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音别馆】堵上耳朵,这是一部炫目的电影,POTO观后感
看完了POTO,坐在本来就空荡荡的影院,看着长长的crew list,我很想知道在POTO电影版规划的时候那些导演,制片人怎么想的?这部电影到底定义为艺术片还是商业片?定义的appreciation观众群到底是Phans还是那些从来没看过POTO的?为什么100分的场景设计;90分的剧本改编;80分的演技;70分的演员面孔;60分的摄影;却配上50分的歌喉。OK,就算导演不打算用音乐来取胜,为什么还要找来Patrick Wilson(PM)这个唯一一个参加过音乐剧POTO的演员来演Raoul这个白开水似的角色,而让一个高音不高音低音不低音的Gerard Butler(GB)来演Phantom这个不要相貌只要嗓音的角色!可惜可叹……差一点就能成为名流千古的电影……
好吧,我们一分为二来说说这个让Phans either love it or leave it的POTO电影版。
一、视觉的盛宴
舞台剧的一大优势是观众和舞台的物理距离很近,很有现场感;缺点也在距离,视觉距离很远,稍微大一点的hall里面远一点的座位就看不到表情。而且舞台剧在角度,场景布置上都较之电影有劣势,我不得不说电影版在这些优势上做足了文章。
首先用黑白的映像配合影片开始歌剧院陈旧的外景和破败的内景,这很是让我受用的(我本来就喜欢黑白的巴黎)。然后当chandelier在新加入了电子吉他的overture乐曲中缓缓升起,好莱坞的拿手好戏开始了,转眼间黑白破旧的剧院恢复了往日的风采,这个效果比起舞台那个版本来说真是让人振奋。尤其是加长版的overture边打字幕边加入了热闹的后台情景,说句老实话,演出结束前的后台从来都是压抑和嘈杂的,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但是在这种节奏下显得生机勃勃。直到这时,我对这部电影还是充满希望的,本来我的票都是抽奖来的,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好了。
随着剧情的展开,3位主角儿都开口了,我的心就开始凉了,但是眼睛的盛宴才刚刚拉开序幕。首先Emmy Rossum(ER)那张极其拉丁的面孔顿时让我卓识惊艳了一下,很法国,很有味道!尤其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如果说Sarah Brightmen的声音像一把剑直接从你的耳朵刺到心窝,那ER的眼神也有这样的效果!Personally我不喜欢厚嘴唇的女生,不过ER那张嘴,真让我有某种冲动……(见笑了)带着面具的GB乍一看也有加勒比海盗的气质,眼神很出彩,这是我唯一能找到为什么让GB来演Phantom的理由,带上面具他的扮相还不孬。在他和Christine那段经典的情歌duet:The Point of No Return里面,两个人眼神加歌声,开始没有任何身体的接触,但是你已经能闻到那一触即燃的爱的气味。可能是到了那个时候对GB和ER的歌声已经免疫了,竟然觉得他们唱得还不错……然后Phantom当着Raoul的面把Christine阑入怀中。这是Phantom精心为他和Christine写的对唱,他把自己一切的魅力都融在这首歌里了。舞台剧上Christine是在唱完后揭开Phantom面具时才发现男主角不是Piangi,但是电影里面Phantom一从后台走出来所有人都好像明白了他是谁。Phantom唱的开始那段,就等于在告诉Christine自己的心情,如果Christine接下去唱,那就说明她理解Phantom的苦心了,所以特别给了Christine一个矛盾表情的镜头,最终Christine还是唱了下去。两个人一点点把这段矛盾的感情推向高潮,其实我很想从Christine的眼睛看出来她那个时候到底在想什么?可惜ER小妹妹没让我看出个究竟,肯能我是男生吧,不知道女生们看出来什么。特别提出的这个舞台场景和伴舞是独创的,尤其是那带着强烈拉丁舞风格的舞步和这首歌的意境相得益彰。网上有人说这一段是经典的舞台歌声做爱,一针见血,我没有什么补充的。
