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百味】外国人在新加坡的就业和未来的前景1. 找工作篇:
国内211大学,新加坡国大毕业后,开始找工作。花了半年,因为不是本地人,不是绿卡被各种嫌弃或者拒绝。后来找到一份半导体行业的工作。本以为是高精尖的科技企业,进来后发现fab根本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富士康根本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新加坡的半导体公司基本上都已经第二或者第三梯队的,最先进的也就是40nm。前途也就是生产一片是一片的感觉。
2. 工作初体会:
本来以为上千人的大公司肯定会很好的企业文化,已经人才培养体制,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发现根本不会有人在意你的职业发展以及精神状态。(有个好的靠谱的师父带你算是上辈子的福分)。你要是能干活就是老老实实卖力,干不完不准走。24 小时on-call。那些大小经理们没人在乎给你的工作量你需要到半夜还是凌晨。要是稍有拖沓或者细节不完美,少侧挖苦,谩骂半小时,多则穿小鞋几个月。 很多同事有了家庭,孩子,房贷, 无奈忍气吞声。
3. 工作强度:
合同上是8:30 到6点, 每周5天。 现实是公司8:30 开始早会, 这就逼迫所有人至少8点到公司开始查看昨天一晚上的生产状况。这就提前了半个点。早会平均要十点左右结束,有些小manager稍有不满意或者对你不爽,屁大点的
(more...)
要考虑清楚哈。。。
如果家境一般,现在在坡坡混,付出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坡比较适合本来就有些钱的混。
三年申请PR,三年再买组屋,总共最少得六年。
而且买了组屋限制甚多,既然是男生,这么住的条件又很拥挤,可以肯定结婚后,自己的父母是来不了的。
这不像澳洲美国,那里房子大,住多少人都不会觉得拥挤。
坡的半导体貌似不打算技术革新了,不知道是不是自然的让其消失哈。现在其他能叫上名字的制造业,大学里设的学科,基本在稳步消失。
很多人出去做QC, Failure analysis,其实挺浪费的。
有空的时候,学学编程,转换码农,适用面广很多。回国机会也会多一些。
年轻的时候都是不容易的。
可以保持国内的联系,必要是回国也不错。一线不行了,二三线还是有可能的。
三年申请PR,三年再买组屋,总共最少得六年。
而且买了组屋限制甚多,既然是男生,这么住的条件又很拥挤,可以肯定结婚后,自己的父母是来不了的。
这不像澳洲美国,那里房子大,住多少人都不会觉得拥挤。
坡的半导体貌似不打算技术革新了,不知道是不是自然的让其消失哈。现在其他能叫上名字的制造业,大学里设的学科,基本在稳步消失。
很多人出去做QC, Failure analysis,其实挺浪费的。
有空的时候,学学编程,转换码农,适用面广很多。回国机会也会多一些。
年轻的时候都是不容易的。
可以保持国内的联系,必要是回国也不错。一线不行了,二三线还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