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散记之一:《飘》与亚特兰大桃树街999号“如果我没有坚持去Margaret Mitchell House,那这一趟Atlanta简直是白来了!
这是我在2003年3月24日的日记里写下的第一句话。
我还记得那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刚刚结束加大的Winter Quarter,我和一个朋友(且称T君)结伴去南部旅行。T是新加坡人,从伯克莱历史系毕业后,当时正在斯坦福的历史系读硕士。他一则没有去过亚特兰大,二则要去查尔斯顿查找一张古老的历史地图,而我之前已经说好要去看望一个在Georgia Tech读书的好友,于是我们便结伴同行。我们在亚特兰大造访的最后一处,就是Peachtree Street 999号:《飘》的作者玛格利特•米歇尔的故居。
那是一座清雅别致的红砖房子,坐落在Peachtree Street和10th Street交叉的路口。
这座房子约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易其主。玛格利特搬进去时,房主已将整座房子改成10间Apartment,玛格利特便住在屋角Peachtree Street临街的一间里。其实玛格利特的家庭出身相当优裕,但她拒绝用父亲的钱,一辈子也没有拥有过一座自己的house,始终住在Apartment里。在美国,相较于她的出身和成就而言,这是颇少见的。虽然她在这里居住时不过是屋主的10户房客之一,而且默默无名,然而如今整座房子已 (more...)
那些永远不会褪色的人
我觉得与其说小说的人物是永远不会褪色的,倒不如说margaret是永远不会褪色的一位女作家。但是,似乎像T君那样没有读过《飘》更不了解margaret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毕竟Atlanta的margaret已经年代久远了。
我也是在初中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当时我就觉得书中的人性格是如此的鲜明,给人印象极深。但是,《飘》的结尾却不能令我接受,于是我便找来了她的续本《斯佳丽》。这个后续的故事,虽然最后让rhett和scalett最终在一起,并且重新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却始终让我觉得乏味。我可以看出后续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分析《飘》、去引发情节,但是,终究无法写得像原著那样神采飞扬。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慈爱而倔强的老o'hara骑马跳过栏杆的英姿,黑妈妈撩起裙子露出鲜红衬裙时候的笑容,还有斯佳丽在广场上为伤员包扎伤口时候无畏无惧。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这些正是这位永不褪色的margaret用她的笔墨给我们描绘出来的。
很羡慕沈喑有这样的机会,能够亲自去margaret故居拜访,真是很有价值的经历。
P.S: 周日没能去参加色版聚会实在遗憾,真的是错过了很多很多。
我也是在初中的时候读这本书的,当时我就觉得书中的人性格是如此的鲜明,给人印象极深。但是,《飘》的结尾却不能令我接受,于是我便找来了她的续本《斯佳丽》。这个后续的故事,虽然最后让rhett和scalett最终在一起,并且重新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却始终让我觉得乏味。我可以看出后续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分析《飘》、去引发情节,但是,终究无法写得像原著那样神采飞扬。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慈爱而倔强的老o'hara骑马跳过栏杆的英姿,黑妈妈撩起裙子露出鲜红衬裙时候的笑容,还有斯佳丽在广场上为伤员包扎伤口时候无畏无惧。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这些正是这位永不褪色的margaret用她的笔墨给我们描绘出来的。
很羡慕沈喑有这样的机会,能够亲自去margaret故居拜访,真是很有价值的经历。
P.S: 周日没能去参加色版聚会实在遗憾,真的是错过了很多很多。
这样的夜晚,
我静静的开放,
不为吸引你,
只为了给自己一个浪漫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