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希尔德佳莱茵河畔的夜色中总有青苹果,圆藤和香草
总有花园在一朵花的爱慕下睡去
我试图虚构一群鸽子,降落在中世纪的这儿
盘旋进修女希尔德佳夜半的,沉思里
她来回无数冬天
只为珍藏一声叹息
其实找到风景找不到回忆
找到叶子找不到树的秘密
过往和如今是不能相互看见的
即使在鸽子的脊梁上梦见月光
即使在月光的脊梁上把你的修道院升起
希尔德佳,你这么喜欢在夜半醒来
是不是要隐藏什么迷离
那一天发霉的影子,忧郁并沉默着
圣火,宗教理想,天使的天堂
你的哀曲唤醒三五年前的野地,持续燃烧
伴随凌厉却轻灵的注视
仿佛伴随婴儿未知的此生
只有梦境能逃离,或沉溺
谁在无意中遗漏若干音律
剪了不断,乱了不理
任方向越走越反
过程被重述,从近到远离
希尔德佳,你的关怀和忧愁,是我
所不曾目睹的边际
终于明白爱是苦涩的,而修道是阴沉的
可你依然神秘
如我虚构的鸽子般,飞去无痕迹
即使安宁的音符已穿透数十世纪的冷热
还有数十亿人,月夜下轻轻的呼吸[余悸 (12-10 22:0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楼
关于这位“史上第一位女作曲家”馨香的灵性之花--纪念希尔德佳诞辰900年
作者:徐卫翔
在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里,音乐往往是没有作者的。所谓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据说是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约540一604)在位期间所认可编定的各地用于教会仪式的素歌(cantus planus)。在我们今天听来,它们每一首之间个体的风格差异。以及所折射出来的背后那位作者的情况,是极为模糊的。
因此,就算我们知道Salve festadies(祝颂节庆之日)、Crux fidelis(可信的十字架)、Vexilla regis(王旗向前进)等歌出自所谓最早的法国诗人Venantius Fortunatus(约530一609)之手,我们对格里高利圣咏的感受却并未有根本的改变,因为在这几首歌中,我们找不到明显区别于其他歌曲的个性。当然,格里高利圣咏的独特魅力也许就在于这不张扬其个性的朴素无华,人们在一起静默祈祷中获得灵魂的安宁。
但是,在中世纪我们依然能找到有明确作者的音乐。我们能见到一些有着优美的语言、独创性的旋律的歌曲。这当中,有一个人是极其重要的,其歌曲至今还以深沉质朴婉约的美打动每一个听众。她就是12世纪德国莱茵兰地区的一位修女,圣希尔德佳(Saini Hildegard 1O98一1179)。
希尔德佳生于特里尔与美因茨之间绿草如茵的莱茵兰的一个贵族家庭,是家中的第十个孩子。他们全家笃信宗教。希尔德佳八岁时就被送到尤塔修女的女修院。1136年,尤塔修女去世,希尔德佳毫无异议地被选为院长(Magistra)。
希尔德佳是一位在中世纪极为罕见的女性,虽然她的名声主要是因为她的异象(Vision)。异象又叫通神、神见,是指人的一种不寻常的体验,能够看到(感觉到)日常的自然世界中所不可能发生的事。
关于她的异象,希尔德佳自己写道:“当我42岁零7个月时,一道极其明亮的燃烧着的光自天而降,倾斜进我的整个心灵,像一片火焰,它不是燃烧我,而是使我燃烧。它点燃了我的全部心胸。就像太阳用它的光线温暖着物体。就在那一瞬间,我已能理解各卷书:诗篇、福音书及旧约和新约中的每一部。”
在中世纪,尤其是在女修院中,有异象这一类神秘体验的人很多。在希尔德佳的同时代及稍后,就有舍瑙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von Schoenau)。瓦尼的玛丽(Marie d’Oignies),马格德堡的麦赫蒂尔德(Mechthild vonMagdeburg)等;到了16世纪更有著名的圣德兰亚维拉(St. Teresade Avi1a),她的《生命》,《全德之路》和《内心大厦)是灵修文学中的不朽篇章。但希尔德佳的异象与她们的异象有着明显的差异。
它们更具预言性和训导性,更像是早期的先知,有着一种《启示录》般的风格。在内容上,也往往是以对未来事物的预言来警戒人们。
希尔德佳以她的异象编辑成的第一本书,名叫《认识上帝之道》(Scivias),分为三卷,分别收录了六个、七个和十三个异象,涉及智慧、信仰、人性、启示、救赎、教会、圣事等重大主题。全书最后一个异象与未日审判有关,后来她又把它改编成一部道德剧《德性之律》(Ordo vir-tutum),这是已知最早的道德剧,也有人认为它是歌剧的先驱之一。后来,她又编辑了两本记录异象的书:《人生功罪书》(Llber vitae meritorum)和《神圣工作》(De operarione Dei)。前者涉及德与恶之间的战斗,共提出了三十五对不同的德与恶。后者进一步从宇宙论的角度论述她的神学思想。她这三部著作,以及论文与书信中表达了深刻的神学思想。她与各个层面的人通信,包括数位教皇、皇帝、神学家,如圣贝尔纳以及普通神甫修女乃至工匠等,现存书信约三百封。有论者评价道:“其著作以清新独创的方式,涵盖基督教启示的各方面;仅这一事实已使她脐身教会的一小群杰出博士之列。”
