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民族主义,或者是民主主义------由希特勒想到的
民族主义,或者是民主主义
这篇文章的由头是这个周末断断续续看完了的“Hitler: the rise of a evil”。
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视电影由于犹太人组织的抗议只是对希特勒本人作了简单而纯粹恶魔化的描写,同时有一些历史事实上的疏忽。然而它仍然是精彩的,因为它完全让我感觉到了,(同时也是历史的事实),处于那个时代的德国人,完全有充分的理由选择希特勒。这不能不让我开始绕过希特勒本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
影片中那个明智然而不得好死的记者似乎接近了真相,“他(希特勒)熟悉人们心中的仇恨并且会去利用。”可是,即使人们都有仇恨,仇恨本身是不可以被利用的,除非人们的仇恨都来自于同一个方向。二三十年代的德国人的仇恨的共同来源,是民族主义。
一战德国的失败,除了美国参战之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国内革命。所以很多德国人觉得输得窝囊。再加上革命后成立的魏玛共和国签订的凡尔登条约被认为是“丧权辱国”,德国人的心里面已经是非常压抑了。这时你看电影里面希特勒在法庭上咆哮:“那些签订了凡尔登条约的人,才是叛国!”听到他撕心裂肺的大喊:“他们要削弱我们,我们将证明我们将重新强大起来;他们以为是结束,其实只是开始!”,如果你是一个德国人,你会不会感到长出一口气,你会不会热血沸腾?至少大多数人会的吧。
我一个身在德国的朋友告诉我:“如果希特勒不杀犹太人的话,德国人会把他当做英雄而崇拜的。”那是因为很少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强大,很少有人会反对让自己民族扬眉吐气大大长脸的人的。在铺天盖地的向希特勒扑去的唾骂中,有多少是为了他屠杀的600万犹太人,又有多少是为了在他战争中牺牲的4400万士兵和平民?
同样是和那个朋友的讨论中,我们一致同意当今世界在某个层面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了主要矛盾,然而我们的分歧在于,他固执的相信世界将终究和平的成为一体,而我则悲观的认为民族主义将毁了人类,或者即使世界一统,那也要经历无数次的战争和波折。之后他去了德国立志做一个“世界人”,主张不以国家利益为纠葛。而我依然希望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拿回台湾,因为它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尽管我知道这实际上是民族主义在作祟。
田中芳树在银河英雄传说中以其小说家的幼稚提出了所谓腐败的民主和英明的独裁的取舍问题,他没有意识到独裁产生的原因。封建时代之后的独裁,多多少少都是民族主义的产物。从拿破仑,拿破仑三世,希特勒,到南美和非洲大大小小的独裁,莫不是如此。究其原因,民族主义要求民族的崛起,继而要求民族的扩张,而崛起和扩张要求某种迅速而有效率的政体,强人的独裁再适合不过了。同时,民族主义强列的需求荣誉和尊严,这些往往是要战争来实现的。特别是当自己国家被别国钳制的时候。(好比凡尔登条约下的德国,现在台湾之于大陆,也有点那个意思吧)强人独裁又恰好适于战争。(在这里提一下“文明”这个比较经典的游戏,里面适于战争的政体就是独裁和共产主义,不想民主主义,动不动就示威抗议。)
民族主义是感性政治,民主主义是理性政治,所以两者并不相容。看过“Love Actually”的人恐怕对英国首相的那段民族主义演讲印象深刻,那恐怕是大多数英国人的看法,但是现实中布莱尔仍然紧跟美国,那怕是国家利益的理性考虑吧。
然而感性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理性又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总要轻重平衡,才算是完美的政治吧。
很自然的想到了中国。有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真正有学问的开明的,也有半吊子瞎喊的)常常说民主,说得都被人讲成亲美汉奸。我所听说的某一句骂词是:“看看戈尔巴乔夫之后的俄罗斯衰落到了什么地步。”民族主义之情溢于言表,大有白猫黑猫,让国家强大就是好猫意思。
可见中国更多的是民族主义者,(不是愤青,愤青是贬义的,民族主义是中性词),那些写“中国可以说不”的,那些为“中国可以说不”叫好的,那些反日反美的,所有支持武力收复台湾的,都是民族主义。本世纪初的时候梁启超就说过中国少一个拿破仑,结果勉强出了个毛泽东,焉知道现如今人们是否在心里期望再出一个毛泽东呢?
