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复制本帖HTML代码
|
高亮:
今天贴
X 昨天贴
X 前天贴
X |
一周前,安徽古井集团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58岁的董事长王效金因违纪被审查、公司宣布股权将有可能全部卖给泰国首富苏旭明。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这家老牌的酒业集团经历了一家国企可能遭遇的所有难题,而现在,它不得不品尝自己酿就的苦果。
“摊子铺得太大”
在整个1990年代,古井集团由于资金充沛,一直处于极度膨胀之中。
据古井酒厂第一任厂长聂广荣回忆说,在1990年代初古井内部曾针对扩张有过一次争论。当时内部分两派,一是主张在主业即白酒上投入,而另一个意见是开始多元化发展。
王效金选择了后者。他在一次厂长办公会上说,古井事业要大发展,就必须走出古井镇、走出亳州市,不能永远地处乡村一角。
据公开信息,从1991年到1995年,古井投资的项目就有:亳州古井大酒店、古井药都大厦、古井塑胶公司、古井矿泉水厂、黑河商贸公司等十多家企业,投资总金额在5亿元以上。
王效金甚至和当年处于困境中的史玉柱(微博)有过两次密谈,拟收购巨人集团,但据说因为他对巨人集团那些狂傲的年轻人比较反感,最后放弃收购。
很多投资都因为没有经过论证而失败。塑胶、矿泉水、贡菜、黑河这样一些项目,彻彻底底打了水漂,基本上是无效投资。如矿泉水项目,因为建在厂区内,各种微生物的存在使矿泉水无法克服沉淀的问题,此外地下水开采太厉害,也影响了酿酒生产。最后,矿泉水项目停产,设备废弃。
1996年古井贡上市后,王加快了投资步伐,他试图建立一个酒饮料的企业帝国。先后涉足啤酒和葡萄酒领域。如控股阜阳雪地啤酒厂,成立安徽古井雪地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兼并安徽萧县葡萄酒厂,组建安徽古井双喜葡萄酒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山东蓬莱葡萄酒厂,成立古井蓬莱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另一个是投资于资本市场,主要是委托证券公司理财。到2000年,古井集团的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已经达到三十多家,涉及行业近二十多个。
但这些投资并没有让王效金实现其酒业帝国的梦想。随后,古井将阜阳雪地啤酒厂整体转让给华润啤酒。而葡萄酒业上的投资也未见成效。但王效金仍然对员工强调说:“什么叫主业?什么赚钱什么就是主业!”
而他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也同样以失败告终。据古井贡几年来的年报显示,从2002年开始,古井集团陆续向券商投入高达上亿元的委托理财资金,结果这批资金大多有去无回。
一位古井集团的前高管认为,投资的失误是古井集团后来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能是王效金出事的直接原因,“摊子铺得太大。”他说。
更糟糕的是,从2001年开始,古井集团的主业也出现了问题。
那一年,国家开始按照每500克售出白酒计征0.5元的消费税,这对白酒行业影响巨大。当年,古井的利润一下子从2000年的两个多亿下降到8000万。
同时整个白酒市场也发生了变化。白酒产量占整个饮料酒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到2001年,这个比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0%下降到14%。
王效金后来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在那一年,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一个高楼大厦在顷刻间轰然倒下会是个啥模样。
“整风”与改制
所有熟悉王效金的人都承认,王并非是思想守旧之人。他喜读最新企业管理著作,并愿意与下属分享。
在2001年的困难局面下,他试图在古井推行新的管理模式。他在企业组织机构、人事用工、薪酬、考核、营销战略上进行了调整。这些改革的目的,是想让一个老国企能走上现代企业管理之路。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见效。
古井集团一位管理人员分析说,原因在于古井集团的整体思想环境。在亳州这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多人更愿意接受平均主义、小富即安的想法。“他们就想维持现状。”这位管理者说。
王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开始从用人上来改变习惯性力量。2002年,王效金邀请当时白酒界颇具争议的职业经理人阎爱杰加盟,来改造古井集团的营销体系。但空降部队在古井集团内部掀起很大争议,阎的改革遭到抵制,甚至出现同一个职位上有两个负责人——一个是阎带来的职业经理人,一个是原有的管理人员。很多当时和王效金一同创业的高层因此离开古井集团。而阎的改革并没成功,不久他也离开古井集团。
2002年,王效金还想从思想上改造古井集团。据该集团网站上资料显示,他当时曾推出“批评与改造”的整风运动,这是他将毛泽东思想与微软(微博)公司“铁篦梳理”理论结合起来,要求员工深刻检视自己的思想上不足之处,甚至规定了不同级别的员工思想汇报的字数。
据此次学习活动办公室统计,在第一次上交的文章中,有80%的人不合格。大部分文章被打回去要求重写,要求一定要梳到痛处、理到本质,梳理出内心深处的落后意识。
但是这个试图触及灵魂深处的思想整理运动最后变得很不严肃。“很多人的思想汇报都是请人代写。”一位古井员工说,“任人唯亲继续盛行,很多人依旧忠诚地执行王的命令,不管对错。”
在一系列整顿的同时,王效金开始酝酿改制。他曾公开表示:由于体制本身的缺陷,导致古井集团的经营机制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只有国有资产大部分退出,才能使企业再次焕发生机。
当时白酒企业改制可资借鉴的,是四川省剑南春集团在2004年实现管理层持股(MBO)。但王效金并没有完全效仿这个做法,他认为风险太大。