既然是电影嘛,就可以有更多的场景选择和镜头切换,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是,Think of Me时Raoul在叫完Bravo之后,马上起身一路小跑到后台,而在音乐剧里面他只是又坐下去。我想这样的实际行动还是更讨女孩子喜欢吧;另外在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时,一路上又是骑马又是坐船,被“催眠”的Christine痴迷的眼睛一眨不眨,任何男生都很难拒绝那种眼神~~然后,我们就见识到了潮湿的巴黎歌剧院地下室。顺便插一句,巴黎歌剧院地下的确很潮湿,据说是因为破坏了地下水层,当年剧院还每年要抽一次水(想起了我们那个快要完工的水中白煮蛋了……)。本来这又是一个法国建筑界的丑闻,结果给小说家Gaston Leroux一艺术化就变成了一个集architect,composer,musician,designer于一身的天才的藏身之地,难怪人家说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高人都喜欢隐居。
走题回来,除了开场chandelier升起的剧场,我比较喜欢的几个场景还有Angel of Music的那个chapel,这是舞台版没有的。后来Christine和Raoul在里面还有一个duet:Twisted Every Way,暖暖的阳光透过stained glass照在Christine的脸上,“舒服~~~”。Wishing You were Somewhere Here Again的公墓场景和镜头也是这部戏的一个亮点!除了雪太假了,那种灰蓝的色调衬托出的气氛真的很美。Masquerade的舞蹈比起舞台版更生动,但是我对那些新加入的robotic动作持保留态度。
看电影版首先要看是否忠于原著,但是我们心里也要有数,编剧肯定也有自己的东西。这部电影里面最大的一个改编就是去掉了《唐璜》彩排那段,而加入了Giry夫人回忆Phantom身世的情节。本来那段彩排就是炫耀Carlotta,Piangi和Christine的歌剧唱功,既然这部戏里面导演不打算用歌剧的唱功吸引人,把这段砍掉也合情合理。而新加入的情节使Phantom这个角色更加饱满,让矛盾更加激烈。一个失魂落魄的吉普赛人竟然是这样一位艺术天才,我们也对他后来近乎变态的疯狂报复心理有一点更合理的解释。Raoul那句“Genius has turned to madness!”很经典。再多嘴一句,根据情节Christine,Raoul和Giry夫人的女儿Meg应该是同龄人,但是根据Giry夫人的故事似乎她和Phantom的年龄也差不多,那么说Phantom应该是Christine父辈的人,汗……好在最近我们都习惯了……然后刚开始的时候和衰老的Raoul一起bid musical box的那个夫人也是Giry,那时候Christine已经死了2年了。再汗,她老人家真长寿……
最后说一说这部音乐剧里面那段我的all time favourite love duet:All I Ask of You。这是Raoul展现魅力的时候,他误以为Phantom只是个杀人狂,Christine的反应仅仅是对邪恶的恐惧。肤浅!没办法,公子哥都很肤浅,但公子哥都很会承诺。于是那段信誓旦旦又不失浪漫的承诺终于打动了Christine,ST Life!版前几天有一篇调侃的文章说Christine你选错了!不过让新加坡女人选择嫁入地下室还是豪门,相信没人会选择地下室,虽然在电影院里大家对那个小白脸都嗤之以鼻。音乐剧里面这段没有雪,电影里面加入了也无妨,当然你不要深究为什么导演要让他们两个穿的这么少在雪地里面唱这段,而且还不带颤音的。不过这是一首小夜曲风格的对唱,似乎不需要这么天寒地冻,如果来一个仲夏夜的场景,加上一个十五的月亮,倒是不错选择。
二、听觉的炼狱
POTO是一部轻歌剧形式音乐剧,所以唱功偏classical,这是没办法的,里面有三部歌剧,总不能让Christine和Phantom的style离Carlotta,Piangi甚至chorus差得太远吧,那他们怎么在歌剧院里面混,可是电影版为了照顾这两位的嗓音,妥协了!
舞台版的开场是那声清脆的木捶声加上一个绝对“伦敦音”的“Sold! Your number, sir? Thank you!”,而电影版开始的那个auctioneer那略带气喘的声音倒是很配合环境,但是那一嘴巴黎英语让我出了一声冷汗,电影不会这么忠于真实吧。随着情节的展开,嘿,还真就这么真实,尤其是Carlotta,英语是一串一串出来的,还馋着法语,意大利语,GV偏偏没有字幕,虽然POTO的台词和歌词我都记得个7788,但还是很别扭。Giry夫人那么重的台词份量用那种语调说出来,看着她吃力的发出musician这个词,我都提她着急。
如果说语言的改编还能算是创新的话,那么为了照顾Phantom和Christine的嗓音改那几首歌就让我怀疑Webber是怎么下的了手的?