此外,令人惊异的是,希尔德佳还著有两部科学与医学著作《自然史》(Physica)和《病因与疗法》(Causae et curae),体现出在中世纪极为罕见的科学观察能力,虽然在她的处方中也会有像钻石、红主石等贵重物品,以及鸵鸟、鲸鱼、狮子、豹等在当时的欧洲并不容易见到的稀有动物。
希尔德佳酷爱音乐。早期的教会领袖,往往担心歌曲的旋律太出风头,影响人们注意并理解歌词的内容。奥古斯汀就曾说:“但如遇音乐的感动我心过于歌曲的内容时,我承认我在犯罪,应受惩罚,这时我是宁愿不听歌曲的。”(个仟悔录》卷十,章三三)也许当初筛选编定格里高利圣咏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希尔德佳却没有这种顾忌,可能她的信仰坚定无比,不会被音乐所弱化;更重要的是,她对音乐的看法与早期教父们完全不同。她说:“要是没有音乐,词语仅是空壳;被唱的时候,它们才活,因为词语是身体,音乐却是精神。”音乐之所以如此崇高,是因为它是声音,能够与那最高的声音相联系。
在希尔德佳的作品中,最为我们所关注的莫过于她所作的77首歌曲。这是希尔德佳为她的姐妹们创作的礼仪歌曲,它们汇成一集,名为《天国启示的和谐交响》,包括交替圣歌。应答圣歌、继叙咏、赞美歌、一部《垂怜经》、一部《阿利路亚》等。
这些歌曲,有着特别优美的歌词,短小简练,语言质朴纯净,是一首首珍贵的抒情诗。它们沤歌上帝,赞颂玛利亚、天使、远古的族长与先知、使徒、殉教者、还有其他许多圣徒。歌曲的伴奏音乐也是希尔德佳自己创作的,它们并未沿袭已有的圣咏格式,而是有着极强的独创性,旋律变化多端,既有一词一音的安词法(syllabic settings),也有高度花腔的配唱法(melismatic)。有时音域极宽,旋律近乎即兴发挥。
长久以来,在天主教灵修史上,希尔德佳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到了当代,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后,也许和女性主义运动之深入有关,许多人越来越对希尔德佳有兴趣。起初是在她的祖国德国,80年代以后,又播延至英语世界,人们编辑整理她的作品,撰写她的传记,同时,对大部分人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录制她的歌曲的唱片。据一本希尔德佳作品选附录所载,到1990年,就有唱片如下:《上帝气息上的一支羽毛》(A feather on the breath ofGod)(宾根的希尔德佳的继叙咏与赞美歌),(Hyperion A66039);《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灵性音乐》Teldec66.22387);《宾根的希尔德佳的歌曲》(Psallite 242/040 479 PET);《宾根的希尔德佳:德性之律》(Harmonia mundi 20395/96);《宾根的希尔德佳:交响(灵性歌曲)》,( Harmonia mundi IC O67一1999761)。
笔者买到的一张唱片是AngelReconds l994年出版的,名为《异象》(Visions),编号是AngelCDQ7243 5 55246 2 1。唱片中所录的并不纯粹是希尔德佳的音乐。在她的歌曲基础上,还加上了美国作曲家Richardsouther的创造性演绎,此举大概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听众,但其效果并不都令人满意。真正令人陶醉的还是希尔德佳自己的音乐。演唱者是埃米丽·凡·埃维拉(Emily van Evera)和本笃会修女日尔曼妮·弗里茨(Germaine Fritz)。
有趣的是,唱片的说明书中还收录了希尔德佳的一些偏方,其中有钻石、琥珀、红蓝宝石、栗子、熏衣草、刺荨麻、府萝、亚麻子、肉豆寇、玫瑰。比如说栗子能治各种虚弱之症。琥珀调酒服下可治胃痛等等。
附记:文章写完时,又见到Angel 公司所出的Vision II,AngelCDQ7243 5 56373 2 1。
只是这次不是修女,而是一位苏菲派穆斯林鲁米(Mawlana Jalalud-din Rumi,1207一1273),粗粗听了一下,感觉格调远不如前一张Vision。
转自《爱乐》1998.2[余悸 (12-10 22:11,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楼
(引用 余悸:关于这位“史上第一位女作曲家”馨香的灵性之花--纪念希尔德佳诞辰900年 作者:徐卫翔 在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里,音乐往往�...)介意联系我么? 想约一下稿.dong@huasing.com或者你留一个email地址也好.[大象 (12-11 0:5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3楼
这只虚构的鸽子身体也太空泛了觉得没有骨头,在幻觉里浮光掠影了一下,有些牵强,你让自己的无助在里边看起来比主人公实在。
“还有数十亿人,月夜下轻轻的呼吸”
这样的句子我觉得有些对不起观众哦,至少是对不起我的。。
另外不知 Simone Weil 在不在你的颂传list上?
