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近日第一酿豆腐
今天早上,觉得昨天下午开始产生的舒畅感觉还没有消退,不但没有消退,反而能扩而充之,贯通全体,熠熠生辉。近日来的烦闷、憋屈(吾乡土语,意近乎郁闷,然其抑郁委屈之程度犹胜之也)、懊悔等,一扫而近乎空(未能尽之,故曰近),终于做出了一个令我惊讶的决定:去吃一碗酿豆腐。
我真的去了。
这里要交待一下背景。我从三月来国大上班,每天早餐就是酿豆腐(science canteen)六样,加粗米粉干,叻币一元六角。此半年多来未尝中断(除了周末不开门以外),唯近日遭逢挫折,心中郁闷,灭此朝食久矣,连日辟谷,虽觉着身心舒畅,神思荡漾,可是“饿得实在受不了啊!”(《吃元宵》颜回语。虽然调侃圣人不太好。)所以昨天陪同萨拉吃了一个鸡饭,还是有点儿堵。下午参见沈暗,我想:如沈暗者,生活美满幸福、学业蒸蒸日上的,还竟然有很多的郁闷事情,与之相比,我所受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想到此我不由得心情舒畅起来(此处呼应首句“昨天下午开始产生的舒畅感觉”),晚饭在PGP空调餐厅,吃了回民清真灶,觉得好多了。
一个星期没吃到的酿豆腐,如今就在眼前桌上盘中碗内了。余颇不忍视之,何故?甚狼藉不堪,是有碍饮食文化之观瞻也,只见:
一团kankong,两块豆腐。一团kankong切几段,两块豆腐碎支离。
豆腐炸黄皮白心,胸中有一股内火;苦瓜酿绿衣素肌,肠中存一片柔情。
粗米粉纠缠纷扰,情思儿般难了断;稀甜酱淋漓尽致,杨枝水遍洒三千。
新醋一盏浅无波,陈汤半碗苦又涩,
筷子一双勺一吧,行了就这么吃吧。
(kankong,空心菜吧。)
刚刚吃了一两口,拿了勺子喝汤,就想起来昨天下午拜见沈暗时,伊示吾人照片时,描述伊在吉林农安冬天下屯赶上杀猪灌血肠,伊说血肠他们用盆(不足怪也。时伊颇惊讶)上,用勺子挖着吃!(因为我正在用勺子,想起来了)真是令人遗了个憾的事儿——我都好几年没回家,吉林松原了。想起上次血肠之飨,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了……
彼时是2000年冬天,吾乡底冬天(此处吾乡,是“老家”,而非我生养之地),外面地里庄稼收迄,田地都掩在厚雪之下,又可见远处天边若干枯树,叶子落尽,唯余老鸹窝突显其间。我从住家(回乡住在老姨家中,镇西头的新楼房)六楼窗口往下看,就是一条柏油马路,灰扑扑的,没有健康的黝黑的、泛着油光的色泽,路面在严寒之中冻得裂了口子,如久旱一般。马路对面是个厂子,名曰:拖拉机厂——院子大门左边的白底黑字依稀可辨,是不可多得的真正老宋体,横平竖直,刚正不阿,维持此处之国营企业底最后尊严。其下是个男的,穿着铁道的棉袍子(吾乡是铁路枢纽,昔日先主毛公北巡苏俄,专列在本镇车站上煤水。铁路工人极多,穿铁路制服者未必尽是其职工。此亦吾国企管理之弊也),抄着手,带着棉帽子,背倚着砖墙在打盹。我视之良久,忽大恐惧,思道:余向时若不读书,恐亦至此,虽可苟免于负笈之劳,然甚无聊赖也。此冬日吾乡一隅之一景,余亦此中一色也。余既为其中一色,不能不与之有通感也。余不知此厂昔日光辉如何,此是故事。故事之杜撰易,探究其义理难。吾乡之人不可谓无智慧,不可谓无勇力,不可谓无筋骨,而至如此,吾乡之国企竟一一倒闭。或曰体制之弊、制度之弊,曰共党之弊,余不知孰是孰非,只知此乃族之阵痛 ,定有复兴之日。余能见吾族之文化复兴,自五四重创吾国文化之后至今日而有复兴。国民政府治下之台省,已不堪此任,此1:由于台省小岛,不堪承受发自中原之文化;2:国府官员,只知收笼人物而不知发扬;3:今之民进党政府毫无文化根源,乌烟瘴气,吾族文化之流于彼处者几连根断绝。民族之文化,虽受外来压力而风雨飘摇,只要种不灭,吾土尚存,则定有重见天日、发扬光大之机会(此处文化二字甚宽泛,只求有一概念即可)。