先说最不能容忍的GB,据说Webber看中的是他略带摇滚的嗓音来演绎Phantom这个叛逆的角色,这是一个大胆的变革,但是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气质的伯伯可以训练出Christine这样一位Opera House 的台柱子。低音改念白的小把戏就够让人恶心了,高音不行了要么就喊,要么就后期加echo。实在不想多说,列出几个经典的恶心段落供大家批判
1) 独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inside my mind”那句,phan~那个音让我着实为他捏一把冷汗,行不行,老哥?
2) “You will curse the day you did not do all that the Phantom asked of you...!”那个curse,不像要绞死Raoul和Christine,倒是像Phantom自己想上吊……
3) “What raging fire shall flood the soul?”那个soul,我都可以感觉到溅在Christine脸上的吐沫星子。
再说Christine,ER 7岁就Metropolis开始了正规的声乐训练,但是12岁停止了,今年18岁,为了这个角色她又重新开始voice class,应该说她的声音很有特点,但是目前的潜力也就这么大了,高音单薄,有很明显的气丝,低音有故意hold back的痕迹。最最最不能让任何一个Phan接受的就是Think of Me最后那段花腔,如果这个都可以妥协,改成降调,那这部戏还是POTO吗?最后那个音也是小心地躲在orchestra后面,外加echo。个人觉得还不如Carlotta唱的开始那几句呢。再走个题,在SB之后的版本,Think of Me刚开始都是很羞涩很小声,然后逐渐自信,慢慢放开,最后以最华丽的声音走到前台面对观众。我觉得这个改编很好,可能SB没有经历过从一个chorus girl突然变成soloist的这个转变,唱不出来这种感觉。ER其他的aria和duet都发挥一般,受到高音限制,感觉很紧,放不开。
PM没什么说的,本来唱的都是些不难的piece,百老汇的演员是有两把刷子的,演这个角色还是绰绰有余。
最后说一个这三个人的通病,就是滑音太多太多,PM稍好,GB最严重!不知道有没有人喜欢,反正我是不喜欢,举几个例子。
1) Christine在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里面,每段的最后一个音,如“Why can't the past just die...?”的die;“Give me the strength to try...”的try;“Help me say goodbye”的bye。
2) Phantom在Wandering Child里面“Yet the soul obeys...”那个soul,滑呀滑呀就滑到准调上了。对比合唱的Christine,这个滑音太明显了。
3) Phantom在The Point of No Return里面最后一句“Anywhere you go, let me go too”第一个go的那个滑音,滑了至少半个调。
从这个角度说,专业一点的Carlotta和Piangi就好很多,从演技上来说,这两个怎么装疯卖傻和做作都不会overact;但是在“Don Juan”里面Piangi的那段几乎全是小调的唱白和Carlotta的几个高音瞬间就把ER,GB之流比下去了。而且,在Hannibal和Think of Me里面Carlotta故意走调那两下子也不容易。
剩下那个几个出声的配角如两个经理还有Meg Giry都唱的不错,Angel of Music里面Meg和Christine那段duet,Meg的低音更有support一点,所以比起SB风采灼人的那个版本,这里的Meg更引人注目。
三、最后一点感想
POTO,Miss Saigon和Chicago依次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剧,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音乐都有很强的self-interpretation,甚至不用加入歌词,你都可以想象的到作曲家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只是各自选择的不同的音乐形式(轻歌剧,Disco舞曲和Jazz)。至于舞台效果,那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音乐剧最终还是要靠音乐来打动人,最终还是听觉的盛宴。可惜可叹,这部电影就差那么一点点……从这种角度来说,我更加佩服Chicago里面那个几个主角了,至少在那里面我没有听出来这么多明显的问题,而且那里面还要跳舞。
