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1) 之论思考.
这本书借了好久了, 前一阵子也看完了, 但是却没有看过第二遍. 现在觉得, 既然看完了, 就应该有个交待, 给自己一个交待. 于是再嚼嚼这本书. 而且中带有了我自己太多的感情色彩, 对于一些部分并不理解. 这一本不是叔本华的代表作, 只能算是他的一些随笔. 但我认为, 人性的光辉, 智慧的核心, 是无时无刻无处撒发出来的. 这次就算是管中窥豹吧.. .
我总是喜欢把读来的东西跟自己的比较, 于是很累. 读书的好处也 是让我扩大一下思考的层面. 只有独立思考出来的东西, 才会在心中扎根…为了的不是知识, 不是为了我读过了叔本华, 不是为了告诉别人叔本华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哲学家, 也是个东西方思想融合的哲学家. 纯粹的知识的获得是没有意义的. 在这本小册子里面, 我最能够同意他的就是独立思考的部分, 他的理论能够在我的脑子里挥之际来. 因为那也是我的理论. 而点破这一点的是我的母亲. 她让我明白, 别人的东西, 书本上的来的东西, 远没有自己思考的出来的东西记忆深刻. 如果一天在书本上碰上了旧相识, 只会让认识更深刻更坚定. 所以, “从根本上说, 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考, 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 . 读书时的心灵可能是在被外力强制, 也就是我读一些部分时, 感到累的原因.
我认为是他的思考部分的随笔, 基本上是很顺的读下来的, 其中包括, <论哲学与智慧>, <论独立思考>, <论书籍与写作>. 叔本华甚为反感那些对原著的二手评价, 甚至认为真正读原著的不爱看评介, 而真正看街的有未必想读原著…而我不以为然. 原著固然包含了很多原始观察的东西, 可能更伟大一些. 但是看不看原著, 对我来说, 并没有被强调的这么重要, 因为书都是人写的, 都是人主观的东西, 随着历史的发展, 时光的流失, 原著的光辉会在闪耀, 但有些也是过时了的. 多少读两本评论没有什么不好, 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了解人的思想. 而就这一点来说, 我不同意. 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太懒了, 经常借助一些别人的评论来了解. 如果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知识不再重要,不管是读原著还是读书评,到头来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筛选. …他也说把东西 记下来不过是为了防止忘记. 我现在就是因为不想过度折磨我的记忆, 而且想让思路清晰化, 给我的大脑减轻一点负担. 所以把一点想法记下来.
在哲学思考上, 他喜欢把诗人跟哲学家比较. 诗人是在勾勒栩栩的形象, 而哲学家是抽绎人生. 抽绎人生的哲学中, 也包括了很多自然的真理…叔的好处也 在于, 她把你原来心中朦胧的感受, 那一种燃料, 用火种点着, 而看到明亮的世界. 是的, “真理是完全裸露的东西. 其表达月间前期影响便越深沉.” 就好象E=mc 2 , E= hγ. 那样的简单, 因为上帝不喜欢复杂.
世上的书有千万种, 想要尽量的多读书, 是好的. 但是选择性是重要的. 应该读的是恒星类型的书, 因为这是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自己本身放射的光芒. 而不是行星借助光芒造成的假象, 也不是流行让人瞬间的惊叹. (叔本华是用星星比喻作者的,我篡改了 ). 一直牢记着, 思而不学则罔, 学而不思则殆…这句话好象很辩证.我也同意要读恒星的书, 重要的也在于发现恒星的书. 满天的繁星, 并不能把每个都看清楚. 选择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第二次的阅读也是这样的重要. 也许到了第二次阅读的时候, 就不会像第一次那样, 感觉那些与自己的思想被强加了, 也许会觉得那些使用的习惯点的工具.
VAUVENARGUES说道: 高尚的思想源自有血有肉的心脏.哲学就是这样的巴. “作品是心灵的精华,” “风格, 既是心灵之外观”. 不去提取精华, 摹仿别人风格, 到最后可能得到的是邯郸学步的后果. “学我者生, 死我者死.” 齐白石说的也许太绝对了, 但是多少也反映了点什么. 也许有很多人曾尝试着学习毕加索的抽象画, 而最后, 只摹仿到了形, 而没有心灵.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假肢假牙把. 叔本华是 个很推崇天才的人, 这一点大概隐约影响了尼采. 我不知道他大概影响到我多少…这两天一直在想, 人的智慧, 对于他的生活到底影响有多大呢? 智慧是像叔本华讲的那样, 近你为了效力于意志的吗?
