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小营子娃,大营子狗 七:燕燕于飞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2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gemonv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65) 发表:2003-04-04 23:57:49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原创文学】小营子娃,大营子狗 七:燕燕于飞
(续 六)(注:总感觉不祥,开始发烧了。发一简短的文,如果后续夭折,估计SARS隔离了。但愿只是个玩笑而已;P。)

后来那只奶山羊究竟结果如何,我也没有再留心。其实实在是该感谢它的。父亲是中等的个头,从遗传基因来看,似乎我和姐姐们没有道理生的很高。唯一的解释就是我们是喝了富有营养的羊奶成长的。


小营子娃,大营子狗 七:燕燕于飞

有那么一天清晨,或许还有朦胧的睡意,便听见窗外有熟悉的呢喃细语,睁开惺忪的双眼,却见窗外一条细细的电线上站着一排乌黑亮丽的鸟儿,偶尔一只突然张开剪刀似的尾巴俯冲着飞开去。你惊喜无比:是小燕儿!小雁儿回来了!这一天,你的心情因此而显得格外的灿烂。

儿童的时候,许多人想必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燕子是夏天的精灵,没有任何的生灵,能够取代它在夏心中的地位。因为它的存在,闷热的夏日才充盈了一种活泼的生气。

正所谓“似曾相似燕归来”,每年这个时候,我家屋檐上那个冬天被麻雀侵占了的燕窝重新住进了往年来住的两只大燕子,从河边衔来一些新泥进行一番整饬,然后就会在这里生儿育女。麻雀占了它的巢可以,而一旦谁家里的小孩偷偷地掏了它的鸟蛋,破坏了它的窝,小燕就再也不会有在这个人家搭窝了。每年六月初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几个小小的脑袋不时探出来,歪扭着,盯着你的眼睛看呢。曾经听迷信的农人讲,燕子是福鸟,能给人带来福气。所以有些人家,即使燕子把巢筑在屋子里面,他们也不会赶它出去。人们之所以这样想多半还是因为燕子生了一幅漂亮的外表。灰不溜秋的麻雀就不会享有这样的待遇了,即便麻雀对庄稼再有益,人们还不是把它当作“四害”来消灭?以貌取人,大概鲜有人能免俗。

古来以燕子为题材的诗词颇多。

记得白居易有一首写燕子的诗,名曰《燕诗示刘叟》。今天读起来,心里颇难过。全诗录于下: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而今又有几多似我者,“高飞背母”的呢?若不是真应了红楼梦中一句“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劳燕分飞”更是用来指相爱的人悲戚分手,各奔东西,而“新婚燕尔”则别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早在春秋时,《诗经.国风》中就有一篇诗文,名曰《燕燕》,“燕燕于飞,参池其羽。之子于归,原送于野。瞻望弗及,涕泪如雨。。。”写一位哥哥送妹妹出嫁时依依惜别的悲伤心情。真挚、质朴而深沉的感情即便是今天读来也仍让人为之热泪盈眶。

Put your OWN COOL signature here!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gemonv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65) 发表:2003-04-05 14:16:55  2楼
纠正一点诗。邶风。燕燕 是一个卫庄公妻 写给 卫庄公一个妾的。这一点可以从诗的最后一段中看出来。 全文是: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这几天读 辛弃疾词选, 偶然读到 看燕燕,送归妾, 才知道这是一种很悲伤的感觉。 很喜欢你的文章, 令我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情, 感觉。 好想在内蒙古住一段时间。不知何时能够如愿。
谢谢:)
非常感谢:)查了相关资料,我的引文和理解的确是错误的。很抱歉考据做的不够:)

------------------------------------
注:“《诗·邶风·燕燕》之旨,歧说颇多。根据马王堆帛书《五行》篇楚简的解说是"能参差其羽,然后至哀,君子慎其独也",主张看轻外在的丧服,而注重内心的哀敬,要做到"至哀",就必须"慎其独",遵从专一之道,要为专一于内心的哀敬而敢于不顾外在的形式。由此看,兄送其妹远嫁说、送别情人说、情人出嫁他姓说,显然不能成立。卫定姜送子妇大归说虽然有丧夫之哀,但重点是在定姜对媳妇的不舍,与楚简说也不合。从楚简本和帛书本《五行》篇的解说看,戴妫因其子桓公见杀而大归,庄姜越礼远送而惓惓于戴妫,是庄姜与戴妫密谋报州吁杀子之仇。正因是为报仇而归,所以庄姜叮嘱其要不顾细行而专一于"至哀"。”

以上引文自廖名春《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史的重写》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2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