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真是不知道跟现在的小姑娘讲什么好
登录 |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本帖共有 10 楼,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本帖树形列表 : 刷新 : 返回上一页
<<始页  [1]  末页>>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09 21:01:23  楼主  关注此帖评分:
有jms看过《梦回大清》然后很喜欢的么?3天时间,偶变成liao梦清粉。。现在正准备看续集,hoho 好希望这部小说能够拍成电视啊!~~但又怕演员选不好倒了胃口。。 嗯,发泄一下激动的心情。。没人看过就算了,o(∩_∩)o...哈哈
唉,真是不知道跟现在的小姑娘讲什么好
清穿,特别是梦回大清,独步天下,是多少晋江小姑娘在跟的,张了两眼...我心痛啊!!
  
我想写故事的姑娘不一定是汉族人,可是读者绝大部分都是汉族人吧?把皇太极,多尔衮,描写成那样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穿越回去变成了异族人,难道就青红皂白都不分了吗。满清鞑子占了我们汉族的疆土,更加重要的是屠杀了我们多少汉人,把我们汉人统统变成了奴才。用那样狭窄的心胸统治属于我们的国家,想的永远是侵蚀和掠夺,统治政权第一,才会有闭关锁国那样的落后。旗人生活的优越,皇族的风范,全都建立在他们对我们汉人的奴役之上。可叹还有这么多的MM写穿越,要成为他们的格格,皇妃。
  
女孩子喜欢写些美好梦幻的东西,确实是天性使然。现在我们不同的民族都隶属于中华民族的范畴,不管是利益驱动也好,还是民心所向也好,我们暂时处于分久必合的合当中,我们不应该向现在的满族人讨还血债(事实上我也有满族的朋友)。但是作为一个汉族人,我们怎么可以忘记历史加诸于我们民族身上的屈辱和痛苦?还YY不已乐在其中?那叫我们的族人,先人,那些反清复明的斗士,情何以堪?
  
清朝并不是中国正统的王朝。这只是一个外来民族建立的殖民统治。但是越来越多的小说,电视剧,历史言论,在淡化它的罪孽和血迹。犯下罪行的人,肯定都想磨灭证据,这可以理解。但是被它残害的民族的后裔,去膜拜赞美那些刀尖淌血的刽子手,我真的不能理解。

听听某些人在华夏土地上的叫嚣

天下旗服温剃发,建洲萨满激喷血! 唤同胞强族振龙兴,修清阙!

老娘认为打他耳光不算人身攻击,因为此人根本没有脸。
攒人品中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09 23:00:42  2楼 评分:
历史研究都是有现实目的的...我觉得阎某人就是太有历史感了...lol
materialist说的应该是历史责任感
历史的责任感源于参与。

理性的说,参与是严谨而客观的治学态度。像万历十五年那样,对时空做精准的切片处理,理清错综复杂的千头万绪,如同一部视角宽广,思路清晰的现代纪录片,虽然藏在镜头后面的历史学家站在整整四个世纪之后,但是多少年来这些学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纪录、保存、还原出来的立体片断影象,不断被串起,重叠,相互印证,文明的河流得以在其间贯穿始终,我们得以找到自己的定位,置身其中。因为有条件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处的空间,社会,阶层,所谓主流价值观都远远称不上是历史的标尺,但却会对后世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时光不会因为我们的死亡而停滞,你要我们的时代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在后人的历史之中?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在现代小青年的眼里,恐怕已经基等同于妄想症加精神错乱了吧。

感性的说,‘咸阳古道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怀古的著述能够流传至今者,大多都具有及其强烈的模糊时空的效果,越是把空间勾勒的萧瑟,影像挥洒的混沌,年代横跨的久远,越是突现出强劲的一脉相承的存在感 -‘独怆然而涕下’。这种体会,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你管他是怀才不遇,和千古读书人万艳同悲,还是求遇名主,盼望天上掉下个燕昭王,抑或就只是今天踏上这个小坡台,回首向来萧瑟处,摆摆手,待从头,却又拔剑四顾心茫然,他都这种认同感当中既得到了平静,又激发了斗志。


