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儿飞
写在回家之前
夏日黄昏夕阳熄灭之后,蛙鸣合奏。山涧草丛,灌木林间,一盏盏悬挂在空中的小灯渐次亮了,像是与繁星争露,又像是对对情侣提灯夜游…… 在夜空中,萤火虫更象一点水,从天空滑落,这是我的感觉。
这是一种神奇而又美丽的昆虫。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小时候背的唐诗中的绝妙佳句,可惜当时还不知道什么意思。萤火虫似乎适宜出现冷色调的背景,并善于引发某些悲凉的心境。
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潮湿、多水、杂草丛生的地方,特别是溪水、河流两岸,我国曾有一句古语叫"腐草生萤",反映的就是这种习性,不知道咱中国的河流算不算多, 不然,咋那么多女生名字里面,都喜欢用个萤字(目前尚未发现用"蝇"的,等所有的河流被污染以后应该会有的把,反正咋祖国地大物博,啥稀奇事,都有)。本来这是种性格较阴冷的昆虫,但喜欢它的人很多,也许中国人的性格忧郁的一面多了的缘故吧。李商隐大哥在《隋宫》中,也有“于今腐草无萤光,终古垂杨有暮鸦”之句,写得很忧伤,还有黛玉姐姐在《红楼梦》中说得也挺有哲理:萤是草化的。萤做青草的时候,把绿色和生机献给大地;化为流萤后,给黯淡的黑夜带来光亮,(小时候,真想问一句,萤做青草的时候?,那青草是什么做的,现在不敢廖,赫赫)。萤具有昼蛰夜出的习性,所以唐明皇夜不成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蓝荧荧的萤光带着隆哥的思念,但无法抵达九泉之下的杨玉环的身边。两人的悲剧结局似乎需要萤火虫这一凄凉的配角。。
以前我对萤火虫的认识只局限于它的照明作用。非洲人将萤火虫装入小笼,再把小笼固定在脚上,用以照亮前行的路(这些兄弟用,估计还行,咱们可就不行廖,对比度不够大亚,玩笑话,绝非歧视我们第三世界的同胞)。古代墨西哥海湾海盗出没波涛,航海人不敢点灯暴露目标,就用萤火虫代替,于是海上就多了这些漂浮的眼睛。英国人用玻璃瓶装上许多萤火虫沉到海里引诱那些循光而来的鱼,光成了诱饵。西班牙的妇女用薄纱包住萤火戴在头上,制成闪闪发光的头饰。中国古代“囊萤夜读”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周邦彦的词中写道"露萤清夜照书卷",大概萤火虫的冷光更能使读书人沉潜思绪之中吧。这也算是萤火虫的另一种实用价值吧。。。
我写了一个萤火虫的故事:。
萤火虫夜里提着一个小灯笼在空中漫步,月亮看见了它微不足道的亮光,嗤笑说,这样小的光芒也敢出来,太无自知之明了。虫儿不回答,只扇动它同样微小的翅膀,它知道:只有它的光芒——蓝萤萤的略带一点青辉的光芒是可以飞翔的。它提着灯笼继续低飞着。那些星星看见它一闪一闪的发出微微的莹光,夹眼嘲笑说,你燃烧自己干什么,你太傻了,你不觉得自己的光芒太微弱了吗?萤火虫在草丛间盘旋,黑暗中划出一圈明亮的轨迹,终于融入茫茫夜空,。它沉默着,知道星星的光芒来自太阳,它们只是一些冰凉的岩石。它还是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飞来飞去,停在了一朵小花上。一只萤火虫的亮光,照亮不了整个黑夜,但它能照亮一朵小花的心境……。
后来读了泰戈尔的《萤火虫》诗,其中有几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萤火虫虽小,但它点量了自己的灯,,世上有多少人是为自己活着,为光明而纯粹地活着的就更少了,许多事物都被外在的力量裹挟着,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有谁真正拥有一条自己生命的河流呢。萤火虫就超凡脱俗了,泰戈尔赞叹道:“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
我很仔细观察过萤火虫,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夏夜,老柳树在溪边的草地上投下了婆娑的树影,成群的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穿梭,明明灭灭,掩掩映映。点点忽明忽暗的萤光就飘荡在月色如水的夜光里。看它的轨迹终于融入茫茫夜空,与数不清的萤火虫儿自由自在的在夏日的夜空中忽隐忽现。。。。。。。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盏灯。。。。。 记得有一次,我的脑中突然闪过两句诗:萤火虫比黑暗更黑,他没有迷失了自己。光明只照亮他的身后,他面对的却是一团漆黑--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却往往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没办法,他们选择了黑暗。。
小时候我们经常将萤火虫抓住送给女孩子(我想我小时候干过的,大多数男生应该干过吧),那时候可能并不懂所谓的浪漫吧, 现在要是有谁这样做一次,那可真的算是有情调啦 ,萤火虫的光虽小,却是一种浓缩。浓缩的是精华,萤火虫的微光浓缩的是生命的精华。它平静,从不喧嚣。萤火虫的光从不热力四射,不趋炎附势,仿佛绚烂过后的平淡,执着 。这样的礼物, 估计没人会拒绝。 可惜,新加坡好像,还没发现过这种小虫儿, 不然咱也浪漫一次。萤火虫,抓几只, 想逮新加坡的就逮新加坡的,想逮马来西亚的就逮马来西亚的,抓来以后,送人一只,放走一只…… 这样写,真破坏意境, 还是听听吧 right click to save
