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首先编导自己承认‘忠于历史’,有别于‘演义’。自然就应该做到。”
话是自己说的,自然要做到的好,哪怕不想做到,也得做出个样儿来吧。自己说“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历史的原貌”,却反映出了一堆低级错误。这首先是个人品的问题,说明编导信口开河,态度也不够严肃。这已经超出了戏剧的范畴。注意我们讨论的是该剧是否是一部好的历史剧,而不是该剧从戏剧的意义上是不是好戏。体育冠军可以充抵优秀高中毕业生,演义却没法充数算成是历史剧。《三国演义》里面可以挑出很多“低级错误”,但人家说明了那是演义,衡量的标准不同,不妨碍其成为名著。但如果《三国志》像《三国演义》一样写法,绝对不会被承认为史书,更不要谈成为史学名著被编入24史。
“其次编导不一定要求是历史学家,但起码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素养。不懂不要紧,可以向专家请教。就算细节没有注意到,大面上也要过得去。怕的是不懂装懂,凭自己想当然是不好的。 ”
比如文章中说的很多固然是很细节,很专业的东西,但有些东西比如“冠礼”“细柳营”都是很普通的历史常识。一般受过“普九”教育的人都知道。从此看来,编导的水平实在有限。编导并非纯体力工作,需要相当的人文修养才能胜任。因为人文修养不但决定了你对细节的把握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决定了编导对于戏剧整体气氛、基调、布局等方面的把握能力。比如当年的齐如山,翁偶虹,欧阳予倩,焦菊隐等人,都有着很深厚的文化素养,也是藉此才成为戏剧大家。如果让一个缺乏文化素养的人来做编导,就不但会出现很多细节问题,而且会在主要问题的把握上出岔子。从原文中一、十两点看出,这个中学没有毕业的编导便犯了善恶不辨的问题,这比戏剧细节上处理出现的问题要严重得多。要知道“文关国运犹其小。”
整体上来看觉得你的戏剧观比较细节化,着重于某一点比较“吸引人”或者说比较“好玩”,但是缺乏从全局甚至思想性的高度来对戏剧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行为。着眼于细节并非是坏事,但我觉得还是避免不见舆薪的问题的好。.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最新推出专栏《倾听索罗斯》 欢迎大家前来捧场!
Yea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