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到2018 全世界都涨就新加坡跌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房产车市 | 本帖共有 3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_-|| (等级:6 - 驾轻就熟,发帖:3178) 发表:2022-09-30 13:56:08  楼主  关注此帖
我有一点不明白这几年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生意不景气,资本市场一片惨淡,对大部分人来说,收入或多多少受到些影响,至少没有大幅度增长。贷款利息还在快速上升。 而新加坡的住房市场却需要政府推出降温措施来压制,这到底是咋回事?这些年政府也没有大幅度印钞呀。
2013到2018 全世界都涨就新加坡跌
现在可以理解成部分补涨

另外 私宅也就20%的人居住 疫情不是消灭掉所有财富 是拉大了财富差距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从事房地产交易12年,帮助300多国人处理房产交易,欢迎私信咨询房产相关的信息。且看我最新房产讲座 Part1: https://youtu.be/pt-Xlo1DbiM Part2: https://youtu.be/nCW1pqMTIHA Part3: https://youtu.be/EgSLIyru1CE Part4: https://youtu.be/pJOzXxwjZGA Part5: https://youtu.be/ecW-xoN1QP0 Part6: https://youtu.be/qPvkGPj9Gqo Part7: https://youtu.be/wbpBXDBf8gk Part8: https://youtu.be/_7J8V6mmwhY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_-|| (等级:6 - 驾轻就熟,发帖:3178) 发表:2022-09-30 13:59:21  2楼
你指望中介为买卖双方考虑利益?我要是做中介,管他的,怎么来钱快,收入不确定性低就怎么干。我不做慈善,要谋生的。 只要不违反白纸黑字的条款,我客户的利益管我屁事(优先级可以是最低),这是一锤子的买卖,难道我还指望同一个客户几个月内再来找我吗? 人类社会,谁的钱多,谁的话就是对的。没办法,能客观全面分析的个体占比太少,绝大多数都活在一个只有黑白的世界,要么人云亦云。 新加坡的货币政策是紧跟美国的,没办法,在美元体系内,不跟的话这个体量就是找死。 印度人的影响力有可能会增加,但也基本限于英语国家,但这个国家就算了。 一人一票的制度只能指望别人施舍,别人想要给你捣乱简直是分秒的事。
中介代表哪边就该为哪边利益考虑
中介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有人会违背这个职业道德,也有人遵守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_-|| (等级:6 - 驾轻就熟,发帖:3178) 发表:2022-09-30 14:44:44  3楼
问题是为啥要打击这些人呢?公寓降级到hdb,又不涉及炒房,是一个人畜无害,非常合理的一个操作,不明白为啥要在这个上面设限。 这个政策就和限制pr三年后才能买房一样的糟糕。 其实这些年感觉已经起了很多很多的bto,新加坡的人口也没有大幅度增长,怎么总是感觉房子不够用呢。
可以看一下新加坡家庭数目增长
过去几年基本保持了3%以上的增长
家庭大小的确在缩小
过去几年批准的土地所建造的私宅+上BTO其实算是一种平衡状态。
现在的问题一方面BTO交付严重延迟,打破了这个平衡 另外一方面 组屋连续下跌了很多年,而BTO价格一直上涨 消弭了价格差距。导致更多买家转向二手市场 最后就是 之前价格下跌挤泡沫的时期,国民收入其实是在增长的。对于经过COV动辄10万20万的人来说,今天的市场跟2009-2012比 真算不得什么。
私宅屋主以前可以买组屋保留私宅。2010开始不行了。现在这个15个月可以理解成一种政策的加码吧。
[本文发送自华新手机Wap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房产车市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3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