夏日黄昏夕阳熄灭之后,蛙鸣合奏。山涧草丛,灌木林间,一盏盏悬挂在空中的小灯渐次亮了,像是与繁星争露,又像是对对情侣提灯夜游…… 在夜空中,萤火虫更象一点水,从天空滑落,这是我的感觉。
这是一种神奇而又美丽的昆虫。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小时候背的唐诗中的绝妙佳句,可惜当时还不知道什么意思。萤火虫似乎适宜出现冷色调的背景,并善于引发某些悲凉的心境。
萤火虫喜欢生活在潮湿、多水、杂草丛生的地方,特别是溪水、河流两岸,我国曾有一句古语叫"腐草生萤",反映的就是这种习性,不知道咱中国的河流算不算多, 不然,咋那么多女生名字里面,都喜欢用个萤字(目前尚未发现用"蝇"的,等所有的河流被污染以后应该会有的把,反正咋祖国地大物博,啥稀奇事,都有)。本来这是种性格较阴冷的昆虫,但喜欢它的人很多,也许中国人的性格忧郁的一面多了的缘故吧。李商隐大哥在《隋宫》中,也有“于今腐草无萤光,终古垂杨有暮鸦”之句,写得很忧伤,还有黛玉姐姐在《红楼梦》中说得也挺有哲理:萤是草化的。萤做青草的时候,把绿色和生机献给大地;化为流萤后,给黯淡的黑夜带来光亮,(小时候,真想问一句,萤做青草的时候?,那青草是什么做的,现在不敢廖,赫赫)。萤具有昼蛰夜出的习性,所以唐明皇夜不成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蓝荧荧的萤光带着隆哥的思念,但无法抵达九泉之下的杨玉环的身边。两人的悲剧结局似乎需要萤火虫这一凄凉的配角。。
以前我对萤火虫的认识只局限于它的照明作用。非洲人将萤火虫装入小笼,再把小笼固定在脚上,用以照亮前行的路(这些兄弟用,估计还行,咱们可就不行廖,对比度不够大亚,玩笑话,绝非歧视我们第三世界的同胞)。古代墨西哥海湾海盗出没波涛,航海人不敢点灯暴露目标,就用萤火虫代替,于是海上就多了这些漂浮的眼睛。英国人用玻璃瓶装上许多萤火虫沉到海里引诱那些循光而来的鱼,光成了诱饵。西班牙的妇女用薄纱包住萤火戴在头上,制成闪闪发光的头饰。中国古代“囊萤夜读”的故事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周邦彦的词中写道"露萤清夜照书卷",大概萤火虫的冷光更能使读书人沉潜思绪之中吧。这也算是萤火虫的另一种实用价值吧。。。
我写了一个萤火虫的故事:。
萤火虫夜里提着一个小灯笼在空中漫步,月亮看见了它微不足道的亮光,嗤笑说,这样小的光芒也敢出来,太无自知之明了。虫儿不回答,只扇动它同样微小的翅膀,它知道:只有它的光芒——蓝萤萤的略带一点青辉的光芒是可以飞翔的。它提着灯笼继续低飞着。那些星星看见它一闪一闪的发出微微的莹光,夹眼嘲笑说,你燃烧自己干什么,你太傻了,你不觉得自己的光芒太微弱了吗?萤火虫在草丛间盘旋,黑暗中划出一圈明亮的轨迹,终于融入茫茫夜空,。它沉默着,知道星星的光芒来自太阳,它们只是一些冰凉的岩石。它还是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飞来飞去,停在了一朵小花上。一只萤火虫的亮光,照亮不了整个黑夜,但它能照亮一朵小花的心境……。
后来读了泰戈尔的《萤火虫》诗,其中有几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萤火虫虽小,但它点量了自己的灯,,世上有多少人是为自己活着,为光明而纯粹地活着的就更少了,许多事物都被外在的力量裹挟着,不由自主地随波逐流,有谁真正拥有一条自己生命的河流呢。萤火虫就超凡脱俗了,泰戈尔赞叹道:“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
我很仔细观察过萤火虫,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夏夜,老柳树在溪边的草地上投下了婆娑的树影,成群的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穿梭,明明灭灭,掩掩映映。点点忽明忽暗的萤光就飘荡在月色如水的夜光里。看它的轨迹终于融入茫茫夜空,与数不清的萤火虫儿自由自在的在夏日的夜空中忽隐忽现。。。。。。。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盏灯。。。。。 记得有一次,我的脑中突然闪过两句诗:萤火虫比黑暗更黑,他没有迷失了自己。光明只照亮他的身后,他面对的却是一团漆黑--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却往往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没办法,他们选择了黑暗。。
小时候我们经常将萤火虫抓住送给女孩子(我想我小时候干过的,大多数男生应该干过吧),那时候可能并不懂所谓的浪漫吧, 现在要是有谁这样做一次,那可真的算是有情调啦 ,萤火虫的光虽小,却是一种浓缩。浓缩的是精华,萤火虫的微光浓缩的是生命的精华。它平静,从不喧嚣。萤火虫的光从不热力四射,不趋炎附势,仿佛绚烂过后的平淡,执着 。这样的礼物, 估计没人会拒绝。 可惜,新加坡好像,还没发现过这种小虫儿, 不然咱也浪漫一次。萤火虫,抓几只, 想逮新加坡的就逮新加坡的,想逮马来西亚的就逮马来西亚的,抓来以后,送人一只,放走一只…… 这样写,真破坏意境, 还是听听吧 right click to s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