最后特别提一下狐狸提到的那首片尾曲Minnie Driver的Learn to be Lonely,似乎是对那些替Phantom打抱不平的人一点小小的安慰,最后时刻坐在影院里听着这首短短的歌,想起Phantom的背影,心有戚戚焉。这是ALW特别为这部戏写的,它的第一位演唱者竟然是费翔!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如果POTO改中文版,费翔的Phantom是没跑的了,不知道Dick Lee手下那几个人到时候能不能分一勺羹,Kit Chan唱Christine?哈哈哈……
我这里有Soundtracks的mp3,认识我的可以msn找我,最近风紧就不贴出下载地址了。
PS:不知道大家注意到电影里面那个变相的SWAROVSKI广告没有,据说是因为这次这个chandelier是SWAROVSKI制作的,估计最后还是要拍卖的……
好吧,我们一分为二来说说这个让Phans either love it or leave it的POTO电影版。
一、视觉的盛宴
舞台剧的一大优势是观众和舞台的物理距离很近,很有现场感;缺点也在距离,视觉距离很远,稍微大一点的hall里面远一点的座位就看不到表情。而且舞台剧在角度,场景布置上都较之电影有劣势,我不得不说电影版在这些优势上做足了文章。
首先用黑白的映像配合影片开始歌剧院陈旧的外景和破败的内景,这很是让我受用的(我本来就喜欢黑白的巴黎)。然后当chandelier在新加入了电子吉他的overture乐曲中缓缓升起,好莱坞的拿手好戏开始了,转眼间黑白破旧的剧院恢复了往日的风采,这个效果比起舞台那个版本来说真是让人振奋。尤其是加长版的overture边打字幕边加入了热闹的后台情景,说句老实话,演出结束前的后台从来都是压抑和嘈杂的,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但是在这种节奏下显得生机勃勃。直到这时,我对这部电影还是充满希望的,本来我的票都是抽奖来的,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好了。
随着剧情的展开,3位主角儿都开口了,我的心就开始凉了,但是眼睛的盛宴才刚刚拉开序幕。首先Emmy Rossum(ER)那张极其拉丁的面孔顿时让我卓识惊艳了一下,很法国,很有味道!尤其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如果说Sarah Brightmen的声音像一把剑直接从你的耳朵刺到心窝,那ER的眼神也有这样的效果!Personally我不喜欢厚嘴唇的女生,不过ER那张嘴,真让我有某种冲动……(见笑了)带着面具的GB乍一看也有加勒比海盗的气质,眼神很出彩,这是我唯一能找到为什么让GB来演Phantom的理由,带上面具他的扮相还不孬。在他和Christine那段经典的情歌duet:The Point of No Return里面,两个人眼神加歌声,开始没有任何身体的接触,但是你已经能闻到那一触即燃的爱的气味。可能是到了那个时候对GB和ER的歌声已经免疫了,竟然觉得他们唱得还不错……然后Phantom当着Raoul的面把Christine阑入怀中。这是Phantom精心为他和Christine写的对唱,他把自己一切的魅力都融在这首歌里了。舞台剧上Christine是在唱完后揭开Phantom面具时才发现男主角不是Piangi,但是电影里面Phantom一从后台走出来所有人都好像明白了他是谁。Phantom唱的开始那段,就等于在告诉Christine自己的心情,如果Christine接下去唱,那就说明她理解Phantom的苦心了,所以特别给了Christine一个矛盾表情的镜头,最终Christine还是唱了下去。两个人一点点把这段矛盾的感情推向高潮,其实我很想从Christine的眼睛看出来她那个时候到底在想什么?可惜ER小妹妹没让我看出个究竟,肯能我是男生吧,不知道女生们看出来什么。特别提出的这个舞台场景和伴舞是独创的,尤其是那带着强烈拉丁舞风格的舞步和这首歌的意境相得益彰。网上有人说这一段是经典的舞台歌声做爱,一针见血,我没有什么补充的。
既然是电影嘛,就可以有更多的场景选择和镜头切换,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是,Think of Me时Raoul在叫完Bravo之后,马上起身一路小跑到后台,而在音乐剧里面他只是又坐下去。我想这样的实际行动还是更讨女孩子喜欢吧;另外在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时,一路上又是骑马又是坐船,被“催眠”的Christine痴迷的眼睛一眨不眨,任何男生都很难拒绝那种眼神~~然后,我们就见识到了潮湿的巴黎歌剧院地下室。顺便插一句,巴黎歌剧院地下的确很潮湿,据说是因为破坏了地下水层,当年剧院还每年要抽一次水(想起了我们那个快要完工的水中白煮蛋了……)。本来这又是一个法国建筑界的丑闻,结果给小说家Gaston Leroux一艺术化就变成了一个集architect,composer,musician,designer于一身的天才的藏身之地,难怪人家说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高人都喜欢隐居。