我对文化之自信,毕竟不能抵挡饥饿。而饭时已到,赴吾舅家就食。须臾筵罢,犹忆血肠之香腻,蒜泥之辛芳,真是人间不甚难得但也一年只有一季的美味呀……
我还拿着筷子,对着酿豆腐回忆家乡之时,一只麻雀蹦蹦跶跶地在吾桌下蹦跶。坡国之麻雀与吾乡之同类不二,该是随南下先人而来。它还在那里蹦跶,却突地一下就跳起来飞走了。我不知何故,稍后才发现那只canteen的流浪猫来了(此猫,霸王有贴讨论之,文长不录,有兴趣者可自取阅),我甚爱此猫,每次它看我吃饭,我都很礼貌,尽量文雅动作 ,和缓眼神,进而恭敬吾心,以求与之和睦相处一饭时也。余亦将豆腐喂它,不屑,将鼻子在吾掌中蘸了甜酱的豆腐上嗅嗅,就摇摇尾巴,抬起头,大圆眼睛瞪着我看。我也瞪着它看(不过我眼睛诚然不如它底眼睛大),久之它似乎觉得我这儿只有青菜豆腐,遂缓缓离去,竟不知所终。我原本以为它大概就没了,不意今日再见,似乎意料之外;然而此等猫咪,浪迹校园,唯餐厅是居者,舍此处又何家焉?今日之再见,固是情理之中者也。记得有文题曰《猫之邂逅》者(似日人小说名),余颇喜其措辞之风致、叙事之缓急;尤其小猫赏月睡卧石榴裙一段,最堪击节!唯“魏晋名士”之比不伦,然无伤反添意趣。余在Linden住过半年(学英语在NIE,从99年11月20日,到00年6月25日住在彼处),南洋女中附近之猫也见了不少,日记中有记载曰:“今日见短尾猫。尾短粗如茄子骨朵儿。又见coronation plaza门口一人极胖”;又曰:“今日见数短尾猫,数常尾猫(常者正常)”若干,唯不见有望月之猫,是在礼佛么?一笑(1)。
正当我浮想时,它已经走开了。留下一串四个爪印,旋即消失了。我吃了酿豆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
注(1):望月者,日人望月信亨,佛学研究家。与编《望月佛教大辞典》十卷。故有猫咪望月而礼佛之联想。
我真的去了。
这里要交待一下背景。我从三月来国大上班,每天早餐就是酿豆腐(science canteen)六样,加粗米粉干,叻币一元六角。此半年多来未尝中断(除了周末不开门以外),唯近日遭逢挫折,心中郁闷,灭此朝食久矣,连日辟谷,虽觉着身心舒畅,神思荡漾,可是“饿得实在受不了啊!”(《吃元宵》颜回语。虽然调侃圣人不太好。)所以昨天陪同萨拉吃了一个鸡饭,还是有点儿堵。下午参见沈暗,我想:如沈暗者,生活美满幸福、学业蒸蒸日上的,还竟然有很多的郁闷事情,与之相比,我所受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想到此我不由得心情舒畅起来(此处呼应首句“昨天下午开始产生的舒畅感觉”),晚饭在PGP空调餐厅,吃了回民清真灶,觉得好多了。
一个星期没吃到的酿豆腐,如今就在眼前桌上盘中碗内了。余颇不忍视之,何故?甚狼藉不堪,是有碍饮食文化之观瞻也,只见:
一团kankong,两块豆腐。一团kankong切几段,两块豆腐碎支离。
豆腐炸黄皮白心,胸中有一股内火;苦瓜酿绿衣素肌,肠中存一片柔情。
粗米粉纠缠纷扰,情思儿般难了断;稀甜酱淋漓尽致,杨枝水遍洒三千。
新醋一盏浅无波,陈汤半碗苦又涩,
筷子一双勺一吧,行了就这么吃吧。
(kankong,空心菜吧。)
刚刚吃了一两口,拿了勺子喝汤,就想起来昨天下午拜见沈暗时,伊示吾人照片时,描述伊在吉林农安冬天下屯赶上杀猪灌血肠,伊说血肠他们用盆(不足怪也。时伊颇惊讶)上,用勺子挖着吃!(因为我正在用勺子,想起来了)真是令人遗了个憾的事儿——我都好几年没回家,吉林松原了。想起上次血肠之飨,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了……
