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信息
经验: 2887
等级:
7 出类拔萃
资产: 7067 华新币
发贴: 2180
在线: 1348.8 小时
复制本帖HTML代码
高亮 :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结束了三个月的实习,我回到校园,乖乖的做FYP。 每天往返于实验室与图书馆,心情倒还平静,但,很快,周围的爆炸新闻就越来越多了。“知道吗,XX去了XXX公司了!” “XX过了XXX management trainee 面试了” 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以至于3月份的时候,我颇怀疑认识的人都找到工作了!当然,事后证明,那时候找到工作的并不多,只是一旦找到,消息都是以光速传播的。压力,无形的压力开始笼罩。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朋友见面打招呼,都变成了询问找工作的情况,聚会,更是由交流八卦新闻变成了交流面试新闻。而此时的我呢,还是迷茫。很多知道我实习的朋友,还安慰我,“你不用愁了,去实习公司不就行了。”我只有苦笑。
怎么办?找老爸老妈聊?帮助实在有限。他们即使在国内也是从事传统行业,连我的专业和修电脑电灯有本质区别都拎不清,更不要提出谋划策了。更何况,我从心底里不想让爸爸妈妈帮忙。都来到新加坡了,长大了,独立了,我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和毅力,一定能找到自己喜欢又适合自己的工作的!
放下自尊,放下自负,我开始和很多人一样,先从简历准备起。上网找sample, 看写简历的tips, 新浪的职场专栏更是每天必读。然后,什么career talk 啊,jobsDB, jobStreet, 我过去不大在意的途径,都一个个来过。那时候我的FYP programme 需要run 很长时间,而且实验室的电脑很容易被别人占用,我就在旁边一边等,一边搜寻工作信息。可是,那时候我对于自己要做什么还是不了解,只是想,漫天撒网,应该总有收获。于是sales engineer,product engineer, 只要对技术要求我能符合的,几乎都投。那时候甚至还一度对HR和secretary感兴趣,因为觉得自己communication skills不错,每次在社团里,都是充当副手或者和事佬的角色,说不定这样的工作也蛮适合我的。
结果,就是漫天撒简历的必然结果,漫天的拒信,外加遥遥无期的等待,绝望,无奈,迷茫。最糟的一天,收到10封拒信,也不知道那天的hr部门都怎么了。我郁闷无比的写电邮给老爸,他开导我,都10封了,应该是最糟的一天了吧,以后就会越来越好了啊。我一想,有道理啊,居然,也就平静了。
拒信收多了,开始思考,自己真得这么一无是处吗?不至于吧,看看简历,看看cover letter, 成绩学历并不差,也有工作经验(虽然专业相差十万八千里),还有社团课外活动,都是主要角色而不是普通member, 为什么连个面试都拿不到呢?
这时候,第二个贵人出场了。他是我在实习公司的同事,也是中国人,不过在国外读了很牛的MBA,不知道为什么想到来新加坡工作。我实习结束不久,他也辞职跳槽了。有时候,缘分就是这样奇妙。我们俩在实习公司几乎没怎么说话,前面说过,公司人人忙得团团转,而且我们工作时间不固定,每周都不一定见到一两次。 但人还是认识的,毕竟组里中国人很少,当时就我们俩。就这样,我们也没有留过联系方式。但是他辞职那天,其他的一个同事给我发短信,说他辞职了,而且要回中国,问我要不要一起聚一聚,还给了我他的电话。我当时忙着FYP,也没心情去聚会,但还是打了个电话给他。这个家伙很热情,而且天生像个老大哥(这点后来被无数人证明了),电话里就说,你找工作找得如何啊,要不要我帮忙?哇,这句话打开了我的话匣子,苦水倒了一大盆。那个后来硬要把自己作为uncle(这年头, 怎么流行装老啊)的家伙就说,要不我们找个机会聊一聊吧。
Uncle其实并没有要回中国,他在新加坡又找了份工作,而且后来他说,其实他那时候手上有三个offer,就挑了那个最好的。我和他约了去他的新公司吃午饭,因为他有一个小时的lunch break.没想到我们才坐下,他的两个同事也加入进来,一个英国华侨,一个比利时人,大家只好用英文聊新加坡,聊我的6年卖身契,聊新加坡的鼓励生育政策等等。我其实颇有些急躁,因为他只有一个小时的空,这帮家伙就占去了45分钟。后来那两个同事终于吃完了走了,Uncle才开讲。
看来凡是读过MBA的,都对找工作很有一套,现在我有时候给我的学弟学妹建议,都是从他那里批发来的。他先对我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工作,不是像你以为的,电子工程系出来只能做工程师,不管sales engineer, product engineer, 都还是一个小圈圈里面。眼界要宽广,很多工作,都希望找不同背景的大学毕业生的。
我摇头,”这个我懂,可是我自己还是什么都不会啊。我总不能去做律师,做会计吧。”
他就笑,“你还是在说很专业的行业,而我说的是需要通才的行业。”
也许uncle很了解我,或者是天下的MBA都最熟悉这个,他建议我回去一定研究一下管理咨询这个行业,然后,又顺手写了个名单:McKinsey, BCG, Bain, Rolland Berger ……那时候,我除了对麦肯锡还略知一二,其他的一点都不知道。
回去以后,二话没说,Google! 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一天的兴奋,我做两家公司的试题,一直做到凌晨4点。兴奋,不是因为题目做得好,而且最后这些公司我都没有投简历,主要是我终于发现了一片新天地,咨询业,而且是针对科技行业的咨询业,原来很有可能适合我。
想想我为什么在实习公司做得不开心?因为我喜欢多思考东西,我不喜欢1天时间就做完一个case, 咨询公司的project, 至少数月甚至半年。我可以真正深入地去分析,理解,思考,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世界啊!另外,我希望利用我的技术背景,利用自己在国大四年修来的万金油的本领。到现在,我都很感激国大工程系科目涉猎的广泛,他让我积累了很多常识,还有学习的方法,现在可以轻松的做很多非我专业的项目却并不吃力。
