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LEH & ML, now what? (1)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创业求职 | 本帖共有 18 楼,当前显示第 9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monk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425) 发表:2008-09-18 01:56:54  9楼  评分: 
After LEH & ML, now what? (2)
(又到了凌晨,又到了我写作的时间。)

美国的金融风暴,开始有点风暴的意思了。牵扯的范围越来越广,被它扫过的领域,残砖败瓦,满目沧痍。AIG这家全球保险业、基金管理业和足球队赞助业的翘楚,居然也要在山姆大叔篱下瑟瑟发抖,可叹可叹。

不过,很多人为LEH抱不平。为啥前有接管两房,后有贷款AIG(一个奇怪的consideration,为什么可以用贷款换shareholding呢?是pledge against the stake吗?请高人指教),独独漏了LEH呢?其实,就像保尔森一直强调的,美国政府其实也不愿意趟这趟浑水。但,借用某老总的形容国内楼市的一句话的格式:实在是因为美国的金融业绑架了政府,政府才不得不拿钱赎人。可惜的是,LEH绑的还不够大不够深,美国政府忍一忍,就挥泪斩马谡了(试想当时若是刘后主丢的街亭,估计阿亮还要自己向刘前主负荆请罪呢)。

有人又问,LEH还不大?当然,LEH是大的,但那是对我们这些升斗小民来说。横向比较一下:首先,AIG的股票数为约26.9亿,近一年最高价为70多美元,对应的一年最高市值为近2000亿美元。LEH股票数为6.89亿,近一年最高价为67.73美元,对应的一年最高市值为近500亿美元。其次,AIG作为人寿保险老大,基本上担保/管理着每个美国人,和很大一部分欧洲人的退休金等,它要是垮台,估计美国版的陈胜吴广就因此诞生了。所以,AIG绑的够大够深。2百年基业,换哪个美国总统也不敢不救,所以只好乖乖拿出纳税人未来的血汗钱当赎金了。

风暴越刮越大,我们这种虾米,只好躲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祈祷早日风平浪静,大地回春,IB回魂。一边祈祷,我和同事们也在不停的想搞清楚,这场劫难从何而来,又将向何处去。

就像上次问到的,这次危机,主要是因为借款人无力还债,但为什么借款人无法还债呢?这里可以分为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他们借了太多;其二,是因为他们赚的太少。前面那个原因好多朋友提到了,就先看看它。

为什么借太多?其实作为华人,我始终很难理解美国人的消费观。不过,这是一个从上至下的问题。美国政府就靠着每年多少个billion的treasury bill,借明天的钱,补昨天的洞。就此,我的同事问我,中国发行国债吗?我回想了好久,不肯定的说,好像很多年前有过吧,最近一次就是为了组建中投,其它的就没听说了。的确,中国政府每年财政盈余也是好多个billion,何必借钱呢?难道通过发放coupon,提高国民待遇吗?相反,在美国这样一个超前消费浸透到主心骨的国度,可能很难不受传染。

同时,美国人借钱太多,银行的“促销”不得不说是功不可没。这里其实是一个利益链的关系:一般的商业银行要开源,所以扩大了信用接受范围(次贷的出现),缩减了信用审核程序(自动审核,30秒无痛高效)。这些银行在这些贷款中收取较高的利息,从而获利。接下来,商业银行要将风险转移,所以聘请投资银行或两房打包,将这些高风险的贷款组成MBS或CDO。这些投资银行和两房(真顺口)在打包的过程中收取高额包装费,从中获利。为了提高这些投资产品的信用等级,投行向保险公司购买default insurance。保险公司(以及后面的再保险公司)点着每月进帐的premium,也是喜笑颜开。这些投资产品来到市场上,broker们大力推销,赚取中介费;这些产品的持有者为了hedge掉一些risk,向投行或hedge fund购买一些衍生品(是interest rate swaps吗?请高人指教),那cost自然也少不了的。说来说去金融界里面老老少少都分到了一杯羹,而初尝甜头怎会就此罢休?所以这个市场越来越大,雪球终于滚到了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无法承受的地步。

归纳一下,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和在资本家为了追逐利益而放纵的推动下,美国人借了太多了钱。

其实,上面那一句单独是不成立的。什么是太多?以什么为标准,以什么为比较?这里,“太多”是与借款人收入的“太少”是相对出现的。那美国次贷借款人真的赚得太少吗?为什么太少呢?

(未完一定续)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18 楼,当前显示第 9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