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实践剧场2006《雷雨》:关于创新的讨论及其他评论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14 楼,当前显示第 12 楼 : 从楼主开始阅读 : 本帖树形列表 : 返回上一页
作者:锁麟囊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595) 发表:2006-10-03 00:26:49  12楼 
关于那一幕舞台设计的调转本来我还和大象说,怎么这么大的换场竟然不拉幕布呢?待灯光亮起,让人只觉得一个字:赞! 演出完毕出来,碰到戏剧界的黄奕磊老师,他也对这一设计给予很高评价。他说,掉转的寓意在于暗示接下来的情节:一切都反过来了!这句话听得我和象连连点头。我们自己没有想到这一层,只是很实际地考虑后半场因有许多从外面冲进屋子、紧接着发生的情节,掉转舞台设计能够在空间上提供了配合。 我感觉侍萍的表演相对最出色,到底是上了年纪的老演员,把角色吃透了的拿捏。她没有一句台词是用喊的,但自然、有力道,接近原著的塑造。我希望雁南你不要介意下面的批评,我个人认为,看得出演员们的付出,但繁漪、四凤和周冲似乎心气稍显急躁了些,不够沉入;或者太着力表演,反而有时落于刻意。尤其四凤的角色,应该说和我对四凤的感觉差得比较大,很多台词都是用喊的;例如她在家里叠衣服的动作,简直像京剧,没有人会那样夸张的叠衣服,何况后来换到侍萍叠衣服,马上就能看出对比来。 但不管怎么说,考虑到本地从戏剧资源到观众水平的各种限制,实践决定排演《雷雨》,我想已经需要一股勇气。20年,更是一番不容易、很漂亮的坚持了。
关于舞台调转的问题和其他
看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仿佛都认为最后一幕的舞台变化是很好的。本人也不十分地反对,当然,在之前的评论里面本人没有考虑时要暗示情节的大逆转。但是还是有些话要说的。

第一,舞台布景的调转对情节起了暗示和烘托的效果,我承认,而且也是创新的举措。但是这种外在的技巧在实际上有没有作用和必要呢?剧本剧本,立足之本,是剧,是内容。如果剧情表演欠火候,舞美等效果的新颖即时可以弥补,也是不足用的。好比一个便秘的人蹲在镀金的马桶上,拉不出来还是拉不出来。话槽理不槽,就是这么个意思。

第二,看一下剧情,真相的揭露是出于周朴园一时的疏忽和误解,现在的演出本完全改变了这一点,本身就是不应该的。本身是很生活很自然的东西,当然说的是舞台上表现出来的自然,那么在布景上做这么人为化的改动,以至让观众视角完全转变了,与自然的基调不符。

第三,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桌子又被老头子用了,明明前面已经说了是摆设。如果这样,那四凤的话简直没意义。所以,情节可以改,布景也可以改,但是改完了,得保证前后是接榫的,前面的台词不删,这里却又擅自改动,那么经典的东西能这么随随便便就来一下子不能。一般的观众不留意,可但凡有耳朵的一下子就能听出破绽来。知道的是编导改编的疏忽,不知道得倒要怪在曹先生头上。

另外,关于另外一句被删掉的台词:周冲劝蘩漪喝药,不太愿意,周萍说“听父亲的话吧”,原剧本里面在后面有一句“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被导演和演员一致通过给删了,原因是觉得周萍当着父亲的面不敢说这个不是。我跟人觉得可能是对词义的把握出了问题。这句话不一定是在褒贬周朴园,如果认为在周朴园面前不适合说,一定是把“脾气”当作贬义词了。但是这里并没有说是“父亲”的什么“脾气”。“脾气”本身是中性词,不一定是“坏脾气”,虽然很多人这么人为,“脾气”的意思是“脾性”“性情”的意思,只不过这两个词不太适合口语,所以用“脾气”。这句话表面上表现了周朴园需要别人服从的脾气,暗中也透露了周萍对周朴园的敬畏而绝非否定的感情,至于他也恨他的父亲之类的话只能说给蘩漪听,他没有傻到那个地步。因此,这句话完全是有可能在周朴园面前说得,关键看用什么口气和重音,要是把握得不好,当然是反意了。

当然这些地方,以及我之前指出的大部分地方,对于一般观众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是对于一部经典的作品,每一次的改变和演出都是需要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来研究的。这个工作导演和演员一定已经做过了,但是作为评论和研究者,就需要重新作一次,这对于戏剧本身也是有意义的。不是说经典的东西不能改——虽然有些经典的东西就是不能改——关键是看怎么改。

就是这样。
人生由来梦一场,虚实莫要细思量。待到有朝梦醒时,回首往事黯神伤。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本帖共有 14 楼,当前显示第 12 楼,本文还有 N-1 层楼,要不你试试看: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