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你是不是熬夜熬到晚上不睡觉的?呵呵,果然疯狂。
-------------------------------------------------------------------------------------------------------------
爱之死?不是啦。高二的时候“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那段感慨么,我自己写的,肤浅得很。记得临末了有句大约是这样:一朵鲜花,即便是盛开于荒漠之上而芳华转瞬即逝,那一刹的美好也便即是永恒。总是记得这句,那是因为某一次排练的时候,演拉达美思的我在这段的时候表情严肃的说:一朵鲜花,即便是插在牛粪上.....然后哄堂大笑。
不过想起来真的很怀念。拍那个剧的时候,大家是群策群力呢。将军和国王的披风是直接用教室里面的窗帘由几个女生缝出来的;盔甲是在前后胸绑上贴了银箔纸的纸板,灯光下很是闪亮;士兵们的着装是一个喜欢服装设计的女生用几块白布缝成的;几把木刀剑是学长帮忙打磨的,公主自刭的匕首一个同学旅游时带回来的藏刀;还有三个绘画天才完成的高2.5米,长10米的硬纸板画卷(用来立着做舞台背景的,上面是那种古埃及式的侧着头正着身子的壁画),把我们的美术老师吓住了。
--------------------------------------------------------------------------------------------------------------
瓦格纳,和早期的尼采一样,似乎认为爱是唯一一种抵御世俗金钱和权力追逐的救赎,而这种救赎是要通过死来实现的。三毛说没有死亡的爱情是不完整的爱情,似乎是一种“剽窃”吧。在瓦格纳的音乐中,似乎“女武申的飞行”给了我一个真实的形象的实体,而“爱之死”给了我一个真实的形象的概念。不久前看到有人在网上说那里面递进的半音象征感官之爱到精神之爱的升华。如果撇开剧情来看的话,的确是如此的美丽和深刻的。
然而讲到剧情又忍不住要骂瓦格纳。这个人整天不是想自己朋友的妻子就是想自己朋友的女儿。不过让人佩服的是他还喜欢的有理有胆有气有节。很难说是不是,也许就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只是瓦格纳本人的某种“精神胜利法”。嘿嘿。
----------------------------------------------------------------------------------------------------------------
游吟诗人的情节是很精彩的!不过,东西方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定律:一家人生了两个孩子而又失散了的话,但凡是兄弟必为仇敌,但凡是兄妹必有孽缘。实在太残忍了。呵呵。
-----------------------------------------------------------------------------------------------------------------
班德拉斯吗?呵呵。你应该去看他的杀手三部曲(杀手悲歌,三步杀人曲,墨西哥往事)和佐罗面具。
我倒是比较喜欢珍珠港,特技做得出色,那个战机掠过小男孩的场景及其经典!还有就是我满欣赏里面那个女主角Kate Beckinsale的,她的
Serendipity 在我看来是仅次于罗马假日的排名第二的浪漫电影。还有去年那部“underworld”,她在里面惊人的美丽。
------------------------------------------------------------------------------------------------------------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