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实践剧场2006《雷雨》:关于创新的讨论及其他评论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14 楼,当前显示第 13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黛玉 (等级:9 - 已有大成,发帖:1859) 发表:2006-10-03 01:54:02  13楼 
关于舞台调转的问题和其他看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仿佛都认为最后一幕的舞台变化是很好的。本人也不十分地反对,当然,在之前的评论里面本人没有考虑时要暗示情节的大逆转。但是还是有些话要说的。 第一,舞台布景的调转对情节起了暗示和烘托的效果,我承认,而且也是创新的举措。但是这种外在的技巧在实际上有没有作用和必要呢?剧本剧本,立足之本,是剧,是内容。如果剧情表演欠火候,舞美等效果的新颖即时可以弥补,也是不足用的。好比一个便秘的人蹲在镀金的马桶上,拉不出来还是拉不出来。话槽理不槽,就是这么个意思。 第二,看一下剧情,真相的揭露是出于周朴园一时的疏忽和误解,现在的演出本完全改变了这一点,本身就是不应该的。本身是很生活很自然的东西,当然说的是舞台上表现出来的自然,那么在布景上做这么人为化的改动,以至让观众视角完全转变了,与自然的基调不符。 第三,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桌子又被老头子用了,明明前面已经说了是摆设。如果这样,那四凤的话简直没意义。所以,情节可以改,布景也可以改,但是改完了,得保证前后是接榫的,前面的台词不删,这里却又擅自改动,那么经典的东西能这么随随便便就来一下子不能。一般的观众不留意,可但凡有耳朵的一下子就能听出破绽 (more...)
个人不太喜欢最后一幕的舞台倒转
舞台的倒转暗示情节的翻转,不知道导演的想法是否如此?还是另有深意?
这想法的确很有创意,可是遗憾的,我们大多数观众当时并没有也不太可能体会到这层深意。
相反的,舞台的倒转却似乎减弱了周公馆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使压抑感积聚的过程忽然停顿了一下。
这种压抑感从积聚到必然的爆发,是和雷雨(现实意义的和象征意义的)的酝酿到爆发相应的。
中间有停顿,似乎表现效果就差了一些。
另外,倒转也稍微削弱了序幕和尾声所要带给观众的效果。
不过,后台人员翻转的手法确实很赞,很好玩,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南腔北调,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但很难解决,像雁南哥哥说的,毕竟是在新加坡。
可以理解,而且看得出演员(包括两个小朋友)都十二分的敬业,把握人物上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在某些细节上也是用过心思的。
关键就是口音问题,南腔北调割裂了整出戏。一些突兀的语言阻碍了观众入戏。减弱了整个演出的表现力。

虽然出了剧场许久没有回过神来,周萍那一枪把我打懵了。
但这次的《雷雨》的确没有像上次《老九》那样带给我很大震撼。
也许吧,也许是因为曹先生的《雷雨》太经典了,太经典了!
大家还没去看,就已经放了120%的期望值。

我想实践何尝不知道在新加坡搬演《雷雨》的吃力不讨好。
单为了这份坚持,和对艺术的追求,就要鼓掌......
哗哗~~~
花气薰人欲破禅, 心情其实过中年. 春来诗思何所似, 八节滩头上水船.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14 楼,当前显示第 13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