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桐音确实是来对了地方:)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7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省思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627) 发表:2004-03-01 22:46:54  楼主  关注此帖
我的一点“想法” :)要在华新上谈一点深入厚重的思考,来桐音确实是来对了地方。 中午比较赶,我先说说下面关于郭沫若的争论。我在下面说Qingger的三点意见我非常同意,但这并不表示,我对你的意见亦持完全的否定。我是觉得,你俩的观点之间有些概念没有clarify:比如“懦弱”,“相当一部分文人和艺术家所共有的懦弱”,而Qingger说文学家、学者、艺术家就和常人一样也有懦弱的一面。我的想法是,如果应该被批判的是懦弱本身,难道作为文学家或学者,他们的懦弱便应该被更狠地批判?虽然常人在这里看起来仿佛更有理由被原谅。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和西方大概会有明显不同的答案,正如很久之后我才深切体悟,中国人说“文学”和英文中说"literature",非常不同、几乎可以说是两个东西。如果用西方哲学的辩证来看,上面的辩论似乎有点“白马非马”的味道;但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牵涉到数千年来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民族的精神传统,所以我说这是我的“想法”而已,我还在想,还在和自己辩论、思索的过程中。 Qingger继续说,文学和政治不一定走在同一条线上,事实也确实如此。文学的追求和政治家的目的、时代的趋势,并不总能顺合。我所同意的Qingger的倾向其实质在于,评价历史人物须抱有一种设 (more...)
来桐音确实是来对了地方:)

1.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牵涉到数千年来我们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民族的精神传统,所以我说这是我的“想法”而已,我还在想,还在和自己辩论、思索的过程中。

实事求是,不虚张,不隐瞒,难能可贵。偶有很多问题其实也是在不断思考中的。有时候也并不想的很成熟。希望能听到沈喑多些言论,偶求之若渴。

2.在这一点上讲,我很注意从个人的角度来理解历史中的人物,在你的主帖中我很高兴读到相近的观点。

在偶20岁的时候,也曾说过类似的话,非常相似。并记录在偶的读书笔记中。今天看到,如旧友重逢,感慨万千。偶希望能早日看到沈喑由此以后的进展,偶相信,一定会比偶有可读价值的。

3.然而对于他(黑格尔)提出的历史的模式,却不敢苟同。

这个,偶不甚清楚。偶否定过,又肯定过,又否定过,又肯定过,现在,偶也难分清黑老头与其他哲学家的观点了,偶大概跟偶的一贯作风一样,把他们给熔掉了。
沈喑在这方面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吗?