彼时是2000年冬天,吾乡底冬天(此处吾乡,是“老家”,而非我生养之地),外面地里庄稼收迄,田地都掩在厚雪之下,又可见远处天边若干枯树,叶子落尽,唯余老鸹窝突显其间。我从住家(回乡住在老姨家中,镇西头的新楼房)六楼窗口往下看,就是一条柏油马路,灰扑扑的,没有健康的黝黑的、泛着油光的色泽,路面在严寒之中冻得裂了口子,如久旱一般。马路对面是个厂子,名曰:拖拉机厂——院子大门左边的白底黑字依稀可辨,是不可多得的真正老宋体,横平竖直,刚正不阿,维持此处之国营企业底最后尊严。其下是个男的,穿着铁道的棉袍子(吾乡是铁路枢纽,昔日先主毛公北巡苏俄,专列在本镇车站上煤水。铁路工人极多,穿铁路制服者未必尽是其职工。此亦吾国企管理之弊也),抄着手,带着棉帽子,背倚着砖墙在打盹。我视之良久,忽大恐惧,思道:余向时若不读书,恐亦至此,虽可苟免于负笈之劳,然甚无聊赖也。此冬日吾乡一隅之一景,余亦此中一色也。余既为其中一色,不能不与之有通感也。余不知此厂昔日光辉如何,此是故事。故事之杜撰易,探究其义理难。吾乡之人不可谓无智慧,不可谓无勇力,不可谓无筋骨,而至如此,吾乡之国企竟一一倒闭。或曰体制之弊、制度之弊,曰共党之弊,余不知孰是孰非,只知此乃族之阵痛 ,定有复兴之日。余能见吾族之文化复兴,自五四重创吾国文化之后至今日而有复兴。国民政府治下之台省,已不堪此任,此1:由于台省小岛,不堪承受发自中原之文化;2:国府官员,只知收笼人物而不知发扬;3:今之民进党政府毫无文化根源,乌烟瘴气,吾族文化之流于彼处者几连根断绝。民族之文化,虽受外来压力而风雨飘摇,只要种不灭,吾土尚存,则定有重见天日、发扬光大之机会(此处文化二字甚宽泛,只求有一概念即可)。
我对文化之自信,毕竟不能抵挡饥饿。而饭时已到,赴吾舅家就食。须臾筵罢,犹忆血肠之香腻,蒜泥之辛芳,真是人间不甚难得但也一年只有一季的美味呀……
我还拿着筷子,对着酿豆腐回忆家乡之时,一只麻雀蹦蹦跶跶地在吾桌下蹦跶。坡国之麻雀与吾乡之同类不二,该是随南下先人而来。它还在那里蹦跶,却突地一下就跳起来飞走了。我不知何故,稍后才发现那只canteen的流浪猫来了(此猫,霸王有贴讨论之,文长不录,有兴趣者可自取阅),我甚爱此猫,每次它看我吃饭,我都很礼貌,尽量文雅动作 ,和缓眼神,进而恭敬吾心,以求与之和睦相处一饭时也。余亦将豆腐喂它,不屑,将鼻子在吾掌中蘸了甜酱的豆腐上嗅嗅,就摇摇尾巴,抬起头,大圆眼睛瞪着我看。我也瞪着它看(不过我眼睛诚然不如它底眼睛大),久之它似乎觉得我这儿只有青菜豆腐,遂缓缓离去,竟不知所终。我原本以为它大概就没了,不意今日再见,似乎意料之外;然而此等猫咪,浪迹校园,唯餐厅是居者,舍此处又何家焉?今日之再见,固是情理之中者也。记得有文题曰《猫之邂逅》者(似日人小说名),余颇喜其措辞之风致、叙事之缓急;尤其小猫赏月睡卧石榴裙一段,最堪击节!唯“魏晋名士”之比不伦,然无伤反添意趣。余在Linden住过半年(学英语在NIE,从99年11月20日,到00年6月25日住在彼处),南洋女中附近之猫也见了不少,日记中有记载曰:“今日见短尾猫。尾短粗如茄子骨朵儿。又见coronation plaza门口一人极胖”;又曰:“今日见数短尾猫,数常尾猫(常者正常)”若干,唯不见有望月之猫,是在礼佛么?一笑(1)。
正当我浮想时,它已经走开了。留下一串四个爪印,旋即消失了。我吃了酿豆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
注(1):望月者,日人望月信亨,佛学研究家。与编《望月佛教大辞典》十卷。故有猫咪望月而礼佛之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