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屋篇
关于需求。自从政府出台政策公寓屋主购买组屋,必须卖掉组屋,以投资为目的的买家已经几乎绝迹了。那么,剩下的绝大部分是以自住为目的了,通俗的说法叫“刚需”。其实我很不喜欢这个名词,感觉有点被逼迫的意思。新政策出台之后,单以数量来论。实际的需求并没有太多的减少。所谓以数量,就是指这个市场上,需要买一个组屋自住的买家,并没有减少。这让我想起了2011年12月8日,政府第一次出台额外印花税的时候,我正好在JURONG WEST卖一个PR可以买的组屋。市面上仅此一家。大概卖四个周末,总共有60组买家参观这个单位,其中PR约有50组,可惜,没有人愿意出高价。在12月8日之前,我们“假卖”了两次,当时就有将近60k的 offer。12月8号,大家都觉得很震撼,觉得房价要跌了。曾经有一个买家中介告诉我,让卖家便宜一些,新政策出来,房价要跌了。最后是新年前差不多50k溢价卖掉了,跟之前60k比,总价变化不大,因为估价重新做了一次,涨了5k块吧。这是一个很讽刺的事情,当一个房子,居然有50组潜在的买家要买的时候,大家都选择了观望。因为有一个心理预期,要降价。我相信,只要这50组买家没有离开新加坡,大部分最终还是要买的,只是早晚而已。需求消失了吗?没有。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政府数据显示第一第二季度,COV下降,从12年6月份开始,COV起飞。
放到今天,所有可以买组屋自住的人,尤其是PR。无论有没有这个政策,最终是要买套房子住的。只是说每个人有自己心里面一个价位。贵不贵先不讨论,总之这个政策基本对自住型买家的数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就是了。这个情况跟上次的政策如出一辙。不同的是,这次影响了PR的购买力。因为成本多出了5%,而在组屋买家占多数的公民,没有大的影响。这样看,其实实际效果,还不如当初银行贷款首付由10%增加到20%来得多。那可是要多出10%。不过,10%毕竟是自己的钱,这个5%是成本,心理上的影响要远远大过实际的影响。这是攻心。讨好了新加坡人,抑制了PR的购买力,增加了税收,还变相打击了目前市场存在的一个问题:某些地区,PR的房子COV可以比公民卖得高。我有公民的屋主,对此就很疑惑,感到愤愤不平。现在,这种情况很可能会稍缓了,因为PR的成本增加了。
再说供应
组屋屋主卖房一般是下面几个原因:upgrade,downgrade, change location,BTO了。
公民屋主不受影响,PR屋主中招了。如果是一买一卖,比以前要多出5%的税。一静不如一动,这部分会选择转公民,或者放弃,或者忍受这5%额外的开销。他们影响的是交易量,对需求和供应没影响。
正准备保留组屋,买公寓的。公民要比以前多出7%,他们可能会延缓购房计划或者卖掉组屋或者忍受这个7%。因为政府强调,这次ABSD是临时的,其实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你能等就等等。这样组屋的供应会增加,增加多少,得有数据支持。我很懒,不知道有没有人能找到这方面的数据。
市面上已经有了组屋和公寓的人,因为这个政策,可能会选择不再卖组屋了。但是,这个数字我觉得不大,因为上一次政策出台,买公寓要卖组屋之后,很多有组屋的私宅屋主,已经不会太考虑卖了。
本想保留组屋,升级公寓的人:
PR屋主不允许整套出租。我没有记错的话,上次PR屋主最多只允许出租5年时,市面上大概4000多套整套出租的房子属于PR。这些房子,会在政府批准期满后,会进入二手市场,但是这个过程可能1-3年的时间。
PR买了公寓必须卖掉组屋,会增加供应。多少呢?这个也需要数据支持。我个人观点而已,这些数字不大。PR组屋屋主,大部分都是工薪阶层。以前的3%已经不是小钱了。很多人盘算的是转公民,买第二套。现在转公民,买第二套还是要交税,但是政府至少给了希望,就是ABSD是暂时,等吧。实在等不了又不转公民的,那就卖你的组屋,多给5%的税,买公寓吧。我相信这种PR比例很小。
一些想法:
需求还是在那里,并没有消失。供应政策前后,也不会有大的增长。需求的成本增加。如果房子还有5%的涨幅,这个涨幅无非被政府拿去了。
我想相信正准备买组屋的PR,肯定不是坚信房价会下跌的人。如果坚信房价会下跌,这个时候肯定在等了。那么,大部分准备买的,或者是看好市场或者是有自己个人的原因。因为租比买贵的原因,看好市场,那一买5年,省的钱,以及以前看好的涨幅,肯定不是仅仅5%(2-4万)了吧。
短期的影响肯定有。每个人看问题都不一样。有惜售的就肯定有扛不住的。有决定打退堂鼓的,就有决定冲进来的。一年前,我手上有7组外国人投资公寓。政府出政策,两组人选择政策之前冲进来,另外5组人选择观望。后来5组里面,又有两组后来忍受了10%进场。而政策前买的,其中一套,就是卖家恐慌,2个小时,降了9万,156万卖了。现在这个房子值190万。一年起了这么多,政府不出手才怪了。
人就是很奇怪,我自己还有我同事的客户,本来还犹犹豫豫的,这个政策一出,当天晚上就签约了。
引用我的一个前辈的话。如果大环境没有变化的时候,市场还在向上的时候,每一次降温措施的出台,就是一次机会。我要补充的是,要抓机会,得先准备有亏钱的准备。
最后,房地产,越来越是有钱人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