若有的话我就搬小板凳过来乖乖坐着等着(^^)
[悬崖边的小孩 (12-11 1:06,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4楼
(引用 大象:介意联系我么? 想约一下稿.dong@huasing.com或者你留一个email地址也好.)呵呵,很荣幸。已经给你发了信,请查收从XXXXXXXX2001@21cn.com发出的。[余悸 (12-11 1:12,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5楼
(引用 悬崖边的小孩:这只虚构的鸽子身体也太空泛了觉得没有骨头,在幻觉里浮光掠影了一下,有些牵强,你让自己的无助在里边看起来比主人公实在。
“还有数十...)主人公是作曲家,而且是以神性和空灵见长的作曲家。主人公是作曲家,而且是以神性和空灵见长的作曲家。给她作传我无法不照样也空灵一把。所以会突出幻觉,频繁地浮光掠影。
“还有数十亿人,月夜下轻轻的呼吸”这句没有什么深处意思,只是描绘一种规模盛大的安宁。从而符合该主人公的作品特点。
我的list不是已经拟定好的,欢迎大家推荐自己的最爱。
[余悸 (12-11 1:1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6楼
(引用 悬崖边的小孩:这只虚构的鸽子身体也太空泛了觉得没有骨头,在幻觉里浮光掠影了一下,有些牵强,你让自己的无助在里边看起来比主人公实在。 “还有数十...)beautiful, 可以给让周杰伦来看看[天蓝色心情 (12-11 3:0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7楼
关于灵性的体验与文字的无助你的前几首诗我都认为写得挺好,这一首仍然显示出同样水准的文学敏感度和文字功底,但下面所评“空泛”也很有道理——那不是你的问题,是缘于此首的题材。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灵命的体验。就我个人所经历的几次灵命的体验,有时能造就一种视像,但最主要的、几次灵命的体验所共有的,是一种从灵魂深处、心灵内部契入整个身心、笼摄整个空间的和时间的生命个体的一种感动,一种Enlightenment,一种Transformation。变化在那一刻发生,在那一刻我获得深刻的生命感悟,这种感悟是超越了身体的、摆脱了感情的牵引的、也不能够用理性来诠释,一种彻底的、深刻的而且真切的体验,生发自灵也完全属于灵的体验。或许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什么是“空灵”,那是生命在摆脱了一切的羁绊和束缚之后、超越的、然而又是生命本身自有、本有的大自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刹那,可经历者知道这一刻就足以改变整个生命,如同成为一个新造的人了。
灵魂深处、心灵内部在什么地方?谁问我这个问题我都无法回答。那里似乎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又似乎不完全属于我自己,不是我自己能够得着的一个地方;打个比喻,如同心底的一扇门、连着一条深深的甬道,或是一个契口、一个洞眼、一座桥,就是从那里我跌跌爬爬地走向神性,走向天地间彻底、澄澈而纯粹的智慧和大爱。
我原不知道希尔德佳,但我读到她的简传时,从我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感受到理解和共鸣。对于你来说,这样的题材很难处理,尽管诗歌与诸多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更适合抒写这种体验,但是——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就能明白了——仍然相去甚远。那不是你的无助,是文学的无助、是语言的无助。文字能够书写现世的生活和人的体验,但文字无法载着我们抵达神的领域,一瞥灵性的光辉。那对于个体只能被体验,不用述说、也无法述说。任何文学在这种体验本身面前都显得单薄、无力而黯然失色。(——所以,我的ID方叫沈喑。)
我很高兴能和你交流这样的体验。我唯一担心的就是你所说的这一段话:
“主人公是作曲家,而且是以神性和空灵见长的作曲家。给她作传我无法不照样也空灵一把。所以会突出幻觉,频繁地浮光掠影。”
我要强调,神性和空灵绝对不是所谓“突出幻觉”“浮光掠影”这样简单和肤浅的。你所说“空灵一把”,这个短语令我由衷地感到恶心和不安,在此我绝对没有冒犯的意思,实话实说而已。