当时,古井方面制订的改制方案为“全体员工持股、管理层持大股”,由员工及管理层共同设立的持股公司持有古井40%股权,余下的60%国有股对外出售。
该方案规定,在这家持股公司中,普通员工占股60%,管理层占股40%。但方案中出现了员工与管理层分配股权悬殊的问题——普通员工每人仅有3万股,而王效金一人则有1000万股。
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2004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王效金刚刚赶到合肥机场,准备赴北京参加即将召开的“两会”,就接到了来自亳州方面的急电。电话中说,古井的改制方案引起了职工们不满,请他抓紧回亳州进行处理。
据参与者回忆,当时很多职工为了宣泄对分配方案的不满,竟然跑到王所居住的别墅边烧纸钱,放鞭炮。从合肥赶回来的王效金看此情景大怒,回家后气得灯都没开。
另外,和战略合作者的谈判也进行得不顺利,王效金选择的第一位战略投资者是深圳万基集团。但是在转让价格上,万基和亳州市政府发生了分歧,最后谈判不了了之。后来和其他战略投资者的谈判也没有结果。
此时,国企MBO的模式遭到以郎咸平为代表的学者的质疑。国资委等四部门于2004年8月紧急颁发了《关于开展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彻查国企改制、产权转让两大国有资产流失“命门”。
当年9月中旬,安徽省国资委下发了特急文件,要求省内地市的国资部门对于国企产权转让情况自查。随后,古井集团制订的改制方案被有关部门否决,毫州市政府开始全面接手古井集团改制事宜。
古井集团一直是亳州市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柱,其利税曾占整个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2006年,亳州财政收入是15亿元,而古井集团交给地方财政就达2.5亿元。
“所以亳州一直不想失去古井这棵大树,这几年古井效益降低,导致政府一直不满。”一位知情人透露,“王效金也曾表示有过来自政府的压力。”
在采访最后一天,亳州市一位官员私下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王效金出事在亳州无疑是一场地震,而这场地震才刚刚开始。
“如果我倒霉,那是天意”
在王效金1985年走进古井酒厂时,这家企业已有26年的历史。它所在的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这里是历史名人曹操和华佗的故里,古井酒厂即得益于此,它宣称自己的酿酒用水来自当地的一口古井,而当年曹操曾将一种本地酒进献给汉献帝。
但尽管有这些典故,它在当时也仅仅是一家地方国有小酒厂。王效金那年36岁,此前他曾在“文革”期间下过乡、当过机械厂工人,后因会写文章和口才好?熏被调任亳州经济贸易委员会生产科副科长。
王效金第一次展露企业家才能是在1989年。那年,他遇到了事业上的第一次危机。
1988年,国家实行白酒计税基础价调价政策。“古井贡酒”从14.5元一下子调到了48元一瓶。一时间此酒成为消费者“囤积保值”的热门货。王效金意识到,如此高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当时的消费者的购买力,将会变得空前难卖。
事实证明了王效金的判断。1989年初,白酒业一片萧条,各种名酒都开始卖不动。此时,王第一次显露出其销售上的才华——他决定用市场定价的方式销售白酒,而非政府定价。
据《调查古井贡》一书(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王效金的成功经验)记载,王效金酷爱洗澡,这个策略就是他在车间浴室里想出来的,包括后来不少营销策略都是在浴室里泡出来的。他的策略是通过降低白酒度数达到降低销售价格的目的,这被白酒业归纳为“降度降价”的经典营销案例。
结果是,在当年的名白酒企业中,古井成为惟一一家效益没有滑坡、并一跃成为全国工业企业500强的企业。此后,古井酒厂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1995年,古井实现利税5.95亿元,在全国白酒业中从上年的第三位一跃坐上了第二把交椅。1996年,古井先后在B股和A股市场上市,募集资金达4亿多元。1997年在惯性的推动下,古井集团达到了历史的最好水平,白酒的利润当年就达3.14亿元。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井酒厂最初的成功建立在王效金性格中的自信和决断的基础上。这种自信似乎与生俱来,甚至表现在任何方面。他的妻子彭文佩曾经在一本书里回忆说:“那个时候,我对他的印象并不太好,最主要的一条是因为他老喜欢指点人,一副比别人高明多少的样子。”
“打牌的时候,他总是喜欢指点别人如何出牌。”她说。
王效金自己也曾在一次讲话中说,他就是那头带了一群绵羊的狮子。因此,他常常自己做出判断,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在他提出“降度降价”的策略后,很多管理人员都表示担心,认为风险太大。但他力排众议:“如果我倒霉,那是天意,我相信命运。”
他说服员工的办法很特别,就是开很长的会。“他经常一开会就五六个小时,下面听众饿得肚子咕咕叫,他在上面依旧滔滔不绝。”一位李姓的古井员工说。
他的好口才源于在“文革”中养成的好辩论的习惯。因为当时经常写大字报,他还练成了一笔好字。在“文革”下乡期间,他熟读《资本论》和《资治通鉴》。后来,他曾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偶像是曹操和毛泽东。
“王效金就是古井的精神支柱。”那位李姓古井员工说。《调查古井贡》的作者都沛也意识到这点,他发现古井集团上层干部都形似王效金,个个都能说善辩、个个都手舞之足蹈之,情绪化,声音很大。古井贡酒瓶盖上甚至印有王效金的头像。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最初的成功之后,野心勃勃的王效金开始带着古井集团走上一条坎坷的扩张之路。
.
|
欢迎来到华新中文网,踊跃发帖是支持我们的最好方法! |
新加坡中国美国投资讨论群,诚意邀请你进群。150多个专业人士的 熟人股票群。请站内信给我你的微信号。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