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点“想法” :)要在华新上谈一点深入厚重的思考,来桐音确实是来对了地方。
中午比较赶,我先说说下面关于郭沫若的争论。我在下面说Qingger的三点意见我非常同意,但这并不表示,我对你的意见亦持完全的否定。我是觉得,你俩的观点之间有些概念没有clarify:比如“懦弱”,“相当一部分文人和艺术家所共有的懦弱”,而Qingger说文学家、学者、艺术家就和常人一样也有懦弱的一面。我的想法是,如果应该被批判的是懦弱本身,难道作为文学家或学者,他们的懦弱便应该被更狠地批判?虽然常人在这里看起来仿佛更有理由被原谅。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和西方大概会有明显不同的答案,正如很久之后我才深切体悟,中国人说“文学”和英文中说"literature",非常不同、几乎可以说是两个东西。如果用西方哲学的辩证来看,上面的辩论似乎有点“白马非马”的味道;但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牵涉到数千年来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民族的精神传统,所以我说这是我的“想法”而已,我还在想,还在和自己辩论、思索的过程中。
Qingger继续说,文学和政治不一定走在同一条线上,事实也确实如此。文学的追求和政治家的目的、时代的趋势,并不总能顺合。我所同意的Qingger的倾向其实质在于,评价历史人物须抱有一种设 (more...)
咨询:中国人说“文学”和英文中说"literature"有什么不同?
另外,对于“文人”与“知识分子”这两个词,我觉得有必要什么时候澄清一下。毕竟在现代社会里“文人”只是一种与权谋政治无关的社会职业。现在的“文人”已经不是过去两千年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下遵循“官本位”的读书求官者了。什么自恃清高,什么优国优名,什么理想浪漫缺乏实干,这些好词坏词都已经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