为啥说假设,不好意思直接说把客工换成公民也是没用的。

而工人党说澳洲日本生产率是坡县几倍,则是来自于白老师贴的那个报告,具体在报告原文第19页。那段话大意说各国对生产率衡量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然而还是采取了马来西亚的一个数据,说澳洲,日本,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分别是多少。这个数据是用每个工人产出的用令吉表示。看懂了吗?用价格衡量的话,澳洲,日本房价和坡县马来西亚比当然会贵。工人党随便抓个数据,批评一下闪电,就是这么个套路。

没有技术革命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率谈何容易。目前可行的办法是统一标准,增加预制模块,这个在组屋建设里其实已经一定程度上执行了。然而在私人住宅市场,许多时候市场追求个性化,那预制模块就相对难以实施。

对于客工,并不是完全没有提高生产力的空间,比如turn over就是个问题,如果一个工人在他的岗位只有短短几年,每次新的工人需要重新培训,成长为熟练工人后,岗位变了或者被送回去了。然而这也是影响生产率的众多因素中很小的一个,而这也不是本地公民替代客工可以解决的问题。

说白了,没有技术革命,讲生产率基本上是个伪命题。坡县和客工的关系,其实和天朝城市和农民工关系是一样的。天朝进城务工流动人口也有20%多。划重点,坡县是个城市国家,吸收周边国家客工,是最合理的方式。

在这个前提下,命题就换了,不是公民取代客工的命题,而是如何对待客工的命题。这个命题可以单独开贴了。
 [本文发送自华新iOS APP] [鹏哥 (6-1 17:52,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0楼


<<始页  [1]  2  下页>  末页>> 
登录 | 首页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刷新本页] | 切换到:传统版 / s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