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来,看到政府新的降温措施,分享一些想法1)某些中介和某房产网站,尽力把房价往高里抬。
其实,高的房价,捎带的就是更低的成交量,
好比房价高了5%,整体交易量下降了10%,
其实中介的整体收入是下降5%。
不过每个中介,都觉得自己是那个最牛最聪明的,
所以“觉得”整体收入的下降,轮不到自己头上。
2)房价很高时,人们看房子时的checklist 就越长,
中介白跑的情况就会增加,而整体的中介收入在下降,
所以中介的时间投入产出比,会下降。
所以某些中介,还需要到论坛里种草,
牺牲自己陪伴家人或者读书的时间。
3)当房租疯狂上涨时,挤走的(离开新加坡回国的),
会是那些在餐馆和其他地方服务我们的蓝领员工,
增加的是那些高收入者,这间接的推高了每个人的生活成本。
所以即使是有房无贷一族,也会被殃及。
当然,房产中介和某地产公司员工也会被殃及。
4)从中国的例子看来,房价高启,
是对出生率的严重损伤,
将来的亚洲,可能会是印度的天下,
也可能包括在新加坡。
在下工科博士(门外汉的非专业分析),
不需要还贷,
也不需要房租,
专业也和房产经济无关,
(以上这些,只是佐证无直接利益关系)
只是分享一些粗浅的想法,
供大家思考。
---
该帖荣获当日十大第1
太看高中介了,这像是拔河比赛怪对方吆喝的太大声。
市场是买卖相互力量,价格指数就是拔河绳上的红标
我觉得中介推高房价,恰恰不太适合本坛
由于新移民购房特性,本坛强干的中介站在买方立场次数要远多于卖房立场
但是市场移动主要就是看买卖角力
同理,12-17年市场下跌也不会是由于中介集体睡觉造成
除了市场力量,怪中介还不如怪政府
每次你们拍手称快的降温措施
其实都真金白银地增加购置成本
最终都会反应在转售价格上
这个我在前几年就不断讲
当时是ABSD加税样本太小,对市场不起作用
几年后受税买家进入卖家市场,并且群体不断扩大
总会看到价格被成本推着走的时候
所以后几次增加ABSD,我个人对这种单一手段是很不屑的
还不如早点用降杠杆的方式
也许政府那时确实缺钱吧
我觉得中介推高房价,恰恰不太适合本坛
由于新移民购房特性,本坛强干的中介站在买方立场次数要远多于卖房立场
但是市场移动主要就是看买卖角力
同理,12-17年市场下跌也不会是由于中介集体睡觉造成
除了市场力量,怪中介还不如怪政府
每次你们拍手称快的降温措施
其实都真金白银地增加购置成本
最终都会反应在转售价格上
这个我在前几年就不断讲
当时是ABSD加税样本太小,对市场不起作用
几年后受税买家进入卖家市场,并且群体不断扩大
总会看到价格被成本推着走的时候
所以后几次增加ABSD,我个人对这种单一手段是很不屑的
还不如早点用降杠杆的方式
也许政府那时确实缺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