走题回来,除了开场chandelier升起的剧场,我比较喜欢的几个场景还有Angel of Music的那个chapel,这是舞台版没有的。后来Christine和Raoul在里面还有一个duet:Twisted Every Way,暖暖的阳光透过stained glass照在Christine的脸上,“舒服~~~”。Wishing You were Somewhere Here Again的公墓场景和镜头也是这部戏的一个亮点!除了雪太假了,那种灰蓝的色调衬托出的气氛真的很美。Masquerade的舞蹈比起舞台版更生动,但是我对那些新加入的robotic动作持保留态度。
看电影版首先要看是否忠于原著,但是我们心里也要有数,编剧肯定也有自己的东西。这部电影里面最大的一个改编就是去掉了《唐璜》彩排那段,而加入了Giry夫人回忆Phantom身世的情节。本来那段彩排就是炫耀Carlotta,Piangi和Christine的歌剧唱功,既然这部戏里面导演不打算用歌剧的唱功吸引人,把这段砍掉也合情合理。而新加入的情节使Phantom这个角色更加饱满,让矛盾更加激烈。一个失魂落魄的吉普赛人竟然是这样一位艺术天才,我们也对他后来近乎变态的疯狂报复心理有一点更合理的解释。Raoul那句“Genius has turned to madness!”很经典。再多嘴一句,根据情节Christine,Raoul和Giry夫人的女儿Meg应该是同龄人,但是根据Giry夫人的故事似乎她和Phantom的年龄也差不多,那么说Phantom应该是Christine父辈的人,汗……好在最近我们都习惯了……然后刚开始的时候和衰老的Raoul一起bid musical box的那个夫人也是Giry,那时候Christine已经死了2年了。再汗,她老人家真长寿……
最后说一说这部音乐剧里面那段我的all time favourite love duet:All I Ask of You。这是Raoul展现魅力的时候,他误以为Phantom只是个杀人狂,Christine的反应仅仅是对邪恶的恐惧。肤浅!没办法,公子哥都很肤浅,但公子哥都很会承诺。于是那段信誓旦旦又不失浪漫的承诺终于打动了Christine,ST Life!版前几天有一篇调侃的文章说Christine你选错了!不过让新加坡女人选择嫁入地下室还是豪门,相信没人会选择地下室,虽然在电影院里大家对那个小白脸都嗤之以鼻。音乐剧里面这段没有雪,电影里面加入了也无妨,当然你不要深究为什么导演要让他们两个穿的这么少在雪地里面唱这段,而且还不带颤音的。不过这是一首小夜曲风格的对唱,似乎不需要这么天寒地冻,如果来一个仲夏夜的场景,加上一个十五的月亮,倒是不错选择。
二、听觉的炼狱
POTO是一部轻歌剧形式音乐剧,所以唱功偏classical,这是没办法的,里面有三部歌剧,总不能让Christine和Phantom的style离Carlotta,Piangi甚至chorus差得太远吧,那他们怎么在歌剧院里面混,可是电影版为了照顾这两位的嗓音,妥协了!
舞台版的开场是那声清脆的木捶声加上一个绝对“伦敦音”的“Sold! Your number, sir? Thank you!”,而电影版开始的那个auctioneer那略带气喘的声音倒是很配合环境,但是那一嘴巴黎英语让我出了一声冷汗,电影不会这么忠于真实吧。随着情节的展开,嘿,还真就这么真实,尤其是Carlotta,英语是一串一串出来的,还馋着法语,意大利语,GV偏偏没有字幕,虽然POTO的台词和歌词我都记得个7788,但还是很别扭。Giry夫人那么重的台词份量用那种语调说出来,看着她吃力的发出musician这个词,我都提她着急。
如果说语言的改编还能算是创新的话,那么为了照顾Phantom和Christine的嗓音改那几首歌就让我怀疑Webber是怎么下的了手的?
先说最不能容忍的GB,据说Webber看中的是他略带摇滚的嗓音来演绎Phantom这个叛逆的角色,这是一个大胆的变革,但是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气质的伯伯可以训练出Christine这样一位Opera House 的台柱子。低音改念白的小把戏就够让人恶心了,高音不行了要么就喊,要么就后期加echo。实在不想多说,列出几个经典的恶心段落供大家批判
1) 独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inside my mind”那句,phan~那个音让我着实为他捏一把冷汗,行不行,老哥?