这篇文章的由头是这个周末断断续续看完了的“Hitler: the rise of a evil”。
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视电影由于犹太人组织的抗议只是对希特勒本人作了简单而纯粹恶魔化的描写,同时有一些历史事实上的疏忽。然而它仍然是精彩的,因为它完全让我感觉到了,(同时也是历史的事实),处于那个时代的德国人,完全有充分的理由选择希特勒。这不能不让我开始绕过希特勒本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
影片中那个明智然而不得好死的记者似乎接近了真相,“他(希特勒)熟悉人们心中的仇恨并且会去利用。”可是,即使人们都有仇恨,仇恨本身是不可以被利用的,除非人们的仇恨都来自于同一个方向。二三十年代的德国人的仇恨的共同来源,是民族主义。
一战德国的失败,除了美国参战之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国内革命。所以很多德国人觉得输得窝囊。再加上革命后成立的魏玛共和国签订的凡尔登条约被认为是“丧权辱国”,德国人的心里面已经是非常压抑了。这时你看电影里面希特勒在法庭上咆哮:“那些签订了凡尔登条约的人,才是叛国!”听到他撕心裂肺的大喊:“他们要削弱我们,我们将证明我们将重新强大起来;他们以为是结束,其实只是开始!”,如果你是一个德国人,你会不会感到长出一口气,你会不会热血沸腾?至少大多数人会的吧。
我一个身在德国的朋友告诉我:“如果希特勒不杀犹太人的话,德国人会把他当做英雄而崇拜的。”那是因为很少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强大,很少有人会反对让自己民族扬眉吐气大大长脸的人的。在铺天盖地的向希特勒扑去的唾骂中,有多少是为了他屠杀的600万犹太人,又有多少是为了在他战争中牺牲的4400万士兵和平民?
同样是和那个朋友的讨论中,我们一致同意当今世界在某个层面上停滞不前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了主要矛盾,然而我们的分歧在于,他固执的相信世界将终究和平的成为一体,而我则悲观的认为民族主义将毁了人类,或者即使世界一统,那也要经历无数次的战争和波折。之后他去了德国立志做一个“世界人”,主张不以国家利益为纠葛。而我依然希望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拿回台湾,因为它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尽管我知道这实际上是民族主义在作祟。
田中芳树在银河英雄传说中以其小说家的幼稚提出了所谓腐败的民主和英明的独裁的取舍问题,他没有意识到独裁产生的原因。封建时代之后的独裁,多多少少都是民族主义的产物。从拿破仑,拿破仑三世,希特勒,到南美和非洲大大小小的独裁,莫不是如此。究其原因,民族主义要求民族的崛起,继而要求民族的扩张,而崛起和扩张要求某种迅速而有效率的政体,强人的独裁再适合不过了。同时,民族主义强列的需求荣誉和尊严,这些往往是要战争来实现的。特别是当自己国家被别国钳制的时候。(好比凡尔登条约下的德国,现在台湾之于大陆,也有点那个意思吧)强人独裁又恰好适于战争。(在这里提一下“文明”这个比较经典的游戏,里面适于战争的政体就是独裁和共产主义,不想民主主义,动不动就示威抗议。)
民族主义是感性政治,民主主义是理性政治,所以两者并不相容。看过“Love Actually”的人恐怕对英国首相的那段民族主义演讲印象深刻,那恐怕是大多数英国人的看法,但是现实中布莱尔仍然紧跟美国,那怕是国家利益的理性考虑吧。
然而感性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理性又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总要轻重平衡,才算是完美的政治吧。
很自然的想到了中国。有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真正有学问的开明的,也有半吊子瞎喊的)常常说民主,说得都被人讲成亲美汉奸。我所听说的某一句骂词是:“看看戈尔巴乔夫之后的俄罗斯衰落到了什么地步。”民族主义之情溢于言表,大有白猫黑猫,让国家强大就是好猫意思。
可见中国更多的是民族主义者,(不是愤青,愤青是贬义的,民族主义是中性词),那些写“中国可以说不”的,那些为“中国可以说不”叫好的,那些反日反美的,所有支持武力收复台湾的,都是民族主义。本世纪初的时候梁启超就说过中国少一个拿破仑,结果勉强出了个毛泽东,焉知道现如今人们是否在心里期望再出一个毛泽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