我们常常说每个人都要寻求自我的价值。而在现实社会中,价值二字的矛盾和空虚让很多‘时间宝贵’的人索性化繁为简,眼里剩下大把钞票和大胸美女。这不是错,因为这个价值的普世意义实在是太空泛了。每个人常常抱怨生活的没有尊严,却转身都在攻击别人的尊严,城市人嘲笑农村的,有钱人鄙视穷苦人,女人玩弄迷恋她们身体的男人,男人欺凌比他们更处于劣势的女性,你怎么去责怪九零后用醉生梦死的方式杀出重围?他们何曾有更好的选择。你也不能责怪那些社会‘精英’以新贵的姿态或炫富或凌弱或不可一世,因为他们聪明的头脑实在也想不出其他的方式来时实现‘价值’。

在这个历史成为让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的时代,‘价值’被放在断层的空间里衡量,你怎么知道它到底是高是低?你把自己的过去看成是一颗受精卵,又怎能怪别人把你当成目光短浅只受短期利益利益驱动的沧海一愚民?当‘价值’和‘人心’成为徒有虚名的空文,世界除了剩下掠夺和压迫还剩什么?兽性的欲望是不可能填满的沟壑,规则和秩序简直不堪一击,就等着看怎么收场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09 23:35:11  3楼 评分:
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以至于我不能完全同意第四段以后包括第四段的内容,至少是感情上不能接受。 民族冲突是民族融合过程的一部分。不管过去怎么样,在现在,至少绝大多数满族人认同中华民族的概念和中国吧。至于历史责任感,还是先从基本用词开始。
满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这是一个定义,白纸黑字,当然是铁板钉钉的了。但同学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之前的三个世纪,他们在华夏的土地上就是殖民侵略者的心态。

汉族本身是一个没有大汉族主义的民族,老祖宗的华夷之辨充满了大族的风度,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之,可是满清入关三百年,是一个典型的以野蛮颠覆文明的倒退史例,为什么心惊胆战口称奴才几百年,倒要回头来粉饰太平,恋恋不舍?

国父说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再清楚不过。

最可悲的不是剃发易服,因为我大明有的是勇士,留发不留头,誓死不从;最可悲的不是江南的血腥屠杀,因为我大明有的是义士,威武不能屈,星星之火在华夏大地上两百六十年间从未有一天熄灭。最可悲的是,一切都被忘记,他们所做的一切被后代抹煞得不留痕迹。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10 23:35:52  4楼 评分:
有jms看过《梦回大清》然后很喜欢的么?3天时间,偶变成liao梦清粉。。现在正准备看续集,hoho 好希望这部小说能够拍成电视啊!~~但又怕演员选不好倒了胃口。。 嗯,发泄一下激动的心情。。没人看过就算了,o(∩_∩)o...哈哈
我不是要挑起意识形态争端,也不是极端民族主义
我这个人书读的少,也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国学教育,所以‘学术水平’肯定谈不上。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从心底里感到惭愧,知耻而后勇,正在努力补课。另外我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身为普通劳动人民,说话直接,未免有些绝对,有些用词的确有不当之处。大家看过,不接受,就算了吧。我并没有要把观点强加于人的意思,事实上这也是办不到的。

我从来不否认满族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也不是要挑起民族争端,独尊汉家。我也基本同意历史本身,不管是记载的还是承传的,都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主观色彩。但是诚如霸王所说,我们现在的这种历史实用主义,这种所谓‘客观对待’的态度,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一个王朝的好坏,是不是光看疆土有多大,皇帝几点睡,百姓有没有饭吃,农民有没有造反?是不是起码要有一席之地是留给言论之自由,民间之风情,民众之气骨,士人之风骨,文化之开明? 其次,背负五千年沉重的历史是我们民族一直为人诟病的缺陷,可是我们下一代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对历史的过于漠然和轻松,是不是另外一个矫枉过正?历史不是光要教你以古为镜,知兴衰,以古人为师,学谋略。历史本身更加是一部民族史,让你不光在五亿平方公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更在时光的长河中感受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当我向上游远眺的时候,很为自己是一个汉族人感到深深的骄傲和幸运。是不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骄傲,也要被冠上‘极端大民族主义’的称号?

