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丰子恺)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29 楼,当前显示第 14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子非鱼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586) 发表:2003-09-21 22:49:02  14楼  评分: 
我的想法所谓"先器识后文艺", 未必是说要弘扬道德,提升读者,为世道人心负责. 而是说艺术家需自身不断锤炼精神和人格. 并不需要艺术家们特意将道德的东西放进去, 而是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 我们透过他的技巧, 他的文字, 他的色调, 他的构图...等等等等, 自然能够感受到崇高的精神的存在. 从这一点说, 李叔同的说法我相当同意. 南北朝的骈文, 五代的词, 用字上不可不说精巧且别具匠心, 然而终不能成巅峰之作.
恩。。你的解释更接近李叔同的原义。。。
不过我上贴那样说其实是借题发挥,想说明的是传统观点和现代观点的差异,传统观点强调为人和为文的统一,主张文学作品应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作者为了写出这样的作品,应该锤炼自身的修养,铸造自己的人格,相应的,读者在阅读这样的作品之后,也应该并且能够获得艺术上的美感和灵魂的提升。但是现代的观点,似乎并不强调文学作品一定要有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内容,作者没有提升读者思想境界的义务,读者也并不一定期望从阅读中获得提升。而且,哪怕是在古典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能举出例子证明,作者的人格伟大与否和作品的伟大与否不一定同步:
国外的例子有,有断袖之癖的王尔德,与同父异母的妹妹恋爱的拜伦,孤僻的卡夫卡,中国的例子有,汲汲于功名的李白,几曾识干戈的李后主。我们在承认托尔斯泰、雨果、鲁迅是伟大作家的同时,也得承认,上述几位,也许并不拥有崇高、伟大的人格,但绝对也称得上是伟大的作家。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 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29 楼,当前显示第 14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