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狗一下'孙享林,熊良山'" 的一点看法....首先,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学者心胸要豁达。不能一有不同于自己的意见就认为不对.有什么具体的不同意见可以说出来大家讨论,交流.
大家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经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个不同的版本的解释,因为大家所处的地位不一样,文化程度也不一样,所以看到的理解的当然也是不同的。并不能因为谁的名气高社会地位高就认为谁对。历史上庄子与惠施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是“无业闲散在家的隐士”,另一位呢,是地位极高的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他们的辩论也长达几十年。最后谁对呢?谁流芳百世了呢?
老子曾经在道德经里面写到“不尚贤,使民不争。。。。”,如果人人都想做圣人闲人,那么就有欲望就贪图的名利地位。这样就不符合道了!!既然不符合了道那怎么会把道德经真正的翻译出来呢??所以,有相应的地位和能不能很好的理解道德经这个并没有绝对的关联。
我个人认为有意见可以提,有问题可以交流,这样才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什么不能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呢?为什么这么草率的就下了个结论?
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还希望您多多指正.
你还真是个有心人^_^
我并不是说反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是说要“鸣”要“放”可以,但是要拿的出来东西。不知你看到网上所列举的孙熊师徒新书的例子没有?“自伐者无功”中的“伐”字解释为“砍树”;“如享太牢”解释得好像“如坐大牢”……这些例子说明孙熊二人连最起码的文字基础都没有,何谈“自成一家”,何谈“争鸣”,“齐放”?活生生一部现实生活版的《歪批三国》。
庄子和惠子应当是相当要好的朋友。惠子固然当过宰相,但楚王也曾要聘庄子为相,但庄子却拒绝了,“子亟去,无污我……”。庄子的学识在他那个时代应当已经相当的出名了。形似庄子容易,神似庄子难啊。
我是爱看先秦诸子的作品,但都仅仅知道个皮毛而已。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去“桐音别馆”版逛逛,那里有专业人士;像我这样的业余选手是说不出东西来的,呵呵。
庄子和惠子应当是相当要好的朋友。惠子固然当过宰相,但楚王也曾要聘庄子为相,但庄子却拒绝了,“子亟去,无污我……”。庄子的学识在他那个时代应当已经相当的出名了。形似庄子容易,神似庄子难啊。
我是爱看先秦诸子的作品,但都仅仅知道个皮毛而已。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去“桐音别馆”版逛逛,那里有专业人士;像我这样的业余选手是说不出东西来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