有中国人要把吊民伐罪和扬州十日相提并论,我觉得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崇祯皇帝再不济,也以长发覆面,殉了自己的国家。你说他心胸狭窄,性格多疑,但是至少他知道身与国同存亡,成为亡国之君无颜见列祖列宗。至少他也知道天下对自己叩拜的都是子民,‘无伤我百姓一人’。要是他知道在后人眼中与商纣无异,不知是何感想。倒是回头看看溥仪同志,只要能做皇帝,是大清还是伪满洲国,他在乎个鸟。为啥我认为清朝是殖民,因为后金这宗主是把窝壳直接附在别人的土地上,一边吸血,一边洗脑。在汉族的土地上,他们没有子民,只有奴隶,没有义务,只有权利。

夫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道德诚深,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于长而存。道德诚浅,风俗诚薄,虽强且富,不救于短而亡...古之圣人,非不知深刻之法可以齐众,勇悍之夫可以集事,忠厚近于迂阔,老成初若迟钝。然终不肯以彼而易此者,知其所得小而所丧大也。

赞美‘狼图腾’的血性,称满清入关为注入新鲜血液的人们,可能认为以上这段话,统统都是无用的意识形态,文人酸腐吧。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段话,民族的崛起和没落如同潮起潮落,能够延绵至今,就因为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不肯以彼而易此者’。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11 11:20:01  5楼 评分:
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是两回事儿,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方式理解问题,但是你不可以默认别人或者希望别人也按照你的方式去理解用样的问题。在你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时候,你应该知道读你的文章的人的思路和你是不一样的而且应该去预见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争端。 从某些意义上说,你的做法前后是互相矛盾的。而且引发这样的争论基本上就是为啥某酸腐的文人被说成汉奸要挨打的主要原因了。 郁闷,一边跟马蹄争到底是该唯史还是唯物,一边跟小女孩争论民族问题。。。。 同样的民族不妨碍对国家的认同感。 我觉得,研究历史的意义在于对了解过去以指导现在。过去几百年里面产生战争的直接矛盾从民族到意识形态再回到民族再回到意识形态,背后的支撑经济和政治,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不过,对于唯史主义的人我有个问题,就是如果研究历史只是为了了解真相,而没有现实意义的话,我们除了逃税以外好像没有别的原因可以给研究历史的人捐钱了。换句话说,这种学问好像没有任何价值了,或者,抽象一点说,叫知识腐败。
是别人认为我一定要求他们认同才会引起争端的吧
我并没有给不认同的人帖标签戴帽子,只是我说即我想,总归会有自己的主观色彩吧。难道以后发表意见一定要'我认为从这方面说,blahblah,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blahblah...'才不会引起你所说的‘争端’?我应该在每段论坛发言后面都加个disclaimer是吧?

我又没说要把人家的族群给灭了,也没有对今时任何一个少数民族进行攻击,热爱自己的民族,对过往被侵略的历史感到痛心,为族人经受得屈辱和凌虐感到愤怒,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感情吧?更何况的的确确如假包换是野蛮的侵略了文明的,在小部分腐朽倒塌的同时大部分美好做了陪葬。就算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对这种反人类的罪行也不能说是一场总体‘喜剧’吧?这样怎么就突然变成引发‘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争端,这顶帽子也实在是太大了吧。我不要争端,争端没有意思。

