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 第一届华新原创剧评比赛――《寻找小猫的妈妈》★★★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本帖共有 7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雁南 (等级:8 - 融会贯通,发帖:277) 发表:2006-11-29 23:55:46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原创文学】★★★ 第一届华新原创剧评比赛――《寻找小猫的妈妈》★★★






华新原创版块得到实践剧场的支持,将举办第一届剧评比赛,希望各位网友踊跃参加。


一、 参赛资格

1、 华新注册网友;

2、 观看了实践剧场2006年12月呈献的《寻找小猫的妈妈》--具体详情参见以上的海报。



二、 作品内容

1、 关于《寻找小猫的妈妈》的一切剧评、感想,或者衍生的其它自由创作均可;

2、 不限体裁、字数,题目请注明【第一届剧评比赛】;

3、 符合华新论坛守则。



三、 奖项设置

1、 本奖设前三名。
(1) 冠军:《风风雨雨又一生》精美书籍一本,实践剧场2007年演出《XX神童》戏票一对;
(2) 亚军:实践剧场2007年演出《XX神童》戏票一对;
(3) 季军:实践剧场2007年演出《XX神童》戏票一张;

2、 优秀作品高分奖励;



四、 评奖方法

由本版主和实践剧场共同评定。



五、 比赛日期

2006年12月7日至2006年12月17日,结果将在2007年12月18日公布。



六、 询问详情

雁南:xiaoyi82@hotmail.com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Anglican变种 (等级:4 - 马马虎虎,发帖:1154) 发表:2006-11-30 00:03:10  2楼
勘误:结果将在2006年12月18日公布。
写错年份了,对不起。:P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simomo (等级:11 - 出神入化,发帖:7954) 发表:2006-11-30 12:29:28  3楼
读成了:寻找|小猫的妈妈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小雪 (等级:3 - 略知一二,发帖:982) 发表:2006-11-30 20:29:13  4楼
终于不奖励huasing分数了~~支持一个~~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n光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4) 发表:2006-12-16 01:10:05  5楼 评分:
续“狗仔”后又一只“猫”
续《老九》的“狗仔”(九仔谐音)后,这次又听实践说了个寻找“ngeow”(猫,福建发音)的故事。剧评就提不上了,我只不过是不揣冒昧,分享一些我看戏时记下笔记吧。

《寻找小猫的妈妈》最巧之处莫过于剧名了。刚听到剧名时,我确实一头雾水。是“寻找,小猫的妈妈”,还是“寻找小猫,的妈妈”?但看了戏后,我才惊叹这剧名精巧之处:妈妈因为寻找小猫而失踪,孩子一口咬定是黑猫所害,却不知自己就是肇祸的黑猫。这么一来,“寻找小猫的妈妈”又似乎可译成“寻找孩子的妈妈”。这几点表面上看起来格格不入,但看完戏后这强烈的中心思想却呼之欲出,环环相扣。罪魁祸首就是妈妈辛苦养大却不懂珍惜妈妈的小猫们,相信这也是这剧魅力所在。

《寻》简单来说,是探讨母亲与子女的关系发展和演变。母亲劳心劳力地带大孩子,换来的却是一种似乎徒劳无功的感觉。这课题虽然并不新鲜,但丝毫没有陈腔滥调之嫌。剧中所使用的新加坡各种特色语言暗喻了这问题的普遍性。剧中的孩子并称不上是真正的“不孝”,只是把自己人生的目标放在第一位,忽略了母亲要求的小小关怀。其实,笔者相信新加坡现况也如此。真正不关心父母的人不是没有,但大多数还是属于以上这类,会定期看父母,给父母钱,以为奉养父母就只是单单给予他们衣食住行,但却无法真正了解父母所要。

除此之外,两代之间的代沟也显而易见。所谓一山不能藏二虎,上一代的方言,这一代的中英文,两者在这步伐迅速的社会里好像真的没有共存的空间。方言在衔接两代之间的诧异里扮演了很重要的工具.(笔者在这里用了‘工具’二字,并不是否认方言的重要性,只不过想带出新一代对方言的看法,只把方言作为一个工具使用,而不是语言来了解)不过,随着方言在新一代的生活中流失(因为他们的方言的不苟同,不兴趣)也渐渐凸显了要逾越这鸿沟障碍却是愈来愈难。语言是一个人的灵魂,失去了方言的驾驭能力,也就是放弃了通往上一代心灵之门。