沈喑是南京的吧,南京六朝古都,一定有不少文物可以观揽的。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whatever lah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省思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627) 发表:2004-03-01 22:56:10  2楼
【桐音别馆】个人创造的历史和历史潮流中的个人个人创造的历史和历史潮流中的个人 2001至2002年间,我和两位思想倾向于欧洲的朋友交往甚密。其中一位早先对苏联时期的非官方文学极感兴趣,之后又去了法国,大约对法国历史文化又作了一番研究。而另一位因为自小学习德语的缘故吧,对德国及其前身普鲁士和奥地利青眼有加。而那时我的兴趣在于东方的中国和日本,对欧洲的历史只是由于自己好战的倾向和对于征服者的仰慕略微了解了亚力山大,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时代。于是常常无法理解他们的一些观点。 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和他们失去了联系。2003年重新和他们取得联系的时候,他们已经先后去到了欧洲,与他们和其他一些朋友继续的讨论中,我意识到了了解欧洲文化的必要性。于是在对欧洲政治历史的持续了解之后,我试图以“欧罗巴纪”为题,以时间为序,以一系列的文章来探讨欧洲的历史,历史中的英雄,以及历史发展的动力。 这组文章首先是作为读书笔记而存在的,它们会简要的总结我所学到的东西。其次也作为我个人观点的一个表达。同时也作为讨论的话题和更多的朋友们切磋。我个人的学识有限,我所掌握的资料也是有限的,所以我的错误欢迎大家指出,我的观点也欢迎大家反驳和讨论。 言归正传,在所有文章 (more...)
小弟弟,这里既有
引经据典也有嘻笑怒骂,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包括偶在内,都是一样的直言不讳的。你的沈喑学姐(应该是吧)是个性独特的一位,也是个性比较柔和的一位。其他各位神仙,你会逐渐都遇到的。慢慢欣赏,这里是一幅真正的中国国画。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省思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627) 发表:2004-03-02 09:18:53  3楼
“死不改悔,打倒打倒”(z)
看来谈判一切顺利?
下次做事情小心些,白纸黑字的事情还是要有的。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省思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627) 发表:2004-03-02 09:19:18  4楼
不要再叫我"小弟弟."......
好的,青锋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省思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627) 发表:2004-03-02 09:21:48  5楼
呵呵,能不忆江南。。:D我的爷爷从浙江宁波到南京来,而我则是生在南京、长在南京。少时那一段非常有江浙风味的生活回忆,每每想起,依然是那句——能不忆江南。。。 我在Arts,主修Chinese Studies。 大学三年来一直被University Scholars Programme的课压榨得厉害,这不刚刚写完一份Law的功课(T_T)。等我缓过神来再和楼上楼下的桐子们继续聊吧。。。
牛啊,清晨2点多!
NUS没有与中国大学交换学生的计划?听说今年要跟中国这方面加强交流的。西方培养出来的华文人士,不能适应中国的话,对于新加坡是不够的。好象新加坡的什么部已经有了一些计划和行动了。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省思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627) 发表:2004-03-02 13:07:49  6楼
江南的好处和坏处都很明显。好处是文雅之风,坏处也是文雅之风。 记得黄易在大唐双龙传里面提到过历史上所谓的“以北统南”的事实。不过有人认为朱元璋已经打破了这个定律。 然而江南最为骄傲的应该是东晋到刘宋的一段吧。祖逖,桓温,谢安,谢玄,桓玄,刘裕,王镇恶,檀道济,实在是英雄辈出啊。
江南多山多水多才俊
北方则是“一山一水一圣人”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省思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627) 发表:2004-03-02 21:50:24  7楼 评分:
很期待看到你下面的文章我不得不说我很被这个话题所吸引,本来要写些东西的,但是一时思想不能汇聚。在此先就我对你的,和其他一些人的想法的一些思考。 1。历史学和历史哲学的问题 历史学辨析历史,澄清史实,分析人物,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历史哲学试图从历史中,包括社会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等,上升到探索超越历史事件的隐藏在其背后的本质的东西。 当我们看遍了历史的琳琅满目,我们不自然的就想要好奇的掀开布帘,看看后面是谁造出了这些。 2。历史的规律性问题。 由于上面的fantasy,我不得不说,我不能允许自己相信一个美妙的,恢宏的,历史的规律不存在。但是,我很怀疑我们能否最终揭示其的本相。 黑格尔读来都让人激动,但是对于一个历史客体,黑格尔称之为“世界精神”,他能够被准确的描述么?历史是不可逆的,其该如何被验证呢。(这个Hash也提到了)我们还能够相信思辨历史哲学没有走入死胡同么?毕竟,汤因比后,再也没有人有勇气写思辨历史的大著作。 这里有两个问题,历史的规律存在么?历史的规律能够被认识么? 然而,若历史的规律存在,若我们能够控制一切可控的条件,我们能够试验出我们要的结果么?这存在的历史的规律能够暗示历史的必然性的存在么? 3。英 (more...)
历史在你的心中
一直都在,慢慢体察。

冥冥之中,谁主沉浮?
注定了的事情,就是已经注定。
你在,因为你来;我在,因为我来。
你来,因为你在;我来,因为我在。

自然之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大道如天,如影行随。

你要改变历史,因为你已经改变。
我要改变历史,因为我已经到来。

零碎心情,看懂者自知,不懂者慎言。恕不回贴。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7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