沈喑
2002-12-11
[沈喑 (12-11 14:55,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8楼
(引用 沈喑:关于灵性的体验与文字的无助你的前几首诗我都认为写得挺好,这一首仍然显示出同样水准的文学敏感度和文字功底,但下面所评“空泛”也很有...)看你这篇回复真是享受这是我迄今读到的最专业的回复。谢谢你不吝时间和笔墨,亲一下先。
我首先得坦承自己不曾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灵命体验。少年时曾溺水一次,当时以为自己死定了,但大脑完全用来指挥四肢去一刻不停地挣扎,而不是体验在生死边缘的感受。
关于希尔德佳,我有幸听过她的几首曲子,在宗教咏叹曲常见的深沉和流畅中透着些许杂乱。---我以为那是杂乱,但乐评者们众口一词地认为那叫“即兴发挥”,或者咬定不是原作曲者的问题,而是后来的演绎者们功力不够。
我后来涉猎了她的生活史。这个从童年起就在封闭修道院里苦修的女人,引起我的严重质疑。我无法相信她有健全的人格,正如我无法相信明媚的花朵会在暗房里长出。所以对她所描述的异象从天而降,在我看来无异于法轮功信徒们真觉得有个轮子在肚里转了。---不是真的有什么异象或法轮,只是长久地臆想于是最终相信自己的幻觉而已。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她所标谤的“异象”也正是她声名鹊起的依靠,并由此为她诸多作品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广告基础。
但我无法否定她对她所向往的事物的沤歌,以及这种沤歌的价值。其实越处于阴暗封闭的环境里,一个人的精萃越能积蓄并最终喷薄而出。正如人参,在地底长埋那么多年后,营养价值已不是寻常物品所能比拟。希尔德佳不是人参,她的精萃在于自己有很高的敏锐度,能够选择音乐恰如其分地展示出孱弱的灵魂与身体在灵性之光中的颤动和欣喜。这个恰如其分不是指分寸把握得精确以至于可以量化,而是指她所采取的手段的巧妙:虽然杂乱,但总能让你理出头绪并被引领着去某一个已经暗示好的方向。
这个暗示也由其他人的一份功劳。比如下面那篇文章里提及的舍瑙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von Schoenau),瓦尼的玛丽(Marie d’Oignies),都是跟希尔德佳同一时代同一命运的人,并做着同样的事。谎言被重复很多遍就成了真理,何况那个时代已经严重缺少真理。虔诚的人们带着敬畏的心去解读这些神秘者们的作品,一旦遇到解读障碍,就奉之为神秘奉之为自己的解读能力不及。后来者们出於先天性的沟通障碍,以及对一个神话的景仰,更是把这种心态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我必须指出的是,人参虽然营养价值高,却终究是苦涩的。这种苦涩人参自己并不知道,既然它一出生就注定苦涩;正如希尔德佳从不知自己一直生活在虚幻的谎言和梦里,她甚至用她的才华把这个谎言和梦发扬光大。如今我作为局外者,当然没有义务再宣传这个谎言和梦,我只是用我的文字堆积出一位女性,她在暧昧的大环境(中世纪的文化大环境莫名其妙得很)里,前进方向先天性地不正确,但在悲哀忧愁中仍然能有对心中坚定信念的不息向往,并用她卓越的才华阐释了这份向往。
我对她除了悲悯还是悲悯。虽然我真的欣赏暗夜里一个女性穷尽一生地咏唱。
(匆忙写就,有不妥或唐突处烦请指正)[余悸 (12-11 16:0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9楼
(引用 余悸:看你这篇回复真是享受这是我迄今读到的最专业的回复。谢谢你不吝时间和笔墨,亲一下先。 我首先得坦承自己不曾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灵命体验...)不准亲. 偶家的.[明月楼 (12-11 16:3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0楼
(引用 沈喑:关于灵性的体验与文字的无助你的前几首诗我都认为写得挺好,这一首仍然显示出同样水准的文学敏感度和文字功底,但下面所评“空泛”也很有...)你的文字告诉我,你已经感受到了那一道阳光寻找自我存在意义,感悟生命之光的路很长,希望你也能成为光,照亮别人[mu_lan (12-11 16:5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1楼