说到了解历史,对我自己而言,这是一种树立起具有强大信心的价值观的方式,也是思想突破束缚,获得自由和尊严的途径所以我觉得某些对历史戏弄的行为歪曲的阐述其实是在打自己的脸,剥夺自己的尊严。当然你怎么想是你的自由,也可以说这是‘意识形态’,也可以理解成是我这个老愤青在现实中生活得郁郁寡欢痛苦压抑,因此不得不寻求寄托 - 当然希望你同时也有‘马蹄’所说的对历史的同情感,能够理解包容一下。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11 11:58:43  6楼 评分:
文明被野蛮打败是历史的潮流阿,挡不住的....想那大秦朝不也是被北方的蛮子打败了的么...话说回来大秦之于希腊也是蛮子... 放到我天朝大国的地面上,秦之于六国也是蛮子...五代十国,金,元,这些就更不用说了...可见历史车轮滚滚滚滚 中世纪愚昧昏暗了那么久,大清区区几百年,比之欧罗巴诸国,那可是有余的很~~
我不大认同秦之于六国是蛮子
秦穆公是春秋五霸当中我最佩服的一位。之前孟明同学肴之战败成那样,侥幸放回来,秦伯老远跑去接他,连连说是自己的过错,还说出‘大风有遂,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这样有学问的话。文公二年去报仇,又吃个败仗,秦伯还用他,终于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肴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真是大快人心啊。

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看,人家虽然地方偏远,但也不吝赞美之词,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所谓华夷之辨,恰恰是我们没有大民族主义的最好证明。

秦朝确实算是蛮有文化气息的地方,想起来著名的‘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是出自秦风,还说人家是蛮夷之地吗?要真是这样,申包胥在人家的地盘上哪里哭得到七天,早被人轰走了,哪里还能用自己的忠义打动对方呢?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11 12:01:26  7楼
我不大认同秦之于六国是蛮子秦穆公是春秋五霸当中我最佩服的一位。之前孟明同学肴之战败成那样,侥幸放回来,秦伯老远跑去接他,连连说是自己的过错,还说出‘大风有遂,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这样有学问的话。文公二年去报仇,又吃个败仗,秦伯还用他,终于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肴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真是大快人心啊。 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看,人家虽然地方偏远,但也不吝赞美之词,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所谓华夷之辨,恰恰是我们没有大民族主义的最好证明。 秦朝确实算是蛮有文化气息的地方,想起来著名的‘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都是出自秦风,还说人家是蛮夷之地吗?要真是这样,申包胥在人家的地盘上哪里哭得到七天,早被人轰走了,哪里还能用自己的忠义打动对方呢?
写错了,最后一段是秦国不是秦朝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11 13:10:21  8楼 评分:
鲁仲连说的吧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呵呵,这个以前没看过,不过我觉得应该说的是商鞅变法之后吧..
我在前面贴里引用的苏轼的‘古之圣人,非不知深刻之法可以齐众,勇悍之夫可以集事,忠厚近于迂阔,老成初若迟钝。然终不肯以彼而易此者,知其所得小而所丧大也。’这个深刻之法,第一有名的恐怕就是商鞅了吧... :P

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当然是非常不好的,上古时期也不乏笑眯眯的君王大夫认为说以使命,民忘其死,好阴险啊,那也是很恶心的。所以我更觉得这是在那个时代的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策略层面的差异,还没有上升到真正的文化层面和所谓‘意识形态’-_-b 的彻底决裂吧。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11 14:09:00  9楼
仙流命有点儿激动了, 不过说到极端, 还是比这个论坛里的可差远了... lolhttp://www.dbmanzu.net/bbs/topic.asp?bbsid=5&topicid=5398 不过既然这个论坛既然能存在, 我也就不奇怪阎某人的观点还是颇有市场了~~~~
都怪霸王,我不小心进去张了一眼
雷人啊...有个置顶帖里面满人号召天下满族要努力自强,目的是控制把握政界,商界,文化界....-_-b

这个论坛内容很丰富啊,有几个帖子里面是满族小姑娘们穿着满族传统服饰在学习满文。其实这样很好。每个人都有热爱自己民族的权利。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作者:仙流命 (等级:5 - 略有小成,发帖:851) 发表:2008-10-11 14:10:13  10楼
顶mm~~也对狼图腾非常不以为然~
呵呵小牛mm
我早就想问问,你是不是gj?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原文 / 传统版 / WAP版所有回复从这里展开收起列表
论坛导航 -> 华新鲜事 -> 心情闲聊 | 返回上一页 | 本主题共有 10 篇文章,分 1 页, 当前显示第 1 页 | 回到顶部
<<始页  [1]  末页>>

请登录后回复:帐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