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质疑双语教育的所在新加坡有多少学校在用两种语言进行教育,这个是我质疑的。
“一些学校的美术,体育,班会,音乐也是华文教学”——这种情况不多吧,除非是让华人学生和马来学生分开上课。
真正用华语教学的就是华语课,但是坡上学校已经开始了用英语来教授华语的尝试——原因何在,学生的华语水平已经没有办法保证用华语教学的质量了,这在几十年前的华侨中学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几乎全世界的学校都在学外语,也就是在母语外学习其它一种或几种语言,日本孩子、韩国孩子、法国孩子、美国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已经打好了母语的基础,此外再开始学习一门外语。
而现在新加坡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华人家庭是讲英文的,也就是说所谓家庭里将华语作为母语的学习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就是出现作为母语的华语反而水平不及英语的原因。
曾经的新加坡如同先进的香港一样实行英华分流,但是由于政治考量而停止了。现在的双语教育是个经过阉割的产物,对比港大学生熟谙母语的基础上能够流利操控英语作为工作和学术语言的情况,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确实有差距。
多少经过双语教育的新加坡学生既讲不了口音标准的中文,又讲不了口音标准的英文,既写不出流畅的中文,又写不出标准通顺的英文,这是值得思考的。
至于 (more...)
居然又回复你了
新加坡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双语教育!不用置疑。
特选学校的很多课都是用华文教授的,普通学校只有华文和品德课,还有些普通学校向特选学校学习,有华人班,所以很多课也可以用华文教导。至于华文课,教的可不是只有语言,还有文化习俗以及价值观的传承。
至于用英语教华文,仅限于特别差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特别差的学生,一个年级也有10多个,大部分还是印度人、菲律宾人、印尼人等。不用惊讶,他们也是要学习母语的,但是他们通常选择华语做母语科目。对待他们当然要特别对待了,毕竟人家一个字也不会说。
的确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讲英语的,但是华语教育还是在照常进行,而且可以说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大家对华文的重视也增加了。大多家长都比较重视了,会特意和孩子讲华文。
新加坡人的华文的确口音不好听,但是至少人家用华语和我们交流时很通顺。以我的同事为例,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华文大都讲得很好,年纪大的反而挺多不能讲华文的,华文只能讲个几句,主要讲方言和英语。从这方面来讲,新加坡的华文水平,还是进步了。
至于英文,我觉得是比较难的,五六年级的很多考题我已经不会做了,而且我周围的很多妈妈们都反映自己辅导不了。我认识的妈妈们,至少也是不错的大学毕业的,很多还有本地大学以及研究生学历。所以你说新加坡人的英语比华文好,这是绝对正确的,教育部对华文的要求以及定位,的确是重点要求听说,读写要求较低。
至于和香港比,我不了解香港,不能乱说。
特选学校的很多课都是用华文教授的,普通学校只有华文和品德课,还有些普通学校向特选学校学习,有华人班,所以很多课也可以用华文教导。至于华文课,教的可不是只有语言,还有文化习俗以及价值观的传承。
至于用英语教华文,仅限于特别差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特别差的学生,一个年级也有10多个,大部分还是印度人、菲律宾人、印尼人等。不用惊讶,他们也是要学习母语的,但是他们通常选择华语做母语科目。对待他们当然要特别对待了,毕竟人家一个字也不会说。
的确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讲英语的,但是华语教育还是在照常进行,而且可以说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大家对华文的重视也增加了。大多家长都比较重视了,会特意和孩子讲华文。
新加坡人的华文的确口音不好听,但是至少人家用华语和我们交流时很通顺。以我的同事为例,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华文大都讲得很好,年纪大的反而挺多不能讲华文的,华文只能讲个几句,主要讲方言和英语。从这方面来讲,新加坡的华文水平,还是进步了。
至于英文,我觉得是比较难的,五六年级的很多考题我已经不会做了,而且我周围的很多妈妈们都反映自己辅导不了。我认识的妈妈们,至少也是不错的大学毕业的,很多还有本地大学以及研究生学历。所以你说新加坡人的英语比华文好,这是绝对正确的,教育部对华文的要求以及定位,的确是重点要求听说,读写要求较低。
至于和香港比,我不了解香港,不能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