(引用 明月楼:不准亲. 偶家的.)如果你实在想跟她一直在一块儿的话,如果你实在想跟她一直在一块儿的话,我不介意同时亲你们俩[余悸 (12-11 23:03,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2楼
(引用 沈喑:关于灵性的体验与文字的无助你的前几首诗我都认为写得挺好,这一首仍然显示出同样水准的文学敏感度和文字功底,但下面所评“空泛”也很有...)康德问:灵性体验是如何可能的?[mkx (12-11 23:2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3楼
(引用 mkx:康德问:灵性体验是如何可能的?)余悸答:插上想象的翅膀即可。这世界上有很多做不到,但没有想不到,呵呵
[余悸 (12-11 23:4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4楼
(引用 余悸:余悸答:插上想象的翅膀即可。这世界上有很多做不到,但没有想不到,呵呵 )……这似乎说明你没看懂沈喑的文字……[流浪的画夹 (12-12 1:4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5楼
(引用 余悸:看你这篇回复真是享受这是我迄今读到的最专业的回复。谢谢你不吝时间和笔墨,亲一下先。
我首先得坦承自己不曾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灵命体验...)。。”我无法相信她有健全的人格,正如我无法相信明媚的花朵会在暗房里长出。所以对她所描述的异象从天而降,在我看来无异于法轮功信徒们真觉得有个轮子在肚里转了。“
“正如希尔德佳从不知自己一直生活在虚幻的谎言和梦里,她甚至用她的才华把这个谎言和梦发扬光大。”
“前进方向先天性地不正确,”
我为这些类似的断语感到遗憾。
这些文字包含了足够多的虚设以及先入为主的偏见,让我觉得讨厌。
[夜之蜘蛛候 (12-12 4:0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6楼
(引用 沈喑:关于灵性的体验与文字的无助你的前几首诗我都认为写得挺好,这一首仍然显示出同样水准的文学敏感度和文字功底,但下面所评“空泛”也很有...)00在这里述说这些我想不是一个好地方。
三
是一日
是两日
还是三日
是一人
是两人
还是三人
一种节奏进入我
是一声
是两声
还是三声
这样的自焚
是在少年时
还是在墓中
/忘了[夜之蜘蛛候 (12-12 4:08,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7楼
回诸跟帖看了楼下夜之蜘蛛侯和流浪的画夹的回帖,有同感。
既然你提到“悲悯”,那说明彼此尚未愈行愈远,因为悲悯的感情就体现了具有宗教意味的终极关怀。不过你对希尔德佳的人及其时代的理解,和实际制造出的诗作之间的差异,是我未料到的。
谢谢诸位跟贴讨论。最近我忙着打点下学期的oversea exchange,余时不多但诸多杂事烦不胜烦,回复不周之处,先行致歉。
[沈喑 (12-12 19:24,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8楼
(引用 沈喑:回诸跟帖看了楼下夜之蜘蛛侯和流浪的画夹的回帖,有同感。
既然你提到“悲悯”,那说明彼此尚未愈行愈远,因为悲悯的感情就体现了具有宗...)我的悲悯绝无宗教意味儒家说,仁者爱人。我的悲悯就是这么个“仁”字。很多时候殊途可以同归的,关怀无需拿宗教作为介质。有介质的关怀往往还都会变点质。
我现在发现大家似乎对我这首诗没理解好。事实上,“来回无数冬天”里的“冬天”,“这么喜欢在夜半醒来,是不是要隐藏什么迷离”,“只有梦境能逃离,或沉溺”,“任方向越走越反”,“爱是苦涩的,而修道是阴沉的”这些无一不是在对宗教(其实是特指基督教)的虚伪炎凉进行不齿。
我爱惜她的才华和她作品的穿透力。可我从没认同她的方向。
[余悸 (12-12 19:50,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19楼
(引用 流浪的画夹:……这似乎说明你没看懂沈喑的文字……)你又何尝看懂了我的文字连我调侃一下都看不出来。男人没有幽默感是比女人不漂亮更恐怖的事情。你比较恐怖。[余悸 (12-12 20:09, Long long ago)] [ 传统版 | sForum ][登录后回复]2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