另外一点是我个人非常惭愧的是国语:马来语。戏中有一段马来对话,我周围的人笑得很开心,唯独我这“马来文盲”暗自苦笑。虽然我相信这不是戏的主要中心思想,但我决定刻苦一点,自修马来文。(没理由修了7年的日语,半年的韩语,却对马来语无动于衷对吗?)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次《寻》跨时代的演出概念,尤其是剧中穿插了当年《寻》的一段印度福建对话。这手法不但新颖,又节省人力,更象征了《寻》穿越两代的主题。《寻》也注入了很多“新时代”的元素,如Skype,MSN等。尤其是Skype这颇新的科技玩艺,放在戏剧里让人耳目一新。但美中不足之处可能就是少了“旧时代”的相映。

看完《寻》后,我对几个地方想提出建议:
(一)当雁雁在帮妈妈翻译福建话发电邮时,妈妈最后一句关于周遭的大伯大婶都病的病,去世的去世可能可以翻译成:“everyone going one by one”。一来表达了这世间的残酷,二来也显出这女儿的不体谅。
(二)我一直期待麻将能有更大的用处,但觉得有点没有充分利用叻。
(三)有时穿插的影片拖缓剧情节奏。
(四)孩子也可能倒跟妈妈要钱,我相信这情况也并不罕见。
不揣冒昧,若有冒犯,敬请原谅。

其实,即使撇开这些戏剧之论,《寻》还是成功的。因为演出完后,我回到家就立刻对妈妈说了声:“妈,我爱你。我不会让你去养猫的。”

最后,我想分享我在youtube上看到的一个短片,相信多少也含有《寻》的韵味,这短片也带有了浓浓的民间风情,还有厚厚的讽刺。但注意哦,必须听懂方言哦。http://www.youtube.com/watch?v=yHVobYxdgmw&eurl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阿里山 (等级:2 - 初出茅庐,发帖:2) 发表:2006-12-17 03:41:47  6楼 评分:
《寻找小猫的妈妈》中寻获了更亲近的母子关系
年仅十八岁的我,第一次与母亲观赏了《寻找小猫的妈妈》,感触颇多,因此想借此机会与这里的网友分享以及探讨戏中蕴涵的意义。虽然《寻》述说着母亲和孩子的隔阂,但巧妙的是,我的母亲却因为这出戏而更了解儿子对戏剧的热忱。

《寻找小猫的妈妈》是一出简单的戏,却用了不简单的方法呈现。笔者蛮佩服导演Martina Winkel 运用录像的效果。录像不但能够为观众带来超时空的体验,也同时为这出剧注入了时代感。剧中出现了许多演员的特写,观众与演员犹如置身于一个很亲近[intimate]的环境,深深的增进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极为感动的是演员杨雁雁的独白,虽然孩子的表现是虚伪的,但流露的真情却坦白了心灵所虚伪的。抑或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剧中的角色都是既栩栩如生又多层次。舞台设计也是本人偏爱的一点。多台电视机播放着不同的画面,似乎是种暗喻,仿佛在告诉观众这舞台上演着许多人的生活点滴。

多种语言也是这出剧的特点。虽然语言并非剧本的中心思想,但在演员的诙谐以及逗趣中也找到了一片立足的天空。 我超爱荧幕上出现的文字 ,有时显得无聊,有时却能一‘句’点醒梦中人。戏中铺下的许多“陷阱”,例如故意漏掉subtitles, 运用stereotypical impressions 来制造笑果都是剧团幽默的体现。

《寻》围绕着一个很普通的主题,导演也采用了一种很踏实的叙述手法,但也因为如此我觉得整出戏似乎欠缺了一种震撼的突破,或是因为高潮前的铺垫工作没做好。稍嫌的地方也包括《寻》的节奏[pacing],时而太快,时而又太慢。我总觉得剧里有些地方感情还未沉淀,另一场戏就开始上映了,让我渴望看到更多。或许这也反映了都市的瞬息万变,城市中让人无法透气的步伐。

总的来说,《寻》的主题贴近人心,以简单的故事勾起诸多重要的生活故事。简单的呈献手法,简单的人物,简单的对白,酿造了一出绝非简单的作品。《寻》让十八岁的我上了一堂宝贵的课,也让我母亲理解戏剧的魅力何在,促进了我们俩之间的感情。

也许,简单就是一种美。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fool (等级:11 - 出神入化,发帖:5183) 发表:2006-12-20 13:58:38  7楼
Participants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只看此人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文学艺术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7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