我大概把这本书的题目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人生, 第二部讲思考, 第三部讲社会, 还有一部分讲心理的变化. 这一部分先说一说关于思考的, 我只是条饿一饿我觉得有意义的, 让我进一步思考的东西写了一点. 随笔是一种比较杂的东西,我觉得我写的也有点杂…先贴这些.
我总是喜欢把读来的东西跟自己的比较, 于是很累. 读书的好处也 是让我扩大一下思考的层面. 只有独立思考出来的东西, 才会在心中扎根…为了的不是知识, 不是为了我读过了叔本华, 不是为了告诉别人叔本华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哲学家, 也是个东西方思想融合的哲学家. 纯粹的知识的获得是没有意义的. 在这本小册子里面, 我最能够同意他的就是独立思考的部分, 他的理论能够在我的脑子里挥之际来. 因为那也是我的理论. 而点破这一点的是我的母亲. 她让我明白, 别人的东西, 书本上的来的东西, 远没有自己思考的出来的东西记忆深刻. 如果一天在书本上碰上了旧相识, 只会让认识更深刻更坚定. 所以, “从根本上说, 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考, 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 . 读书时的心灵可能是在被外力强制, 也就是我读一些部分时, 感到累的原因.
我认为是他的思考部分的随笔, 基本上是很顺的读下来的, 其中包括, <论哲学与智慧>, <论独立思考>, <论书籍与写作>. 叔本华甚为反感那些对原著的二手评价, 甚至认为真正读原著的不爱看评介, 而真正看街的有未必想读原著…而我不以为然. 原著固然包含了很多原始观察的东西, 可能更伟大一些. 但是看不看原著, 对我来说, 并没有被强调的这么重要, 因为书都是人写的, 都是人主观的东西, 随着历史的发展, 时光的流失, 原著的光辉会在闪耀, 但有些也是过时了的. 多少读两本评论没有什么不好, 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了解人的思想. 而就这一点来说, 我不同意. 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太懒了, 经常借助一些别人的评论来了解. 如果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这个时候知识不再重要,不管是读原著还是读书评,到头来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筛选. …他也说把东西 记下来不过是为了防止忘记. 我现在就是因为不想过度折磨我的记忆, 而且想让思路清晰化, 给我的大脑减轻一点负担. 所以把一点想法记下来.
在哲学思考上, 他喜欢把诗人跟哲学家比较. 诗人是在勾勒栩栩的形象, 而哲学家是抽绎人生. 抽绎人生的哲学中, 也包括了很多自然的真理…叔的好处也 在于, 她把你原来心中朦胧的感受, 那一种燃料, 用火种点着, 而看到明亮的世界. 是的, “真理是完全裸露的东西. 其表达月间前期影响便越深沉.” 就好象E=mc 2 , E= hγ. 那样的简单, 因为上帝不喜欢复杂.
世上的书有千万种, 想要尽量的多读书, 是好的. 但是选择性是重要的. 应该读的是恒星类型的书, 因为这是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自己本身放射的光芒. 而不是行星借助光芒造成的假象, 也不是流行让人瞬间的惊叹. (叔本华是用星星比喻作者的,我篡改了 ). 一直牢记着, 思而不学则罔, 学而不思则殆…这句话好象很辩证.我也同意要读恒星的书, 重要的也在于发现恒星的书. 满天的繁星, 并不能把每个都看清楚. 选择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第二次的阅读也是这样的重要. 也许到了第二次阅读的时候, 就不会像第一次那样, 感觉那些与自己的思想被强加了, 也许会觉得那些使用的习惯点的工具.
VAUVENARGUES说道: 高尚的思想源自有血有肉的心脏.哲学就是这样的巴. “作品是心灵的精华,” “风格, 既是心灵之外观”. 不去提取精华, 摹仿别人风格, 到最后可能得到的是邯郸学步的后果. “学我者生, 死我者死.” 齐白石说的也许太绝对了, 但是多少也反映了点什么. 也许有很多人曾尝试着学习毕加索的抽象画, 而最后, 只摹仿到了形, 而没有心灵.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假肢假牙把. 叔本华是 个很推崇天才的人, 这一点大概隐约影响了尼采. 我不知道他大概影响到我多少…这两天一直在想, 人的智慧, 对于他的生活到底影响有多大呢? 智慧是像叔本华讲的那样, 近你为了效力于意志的吗?
我大概把这本书的题目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人生, 第二部讲思考, 第三部讲社会, 还有一部分讲心理的变化. 这一部分先说一说关于思考的, 我只是条饿一饿我觉得有意义的, 让我进一步思考的东西写了一点. 随笔是一种比较杂的东西,我觉得我写的也有点杂…先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