2) “You will curse the day you did not do all that the Phantom asked of you...!”那个curse,不像要绞死Raoul和Christine,倒是像Phantom自己想上吊……
3) “What raging fire shall flood the soul?”那个soul,我都可以感觉到溅在Christine脸上的吐沫星子。
再说Christine,ER 7岁就Metropolis开始了正规的声乐训练,但是12岁停止了,今年18岁,为了这个角色她又重新开始voice class,应该说她的声音很有特点,但是目前的潜力也就这么大了,高音单薄,有很明显的气丝,低音有故意hold back的痕迹。最最最不能让任何一个Phan接受的就是Think of Me最后那段花腔,如果这个都可以妥协,改成降调,那这部戏还是POTO吗?最后那个音也是小心地躲在orchestra后面,外加echo。个人觉得还不如Carlotta唱的开始那几句呢。再走个题,在SB之后的版本,Think of Me刚开始都是很羞涩很小声,然后逐渐自信,慢慢放开,最后以最华丽的声音走到前台面对观众。我觉得这个改编很好,可能SB没有经历过从一个chorus girl突然变成soloist的这个转变,唱不出来这种感觉。ER其他的aria和duet都发挥一般,受到高音限制,感觉很紧,放不开。
PM没什么说的,本来唱的都是些不难的piece,百老汇的演员是有两把刷子的,演这个角色还是绰绰有余。
最后说一个这三个人的通病,就是滑音太多太多,PM稍好,GB最严重!不知道有没有人喜欢,反正我是不喜欢,举几个例子。
1) Christine在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里面,每段的最后一个音,如“Why can't the past just die...?”的die;“Give me the strength to try...”的try;“Help me say goodbye”的bye。
2) Phantom在Wandering Child里面“Yet the soul obeys...”那个soul,滑呀滑呀就滑到准调上了。对比合唱的Christine,这个滑音太明显了。
3) Phantom在The Point of No Return里面最后一句“Anywhere you go, let me go too”第一个go的那个滑音,滑了至少半个调。
从这个角度说,专业一点的Carlotta和Piangi就好很多,从演技上来说,这两个怎么装疯卖傻和做作都不会overact;但是在“Don Juan”里面Piangi的那段几乎全是小调的唱白和Carlotta的几个高音瞬间就把ER,GB之流比下去了。而且,在Hannibal和Think of Me里面Carlotta故意走调那两下子也不容易。
剩下那个几个出声的配角如两个经理还有Meg Giry都唱的不错,Angel of Music里面Meg和Christine那段duet,Meg的低音更有support一点,所以比起SB风采灼人的那个版本,这里的Meg更引人注目。
三、最后一点感想
POTO,Miss Saigon和Chicago依次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剧,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音乐都有很强的self-interpretation,甚至不用加入歌词,你都可以想象的到作曲家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只是各自选择的不同的音乐形式(轻歌剧,Disco舞曲和Jazz)。至于舞台效果,那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音乐剧最终还是要靠音乐来打动人,最终还是听觉的盛宴。可惜可叹,这部电影就差那么一点点……从这种角度来说,我更加佩服Chicago里面那个几个主角了,至少在那里面我没有听出来这么多明显的问题,而且那里面还要跳舞。
最后特别提一下狐狸提到的那首片尾曲Minnie Driver的Learn to be Lonely,似乎是对那些替Phantom打抱不平的人一点小小的安慰,最后时刻坐在影院里听着这首短短的歌,想起Phantom的背影,心有戚戚焉。这是ALW特别为这部戏写的,它的第一位演唱者竟然是费翔!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如果POTO改中文版,费翔的Phantom是没跑的了,不知道Dick Lee手下那几个人到时候能不能分一勺羹,Kit Chan唱Christine?哈哈哈……
我这里有Soundtracks的mp3,认识我的可以msn找我,最近风紧就不贴出下载地址了。
PS:不知道大家注意到电影里面那个变相的SWAROVSKI广告没有,据说是因为这次这个chandelier是SWAROVSKI制作的,估计最后还是要拍卖的……