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双语教育很难,中英文差距太大。
但是还是有少数精英可以学得好。
我认识的一个小朋友,小六了,四大名著已经读完3部,除了红楼梦没有读过。英语如何我不敢说,但成绩不错,我看到过过她写的英语小说(现在小朋友们都流行写这个),恩,有的词我不认识。该小朋友父母是中国人,但是出生在新加坡。而且他只是邻里小学的学生罢了,不是名校。他的父母都是全职,没有多少空闲照顾她,主要靠学校的教学和补习。另一个名校的小朋友就更加厉害了,妈妈还是全职妈妈,把孩子培养得很全面。我的孩子还不够大,认识的家长孩子读书读到小六的还不多,也就这两个例子了。其余小一小二的,就不提了,因为太小了。
正是双语教育,使得这种可能性的出现。至少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把两种语言学习得还可以。如果学校以教外语的态度教华语,那么小孩子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作为一名中国的家长,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愿望,才敢把孩子放在本地的学校里。不然将来孩子不能看中文书籍,怎么和我们有精神上的交流,总不能天天家长里短吧,偶尔也要讨论一下文学历史的啊。
不过也不都是华文好的,听说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华文很忧虑,孩子已经表现出了不爱读华文书的势头。
个人的一点感受
新加坡社会的双语环境,使的年轻一代有更好的条件与平台去掌握双语,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是出于政治原因,目前新加坡社会的现状是,一个华人青年不会华语只会英语,可以当部长,一个华人青年不会英语只会华语,他在小贩中心卖鸡饭都很困难——因为所有的报税表格都是英文的。
毕竟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有能力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在这种情况下,放弃华文选择英文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这也是目前新加坡华人家庭中讲华语比例不断下降的原因。
失去了语言就失去了民族文化,从而失去了民族的根。
这是新加坡政府需要去反思的。
但是出于政治原因,目前新加坡社会的现状是,一个华人青年不会华语只会英语,可以当部长,一个华人青年不会英语只会华语,他在小贩中心卖鸡饭都很困难——因为所有的报税表格都是英文的。
毕竟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有能力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在这种情况下,放弃华文选择英文就成了必然的选择,这也是目前新加坡华人家庭中讲华语比例不断下降的原因。
失去了语言就失去了民族文化,从而失去了民族的根。
这是新加坡政府需要去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