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学者”vs“民间”:由昨天的讨论而想到的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41 楼,当前显示第 15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原非 (等级:12 - 登峰造极,发帖:1939) 发表:2005-02-28 00:49:43  15楼 
嗯。。。做学问本身是好的作为一门职业,它并不比其它各种专业性的职业更加脱离人群。 其实我一直怀疑的是,作为常常思考并且有所钻研的人们,在自己追求的意识中,隐隐认为负有某种对大众、对人类的使命的时候,这种使命,它究竟存在与否。我深切怀疑这一点。我愈加学习,愈怀疑艺术史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究竟有没有我们一直认为的那般高尚。或者,这个世界上也许根本不存在什么高尚的东西,只是我们一代一代地自欺欺人罢了。 这引申了我对学者的怀疑。学者所需要钻研的东西是好的,但是,常常无法应用。学者认为好的是一方面,而社会现实并不如理想的好,大众接受的根本就是另外一方面。有限的几本看似煌煌巨著的书籍,能给予人们的教益,实在太少太少了。艺术是一个深深的漩涡,不被卷到涡底,便不能了解它的真相。它对外是一些模糊的美丽而伟大的影子,而对内是不可测知的深海。有些时候,对于接触到它的边界的人们,作为激情鼓励的作用,竟大于艺术本身的意义。更不用说,在一些人人焦虑自危、无心闲情逸致的国度了。。。——我深切怀疑我们希望为之追求的理想,它究竟存在与否。或许我们只是需要有这样的一些漩涡的存在,释放自己的生命能量罢了。
比较同意你的观点
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里,(-荒诞与自杀那一部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证了人生本身的荒诞。之后他提到思想,艺术,文学哲学所有这一系列东西,把这些的出现归因于人类在为自己的荒诞存在寻找价值。

人们生活在地球上,追求真理,(尽管它们稍纵即逝而不是像许多献身者说的那样永恒),为的是人们从中证了自己的道。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那就是说意义是被人们赋予的,而并非先前就在那里。

他又提到宗教,也是我比较同意的观点:说宗教赋予人生意义这一特性比为人们赎罪这一特性更有诱惑力。


以上这些归于一句话就是“赋予意义然后追逐之”,然而我以为并不能算“自欺”。况且别无选择之下,只有寻找意义或者破罐子破摔的两种选择而已,哪种好呢?


沈喑的说法我总体也并不反对,只是她的“学术”所指范围太广,而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在许多方面的,对自己希求达到的程度也各自不同。同是爱戏,有人当票友偶尔唱两嗓子,有人却非要毕生倾注,可见心是不同的,愿望也是不同的。方向就更不必说,譬如你喜欢A,他却爱B,你和谈B,见其不但不通,亦且无动于衷,是偏好使然,不必大怒说没有钻研精神云云。随便举个例子,不必对号入坐。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41 楼,当前显示第 15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