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政策的公布是公开的。大家当然知道打击了需求。但是多少呢?可以形象些就更有助于大家的判断。
如果一说打击需求,就说房价要下,房子不好卖了。一说提高供应,房价又要下,房子又不好卖了。哪里这么容易?
比方说当年,凡是买组屋,就必须卖掉私宅。这当然会打击需求。这个需求占市场的多少呢?
当年的统计中,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在政策之前,拥有私宅而买组屋的人,占10%。其中一半的人即使没有这个政策,也是卖掉公寓了。也就是是说这些人是真正的DOWNGRADER,而非投资组屋的人。那么另外一半,也就是5%的需求应该是投资需求。这个政策彻底绝了这些人的路。所以,打击了5%的市场需求。这个政策是正确的,但是只是起了缓解作用。
同理,当年政府宣布将2套贷款首付由20%提高到30%,继而达到40%的时候。这显然还是大打击需求。打击了多少呢?我拿不到任何数据。不过这个政策已经过去两年了。市场依然向上。
所以,当你说需求大大减缓的时候继而得出结论,大家卖房得赶快,是不是过于简单化了。“大大减缓”到底是多大?减少10%,20%或者50%?我们都不知道。我也正在慢慢收集一些可能向关联的数据。
问题一个一个来,就会容易。
首先是组屋。组屋的买家铁定只能有一个房贷了。所以,首付绝大部分可以是20%。至于贷款年限,我在房版有说过,40年跟30年,并不能阻碍一个自住买家买房的决心。按照40万的贷款,利率1.35。30年还清每月1351,40年1078。相差273。好吧,利率上涨到4.2,30年每月1956。多出800+。作为自住买房的人,800多,还不至于让人跳楼或者卖房吧。还有,4.2的利率,每个月利息1400块。50万的估价的组屋,租金远远超过这个利息。甚至租金跌一半,也就这个水平了吧。还有,照我的建议。家庭收入8倍,买个55万的房子,月收入应该是5700。家庭收入5700,承担1900的月供,还不为过吧。公积金都1300了 。还是那句话,当前的组屋市场,买家最大的困难在于首付。这个政策没有打击多少需求。充其量,是买房是,要掂量掂量月供。不过,以我刚才5-8倍家庭收入来衡量,实在是不足道。现在的低利率的确是个杀手,的确不是常态。就是这个不是常态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将近5年了。30年的贷款,就算利息有一天上去了,难道不可以某一天再下去嘛?不要一说4%5%就感觉很恐怖。4%,5%是什么情况下发生呢?经济好还是经济不好。
说完了组屋,说公寓。公寓分两边,自住和投资。
自住可以按照租屋一样的分析。投资就复杂多了。
投资分资产升值和租金回报。其实两者也是有关联的。有些现金充裕的买家,更看好的是未来前景。例如一些中国买家,看好sentosa cove的前景。买了,放那里。这些买家多集中于高端产业。并不看重租金,因为租金回报率本身很低。所以,贷款政策,对他们的兴趣影响不大。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有地住宅。
然后是追求租金回报。郊区,低端居多。以4%回报率来看,30年贷款现金流基本持平,40年会有盈余。利润本身是没有区别的。影响就是手头现金比较紧张的买家,还有就是年纪大的买家。一些人会选择放弃,一些人会选择放低自己的预算,从而降低风险。变相来讲,现金流的减少,降低了资金流入楼市的总量。30年跟40年对比,我觉得充其量降低了10-20%,且是个很缓慢的过程。
上面一条一条细细看来,其实这是一个很温和而注重实效的政策。自住买家没有被误伤。而年纪大的买家,政府以政策,来压制他们,促使他们谨慎投资,降低规模风险。其实,何尝不是给年轻人一个机会跟年纪大的,现金相对雄厚的买家竞争呢。
不要主观的说选民怎样怎样。95%的组屋屋主是新加坡人。
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到底怎样才是Affordale。在新加坡,一个家庭收入低过1500的家庭,买政府新组屋3房或以下,可以拿到7万的津贴。2房,3房的组屋政府价10万,10几万,依然到处都是。这个是负担还是负担不起呢?
当人口放缓增长放缓的时候,这几年组屋,公寓已经完工很多,租金依然坚挺。如果有兴趣,去读读08年的早报,那时候就说,10年就是公寓的完工高峰期,结果呢?提高供应,减少需求,必然影响价格,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多久,尺度多大才为大,有谁知道?
为什么政府放弃申购率?
你了解这个政策的由来以及放弃的原因嘛?我写了好多了,兄台也来普及一下,大家共同学习。
很少混財版。一直觉得这里高人太多,写太多。感觉被人看笑话呢。班门弄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