这时候,我开始仔细的研究这个行业,原来咨询本身是个很大的行业,有偏重管理、策略的,有偏重技术的,还有专门做财经或者人事管理的。另外,还有市场调研公司,市场更是宽广。这些公司,大的,可能全球几十个据点,小的,两三个主要的分析师、咨询师就可以开张了。而且,在国内,咨询和市场调查这两个市场也越来越大,因为越来越多本土企业意识到信息与策略咨询的重要性。
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呢?我还是不想做纯技术的,所以Accenture (他也有管理咨询,不过还是以技术著称)一类公司不考虑。麦肯锡波斯顿一类,能进当然好了,问题是人家更看重MBA,而不是bachelor direct entry。当然,人家也招本科生,只是每年非常少人。这时候,通过一个学长,又联系到另外一位在那里工作的学长。真得很感谢那一位素不相识的学长,他当时在欧洲出差(我下午4点打的电话,估计是夜里了),居然耐着性子和我聊了半个小时,介绍他当时怎么找的工作,要注意什么,另外工作性质怎样。他也提到一个我很警惕的冬冬,说这类公司女生很少,大概因为加班是家常便饭,很多女生吃不消。
记得我当时还曾经给本地的一家小咨询公司的老板写过电邮,没想到他给我回了很长一封信,好感动。他说了两点:一,如果要做管理咨询,最好有一定的工作背景,所以他们公司不想要本科毕业的新鲜人。二,电子工程专业不是问题,但分析能力对于咨询公司至关重要。这种很难量化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优秀的咨询师,和芸芸众生的Analyst的区别。而这种东西,也需要经验的积累。
忘了说了,在这同一时期,Uncle 同志还帮了一个大忙,他让我假设给麦肯锡投简历,然后把CV和 cover letter寄给他看。结果,他把我的冬冬用红笔改得体无完肤,从英文语法到措辞语气到格式再到包装,提了一箩筐意见。我一直对自己的英文还很自信的,从那以后就知道和高手还差十万八千里。 现在我的英文,也是公司里倒数的,不过和一年前相比,已经好了很多,这和公司上下各国同胞积极督促大有关系,还有保持联系的Uncle, 到现在还习惯批改我的电邮,提醒我不要被新加坡的英文corrupt了。记得刚进公司最Shock的一句话是同事说的,“Don’t follow Straits Times’ English, it is not good at all!” 晕,海峡时报都被批评,我们的烂英文就更别提了。
咦,有点扯远了。总之,那时候开始真正学习求职的技巧,简历,面试,还有最关键的,找到自己的优势、兴趣,和对应的行业。
那时候我已经基本确定自己想做咨询/市场调查这一方面了,只是什么公司还没有具体确定。很巧,缘分就这时候来了。我还没来得及大规模进攻什么IDC, Gartner, McKinsey, etc, NUS eJob Portal上的一个公司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公司是个初创企业,不过有个比较有名的母公司,做的是介于咨询和市场调查的项目,但着重Qualitative Analysis, 还有需要有双语优势(就是中英文啦),有某一行业的工作经验(巧啊,就是我的实习公司的行业),有工程或电脑的专业背景。我当时一条条看他的要求,哇,绝配!都不敢相信居然有这么符合的公司。跑去他的网站,发现做的是niche market,很新的服务,也很有挑战。
我又兴奋了,刚好考完最后一门,早上看到广告,下午起草简历,发电邮,然后,小公司就是效率高啊,晚上5:30,电话来了,安排小测验,还有面试。三天后面试,回家就接到老板电话,录取了,明天上班。快得简直不可思议。
忘了说了,他当时招的是实习生,不过老板很仔细地解释了,因为公司新成立,还要等母公司对于投资的一些批准,所以三个月后应该可以转正。对于我来说,那时候也没有肯定会做久,但至少,这个实习我很感兴趣,实习我也愿意。
现在我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多了,早就转正了,每天工作的很愉快。不是不辛苦,也有很忙的时候,可是,做得开心,因为项目本身都很有趣。有个学长说,想知道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就想一想,这二十来年,哪一天,会起床的时候特别迫不及待,一点不想赖床就想爬起来的。我现在的工作,可以给我这种激情,不一定每一天,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心甘情愿的加班,心甘情愿的周末也查公司的电邮。也许,这就是兴趣的魔力吧!
写到这里,要结束了。总结一下,希望能帮助还在迷茫中的朋友们吧。
1。 找工作要看缘分的。但我绝对不鼓励病急乱投医,或者满天撒网,除非有经济困难,不然我觉得好好冷静下来,多看多想,才会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的。毕竟,第一份工作,对我们每个人很重要。
2。 朋友很重要。学长,贵人,生活中你也许并不在意但随时可能帮你大忙的人,一定要广交朋友。这个实行起来并不容易,不是每个人都天生的可以随便交一大群朋友。但日积月累,会发现自己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的。
3。 坚持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优势。这点不想多说,因为废话就是,两条都符合最好。难的是,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怎么办。我的想法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兼得!有时候,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有解决的办法而已,开拓视野,多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
4。 女孩子,职场上还是要勇敢地去闯。除非你的目标只是职业而不是事业,不然就要努力的多做,多实践,多创造。我的实习告诉我,同样的身份地位,自己主动一点,机会就来了。找工作的经历告诉我,主动地联系一些并不熟的人,也是给自己创造机会,说不定,就闯出了一片天!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欢迎来我的博客坐坐,http://blog.sina.com.cn/tinawu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